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阔的长篇小说《一梦三千年》,共分五章,各以“混沌”“黄金”“青铜”“铁器”“火车”命名。小说时间长达半个世纪,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巨变的各个历史性时段。
以这样长篇巨著的方式,企望史诗性地表现中国农民历史道路的文学方式,我们并不陌生: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乃至浩然的《艳阳天》等等。这样的文学胸怀在陈道阔之前,也不算得不阔大,尤其是柳青《创业史》,已然被“文革”前的文学史,定义为史诗性的作品。早在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的思潮中,《创业史》依然受到强烈的质疑。我不想对陈道阔的《一梦三千年》的文学操守有如何的臧否,他一定也因了对中国农民阶级深刻的悲剧性分析,因了对中国农民父母亲的深沉的爱恋,因了对其命运的深刻认识而有了创作这部小说的动力。我只想说,这部长篇不同于任何一部新中国描状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文学作品。它对中国农民心理的进入视角,是锐利同时绝不循私的。以往的许多作家,对农民都有着过分的怜悯和政治私情,都有着过于矫情的对中国农民的政治溢美,都有着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本质认识的虚拟性文人情怀。也即浪漫的讴歌中国乡村田园牧歌式的纯美想象,却忽略了“生存”,这个最迫切的人生矛盾,对农民个体命运及其思想行为的最直接制衡。这是一群在东方神秘主义的乡村智慧下存在了几千年,让封建王权压榨玩弄,并在其非常有限的空间反转来玩弄自己命运的人群。他们为着眼前的生存利益,是无所不用其极且近乎歇斯底里的疯狂的。他们的革命目的是具体迫切明确的。

我想陈道阔的主观愿望已经达到了:“我的主观意愿是通过一个农民(张长元)的命运,表现农民在身份更替、历史消灭中的痛苦;张长元或许是中国最后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农民。他深爱土地,深爱共产党、毛主席,深爱新中国。当解放军南下时,他是村里唯一一个‘未跑解放军’而留在村里迎接解放迎接土改的农民。伴随中国革命的进程,他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一切,包括作为一个父亲的尊严,最后于贫病中服毒自杀……我想写一部中国农民的牧歌、赞歌、挽歌、悲歌。”陈道阔说得委婉,但他的小说,已然让我们看到中国农民在百年间真正真实的历史真相。那就是,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的中国农民,他们的历史命运其实早已被注定成为这场革命的悖论。他们对土地对革命的乌托邦理想,正是他们的悲剧。陈道阔在前言中这样说:“只有他们彻底更替身份,退出传统的政治舞台,才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真正希望。”
陈道阔并没有为我们呈现这种希望。
因为张长元死了,他是服毒自杀的。为着一个梦想,他死得非常惬意:“张长元看着儿媳妇,笑眯眯地,好像了了一桩很大的心事,很得意,喃喃地说:老子,老子……这回该不是在做梦吧,这回,该不是做梦吧……”他怀想着他土改得而复失的 50亩田,失去了土地的张长元在最后的绝望中,幻想着的依然是“老子的田”。
农村小说其实就是关于土地的文学怀想。围绕土地的现代革命和超越土地的后现代生活潮流,其本质指涉都是同一的,只是表现形态不同罢了。前者附着具体,而后者感觉抽象,是欲望的内现与外化。农村问题也就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陈道阔在这部小说中所演绎的关于中国农民革命的悖论,是以极为个体的方式,体现着国家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阵痛与蜕变的。它隐伏着一种长期以来对农民问题的矛盾心态,他们既是革命的力量,又是革命的对象,同时又兼顾着革命破坏者的角色。毛泽东关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和“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的种种论述,都非常曲折地体现农民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他们在革命的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陈道阔艺术而又智性地把这种历史思考,融化在混沌/黄金/青铜/铁器/火车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五十年的变迁,就是三千年的缩影。在深寓个人化的细节叙述中,把中国农民三千年的悲剧性历史进程,表达得惊心动魄,把对农民的怜悯、歌颂,警惕和利用以及批判与诘问,把全部关于中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诸质疑,都融进密集的充满着个人性的细节描述之中。这些细节与场面的呈现,强烈地表达着小说的反讽和寓言的意趣,直指怪诞荒谬的时代政治弊端。

▲作者郭小东
贫农张富贵和妻子在禾场欢爱被民兵现场捉奸在床。理由是人民公社社员,所有活动都必须向组织领导报告批准,而妻子条条则可怜巴巴地说:张书记,我以后想搞了,就向你请示。还有阿姣花十块钱,请人为媳妇借种等等,发生在20世纪中国农村的怪事,鲜血淋漓,直扑人眼目。问题不在这些事象的怪诞与否,而在于它们并非文学的戏谑,而是人们对此种反人道反文明行径的熟视无睹与认可态度。中国人在20世纪中叶的愚昧,是为三千年文明史所罕见所垢病的。这种愚昧,在陈道阔这部小说中被集中加以发扬。中国人在五十年间,又历练了三千年的人类进化。这不能不看作是小说最深刻的反讽。
“一只被砍断腿的工蚁和一个正常人的剧痛感没有两样,他们的悲号一样惊天动地的惨烈。可是,有谁听到过一只工蚁撕心裂肺地哭喊!”这就是我呼吁读者,细读陈道阔这部长篇小说的理由,感受一下工蚁剧痛的悲号吧!
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科二级教授、国家一级作家 郭小东
主编:刘迪生
副主编:钟敏仪
主编助理/排版:赵阳欢
欢迎来稿,邮箱地址:gdqlhx@163.com
本社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140-148号广东侨联大厦6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