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神奇的黄山
11月5日,黄山之夜下了小雨,第二天早晨雨停了,对面的黄山经过一夜的雨洗更加青翠。七点半钟我们乘着旅游车前往黄山景点。汽车不到半个小时就来到了黄山景点的入口,由于一夜的雨这里的雾还没有散,百米开外很难看清物体。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登山了。
黄山的路比起泰山的路要陡的多,一路上也没有泰山的景点多,除了人群和身旁的大山没有可赞扬之处,我们随着人群艰难的爬着,大约半个小时的工夫来到了索道所在地,大家开始研究是否坐索道。由于各自的身体状况和爱好不同,经过讨论王德俊、郑信和钟元平因体力不支提前返回山下,张世奇、董晨、刘伟和我选择了坐索道,其他人是第一次登山要享受一下登山的感受继续登山。于是我们兵分三路开始了各自的旅行。
我们这一组由于坐索道要比爬山的那组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山顶。这时天公不做美又下起了小雨,还好只是毛毛细雨并不妨碍游玩。来到山顶经过立马亭、龙蟠坡,便来到了黄山的第一峰天都峰。
站在天都峰的脚下,仰望天都,只见峰腰云雾缭绕,上山的石道犹如一条白色的绸带,垂直的飘落下来。一阵风吹来,云烟四散,这时我一眼就看见了峰腰突起的两块巨石,一大一小叫“童子拜观音”。那大石像个古代的女人,仪表端庄,和掌闭幕,恰是观音菩萨;小石像个活波的孩子,躬身膜拜观音圣母。
登上天都峰腰,美丽的玉屏峰又跳入了我的眼帘,它象一块晶莹的白玉镶嵌在千峰万壑之中,比蓬莱更美丽。玉屏楼后,一块笔直的绝壁,如同一块巨大的屏风,耸立在峰巅之上,固有天上“玉屏”之称。这里所以叫天都峰,据说是天上神仙们的首都。想必这里过去就是玉皇大帝的行宫,玉皇大帝就坐在这玉屏前,喝着黄山的甘泉,听着百鸟的欢叫,观赏着这天宫所不能看到的景色了!
这时雨大了起来,但我们并没有因为雨大而停止攀山。大家兴趣正浓,披着导游发给的简易白色塑料雨皮冒雨从一座山峰爬向另一座山峰,那场景可以自信的说绝不亚于电视剧里描述的红军万里长征爬雪山的场景。大家互相搀扶着,互相鼓励着,愉愉快快的度过了这雨中的黄山行,至今仍然历历在目。顶着风冒着雨我们艰难的前进着,沿着石阶、踏着鲫鱼背,穿过茂密的松林,翻过一座座更奇更险的山峰,我们来到黄山的最高的山峰莲花峰,据说这座峰海拔1860米,是黄山最高峰的绝顶。 唐代大诗人李白登此峰时曾作了一手赞美的诗:“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接着我们又登上了黄山的另一个最高峰炼丹峰,这是黄山的三大主峰之一,传说人间第一个来到黄山的人黄帝曾登上了这个峰顶。黄山也因此得名。
黄山的又一个吸引游人的景观就是那赫赫有名的黄山松了。过去对黄山松的了解只限于书本上和电影电视中,今天亲自观赏黄山松可谓大饱眼福。黄山松奇美挺秀,蔚然可观。松树大都长在石缝里,往往在断崖绝壁的地方伸展着它们的枝翼,塑造了坚强不屈的形象。最令人刮目相待的要数那棵举世瞩目的迎客松了,站在这棵名树面前真有一种满足感。
迎客松的美自不必说,我能够亲自在这棵树前留下自己的照片也算是不白来到这人世间一回。最先到达迎客松的我们四个人轮流地在这棵名树下照了像,作为自己的永远的记忆。
著名的黄山迎客松
黄山的另一个奇特的景点就是黄山的云海了,人们描述了很多的故事,只可惜这一天的天公不作美,不停的雨使我们错过了黄山观云海的机会,可谓此行的一大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