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岱史话(一):何谓焦岱
焦岱是一条河。
焦岱河,《水经注》称土门谷水,《长安志》上称为采谷,清《咸宁志》称焦戴谷水,近代称岱峪河。它发源于岱峪,先由南向北流,出山以后,于小寨镇核桃树、营盘两村之间,改由东南向西北流向,沿途不断有南北流向的河流注入。
今焦岱街道东头,有牛心峪河注入,牛心峪,古称雀谷,谷名不知何来。
焦岱街西头董家沟一带,有洋峪河注入岱峪河。洋峪河有两源,大洋峪河和小洋峪河。小洋峪古称孟谷水,大洋峪古称大谷。
佘湾附近,焦岱河东岸又有老虎沟水汇入。老虎沟,古称金谷,以产金而出名。沟水上源称牛角沟。老虎沟水先西南流向东北,经金豆坡折而西流十五里至佘家湾入岱峪河。
焦岱河北流,于焦岱镇嘴头村(回回嘴头)与南北流向的汤峪河汇合。二水并流,始称浐河。
诸水起源于秦岭北麓,径行谷内,故上游皆山谷相间。
焦岱河流域以西,南有紫云山,北有云台山,为焦岱河和汤峪河的分水岭。
紫云山西临汤峪,东接采峪,为红门寺乡、汤峪镇、小寨乡的界山,又称铁观山,山上有铁瓦观,故此得名。
云台山南接紫云山,北望上湖滩,其峰西,远望若上弦之月,故称月牙山,为蓝田名山。
焦岱河流域以西,南有风雩山,北有荆山。
风雩山,俗称“风雨山”,位于岱峪与西采峪之间,为玉川、红门寺、小寨之间的界山。西南与紫云山相望,东北与马池山相连,主峰海拔2024米,其西峰孤峰若塔,丰端有寺,向为游览胜地。风雨山西东北有赤盘岭,一名吟龙山。
风雩山西北有尤风岭,东南—西北走向,为辋川镇、原大寨乡、小寨镇的界岭。
尤风岭渐次而低,其南部又称黄土岭,与风雩山相界于岱峪、见底河之间,其北部又名长梁,与荆山、篑山分别相望。岭上最高峰名浮云山,俗名“岳伏嘴”。
北边荆山为一海拔高约1000米的小山,因汉长水校尉曾屯军于此,故乡人称其为将军山,呼之为“荆水帅圪瘩”或“将帅圪瘩”。
诸水出山相合之处,为三角州。这一连串三角州合起来,一直到嘴头同汤峪河合并以后,便为焦岱川。
两边山北即为台原地带。西有桃花岭,将焦岱河流域和汤峪河流域相隔,东有白鹿原,横于焦岱河流域和县川之间。
焦岱是一条街。
乡人口中所谓焦岱街,即焦岱集市所在街道,位于今焦岱街村。古为东南至西北一条街。今发展为五纵六横的商业街,是县内有名的农副产品销售集散地之一。
焦岱的街市最早形成于宋代,古称"焦戴镇",同堠子镇(今厚镇)一起为《宋元丰九域志》所载的蓝田两座古镇。
清代,秦岭诸谷改名为峪,土门谷改名为岱峪,河亦改名为焦岱河,最早在嘉庆时。民间"焦岱"便和"焦戴"混用。但县志依然使用古名。到了民国牛志那里,焦岱一词正式取代了古"焦戴"概念。其中原由后面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古时的镇不是行政区划,不设政府,仅仅是指大的集市所在村镇。从宋代到清,都是这样。这奌,蓝田写村志的人皆有误!
焦岱集市贸易在明代非常繁荣。这同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昔日辋峪口的交通闭塞,仅靠船渡。而西采峪西北有大壑口,通往岱峪,交通比较便利,故辋峪及东西采峪的山民,柞水县九间房、曹家坪一带的山民,商县杨家斜、山阳县袁家沟等地的山民,皆卖山货于焦戴(岱)集市,买回日用品。而焦岱河流域,岱峪山内、洋峪山内、牛心峪山内的人亦于此交易,故焦岱街为蓝田县西南最大的集市,也是西安市东南著名的贸易集市。
焦岱集市交易的山货有木材、竹器、牛羊、荞麦、洋芋;山外的货物有:焦岱街的牛肉、铁器、佘家湾等村的陶器、鹿塬荆峪沟的芦席、樊家坡一带的大米。
焦岱是一个镇。
这里的镇是行政区划名,即内有镇街的基层行政区域,镇政府即设于镇街上。
焦岱设镇政府,在共和国时期,不过几十年的事情。
焦岱川在西周为王畿,先秦为蓝田县地,秦汉为上林苑,皇室直属,皆无行政区划。
魏晋后焦岱川复归蓝田县。北周时,曾一度归白鹿县。唐代武德年间,又一度归白鹿县和宁民县。此后一直归蓝田县。
唐时焦岱川设乡,其名不知。宋代属白鹿乡,其里名不知。宋元之后,因焦戴镇名大盛,该川遂有焦戴川之名。
明清时焦戴川属焦吴里,为人口粮税计量单位,直到民国之时。
一直到清时,焦吴里所辖村庄,同现焦岱镇和小寨镇辖区相比,少了水泉子和汤峪河东岸诸碥子村(归汤峪翟马里),多了吴村庙和长安白庙村。
明初焦吴二姓为大姓,故曰焦吴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废焦吴里,吴村庙分出,焦岱川成立焦岱镇联,驻焦岱街,焦岱才开始成为乡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
蓝田解放后,1949年6月,成立焦岱区,区委、区政府驻焦岱街,汤峪河山外河东归焦岱区。区分为代家寨、水泉子、代家桥、大寨、焦岱、佘家湾六个乡。
1956年4月,焦岱区并入汤峪区,乡一级行政区合并,原焦岱区所辖的代家寨乡大部分又归汤峪区高堡乡,其余乡合并为汤峪区下辖的焦岱乡、关庙乡。
白庙村估计是此间合作化运动中归属长安区的。
1958年8月,焦岱乡、关庙乡成立卫星公社;1958年12月改名为焦岱公社。1961年,又分为焦岱、百神洞两个公社,百神洞公社在百神洞村建设公社机关。1966年,“文革”开始,两公社一度改为代代红公社、红旗公社,1968年,红旗公社改为小寨公社,公社机关由百神洞迁到小寨村。
1984年,回归乡镇体制,焦岱公社改为焦岱镇,小寨公社改为小寨乡,2011年,小寨乡改为小寨镇。
焦岱川的乡政史,此即概略。
(本文参考了杨少敏老师部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