8千年甘肃文化系列,敦煌(9)
莫高窟
敦煌在甘肃,敦煌距离省会兰州1050公里,距离新疆乌鲁木齐996公里。这个边远旮旯里的小城,地球人都知道。
其实我们没必要笑话夜郎国人的自大。人活在狭小的地方,自然是井底之娃。一向喜欢用固有的眼界,思维来丈量这个世界。不出门看世界不知道天地之大。如果活在人口密集的河南,山东,那就觉得地球人太热闹,村连村,镇连镇,城市和城市的空间也是几脚油门的事儿。这就是俗话的套,不去看世界,哪有世界观。有道理的。

内地之前看地图量距离,嘉峪关就是敦煌市的近邻。中间隔着一个玉门,瓜洲小县,左边拐个弯就是敦煌了。也没做时空功课,不曾想坐在动车上,还算飕飕的速度,才知道两地竟有近4百公里远。嘉峪关市和酒泉同是甘肃省的地级市,嘉峪关是因为一道雄关的名片,以及大酒泉钢铁公司立市的。行政管辖的范围不大。酒泉却是管的很宽,地域辽阔,所辖面积19万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的少一半面积。比我们山西省全域还大。只说我们中国人吧,活着不上一次大西北,不漫步一次河西走廊,直至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大新疆看看,不是简单说亏大了,反正是觉得挺可怜。最后精神的肚量,想象力和格局都难以撑开。
阡陌纵横,绿野浪漫的文字在这里不好使。嘉峪关一开车,左边是戈壁滩,右边也是乱石纷飞的不毛地。大片的原野有的呈黑色,仿佛是一把火烧荒过的,把土生万物的生机扼杀了。目睹辽阔的荒凉,心外也无物了。你即使不冷静,心里有多少麻烦事,也会洗涤的空荡荡的。我们赖以活着的星球丰富多彩。灰色也是风景。
天不绝人之路,河西走廊千里,该有人烟的地方,老天就赐一片绿洲,有河流,有生长粮食的肥沃土地。人们就建村落,盖大楼,办企业。洲,就是人的地盘。
玉门站停靠站,隔着车窗扫描了一下这个曾经响名全国的小城。城市很小,不抵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大村庄。这座城在半个世纪前那可是中国工业的著名品牌,玉门油田。辈分高。大庆油田也得称之为老哥。玉门市的得名,是因河西走廊到新疆的要塞玉门关而来。看着这座老城渐渐远去。我这个年纪的老家伙,难以自禁的怀旧。抱着崇敬之心,依依的惜别了玉门市。
过了玉门市是瓜洲小县。因为时间紧没有安排在瓜洲的行程。印象中这里也没什么可转的可看的。地图标示此地是铁路交通的岔口,一直往西行就是新疆的哈密与乌鲁木齐方向。左拐到西南才是敦煌,直线下去是西藏。走不尽的戈壁滩,终于才见绿色掩映下的瓜洲。
无知是有代价的,不知道就后悔。

瓜洲是有故事与记忆的地方。这块戈壁滩的绿洲物产还很丰富。据传说是"哈蜜瓜"的原产地。大清康熙年间,瓜洲生产的一种甜瓜特别好吃。有人不远几千里地送贡品,花数个月时间运到北京的紫禁城,摆在了康熙皇帝的果盘里。康熙皇帝与众大臣分享,品尝后人人叫绝。皇帝问是产自何地。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知道。于是有人说大概产自河西阳关之外的哈蜜。众人便讨巧附和。康熙帝便大赞了哈蜜瓜的美味。金口玉言,阴差阳错。哈蜜的瓜从此受到了宠幸,可瓜洲却受到委屈,只落的个产瓜之洲的雅名。瓜洲地处荒僻之地,却又是极受老天惠顾,风电资源丰富。火车上西行,可见两厢佇立着望不见发的电风机。已是国内数一的千万级风电基地
瓜洲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一处,即汉长城,还有唐朝薛仁贵征西故事,锁阳城。瓜洲的"榆林窟",在榆林河一边的悬崖峭壁上。属于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一个分支。略晚于莫高窟,开凿起始于北魏年间,有43窟,有石刻,泥塑,壁画等艺术珍品,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没去瓜洲,依恋此地的人不少。近年,有雕塑艺术家在瓜洲国道的荒漠上,创作设计了两座巨型人像雕塑,一是"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的头像,一是卧躺在沙漠上的"大地之子"。目前已经风靡全国,无数网红与游人纷纷专程到瓜洲来打卡。
天擦黑时,动车停靠到终点站敦煌。本是国庆节之后,四面八方来敦煌旅游的还是潮水般涌来。
中国著名的石窟有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之外还有许多座不同年代与规模的石窟艺术宝库。如张掖的天梯山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等。
敦煌莫高窟以其开凿年代,规模,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与知名度,都是无与伦比的。所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评价,"具有特殊的全球性的价值",关乎"全人类的利益"。从评价的两句话,可见其宝贵的层次,是地球人艺术的天花板。

敦煌市不大,基本是靠旅游撑起来的一座20万人口的小城。国庆旅游大潮退去,四面八方来的人不少。还见到不少外国游客。
人们大都是奔敦煌莫高窟来的。偏远的小城,现代化科技的应用不落伍。天已傍晚,所经之地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上了出租车往市区赶,司机是当地出生的土著,自豪的介绍自己的莫高窟,月芽泉。并提醒尽快网上予约门票。一早就到旅游数字中心排队。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保护的力度很大。每天控制参观人群。正常票岀售6千张,应急票12000张。共18000人是控流极限。所谓正常票,是指参观莫高窟可以进8个窟。应急票,应该是惠顾补偿了。全国游客老远的来了,总不能让限流落下空望而归的遗憾。所以不得已而为之,以应急,浅尝辄止的方式进去看看,开放4个艺术洞窟。算是给个安慰奖吧。
还好,咱预约买到了基本票。一大早到了数字中心,就是旅游景区的进口。238元的门票,包括看半个小时的介绍数字影片,摆渡车,及莫高窟的参观。
作为参观流程的必须,看数字电影效果很好。知道莫高窟的来龙去脉,知道佛教艺术宝库的伟大。为什么会倾倒无数的人。

今年是2024年,敦煌莫高窟的故事是从公元366年掀开首页。汉武帝刘彻,大将霍去病征服河西走廊一百多年以后,到了陇东人符坚统治的前秦年间。佛教文化渐渐的从印度和尼泊尔传入。人们为寻求灵魂的救赎,找到来世的皈依。于是漫天所求的老天爷有了具体膜拜的神,释迦牟尼佛祖。
有一天,敦煌郡城外,有个叫乐尊的和尚在城外沙漠上行走,忽然被异象震撼。一条河边的摩崖处金光闪闪,祥瑞凝聚,佛光万道。乐尊和尚大喜。于是一念跳出。他便发下愿心,在此处安顿修行,化缘了财力物力人力,开凿岀莫高窟第一窟。紧接着,又有法良禅师到来,还吸引来官家的支持。大规模的开凿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石窟冠什么名呢,众人觉得此地在沙漠的高处,所以跳出地理为特征的"漠高窟"。古汉字"漠"与“莫”通用,自然“莫高窟“便传下来了。
北朝开始,接着隋,唐,五代十囯,西夏,元朝等继续凿窟扩展,形成了1600米长的石窟群。共有735窟,壁画4.5万平方米,大小塑像2415尊。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艺术内容丰富的石窟圣地。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实真正让莫高窟引起轰动世界效应的,是1900年的情节故事。莫高窟吸引了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他在参观17窟时,也是缘份到了。他东瞅瞅西看看,发现进了窟洞门的右侧墙皮上有蹊跷。于是就找了工具凿壁。不想没费多大劲发现是一堵石窟门。王圆箓大吃一惊,小房间堆满了经书。这就是莫高窟的宝中之宝"藏经洞"。至于王圆箓是不是有功之人难说。如果晚发现不知又是什么结果。尘封了千年的藏经洞亮相,倒使敦煌艺术快速快播到世界。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计有各类经书文献5万多册。王圆箓当然无能力守护。当时消息传出后,先有英国人风闻,掠走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紧跟着法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也纷纷到敦煌莫高窟抢掠。藏经洞内失去有很高考古价值的大部分。经书到后来存留下1万多残卷。强盗的另一面,却使莫高窟的佛教艺术宝库引起世界的关注。
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许多石窟的佛像留白,不少壁画空缺,都是当年被盗失的痕迹物证。不少敦煌的艺术宝作出现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博物馆及其它国的展馆内。

坐了摆渡车有十几公里,便到了莫高窟景区。参观石窟是极其严格的。每队30人一位导游。敦煌莫高窟有高等级的研究院,对文物保护极其严格细密。每天开放的石窟8、9窟供游人观赏。人多时,持应急票者只可参观4窟。百分之一不到,沾点儿仙气而已。
敦煌莫高窟采用现代科技对文物保护,还有严格的安保措施,意在让这份珍贵的人类艺术宝库久长。石窟内没有灯火,导游用微弱的手电照亮给游人介绍描述。
说实在的,绝大多数游人是外行。雕塑艺术和壁画作品内涵丰富,也不敢随意用浅薄的文字刻化。一窟一窟看下来,就是两个字可以准确表答,震撼!古代的劳动人民实在是伟大,1600多年就有如此精妙绝伦的想象力表现在艺术造像。石窟开凿的艰辛,壁画故事。构思,造像,壁画的题材,经久不衰的色料等。每一窟在不同朝代或不同时期,匠心独运,各显精彩。
不到2小时参观完了。共8个窟,九牛一毛。每天参观的窟是不定的,象抽签一样由敦煌研究院专家视保护情况而定。导游说我们今天够幸运的,赶上几个高品位石窟开放,如佛祖涅槃的卧佛,壁画中精品之精品的飞翔图。一饱了眼福。
来过了就好。神奇的余韵以后慢慢咀嚼,之后还可以再来。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