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冬夜
作者/于德宽(辽宁)
故乡的冬夜,比其他任何一个季节的夜晚都来得早,来得快。一眨眼,就到了黄昏。
落日在西边的树林中慢慢地滑落,牛羊在余辉中悠悠地行走,当它们越来越长的影子与村庄、树木融合为一体的时候,整个村子就渐渐没入了淡蓝色的夜色中。
缕缕炊烟在东风河畔的村舍上飘曳、弥漫,然后悄悄地消融在高远的夜空,透露出一种原始而质朴的意味。
天色迅速暗淡下来,乡村的夜,没有城市那么闪亮和嘈杂,零零散散昏暗的灯光,总是显得那样随意而慵懒。站在夜色中深吸一口,空气中便有一丝泥土的芳香,随和而亲切。偶尔会传来几声狗叫,东一句西一句挺不着调,也不知道是狗给自个壮胆,还是无聊中故意哼哼弄点儿声响。

这个冬天似乎不太冷。第一场雪下过之后,一连数日的好天气恰似暮秋时节。 晚饭后,我披着夜色散步,眼睛恣意张扬,无限延伸,远景如黛,近水含烟。成片的树木在风中左右摇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无拘无束。 隐隐氤氲着淡淡的肃穆与幽思,就像欣赏一幅泼墨的山水画。
外面固然有点冷,但冷得静谧安逸。村子里的人们少了白日的喧嚣,到处是一片沉寂。不远处传来了鞍山至台安高速公路建设机械设备施工的轰鸣声,感觉要把这美好夜空划破一般。起风了,风吹着树枝吱吱作响,带来了阵阵寒意。路旁凌空的电线仿佛是一根根琴弦,被冬日的寒风拨动着,发出嗡嗡的声响,随着风势的强弱,合成了一曲动人的旋律。
默默地走在路上,没有路灯,只有依稀的点点星光,这更加重了乡村冬夜静谧的味道。偶尔有几个晚归的人,静静走着,说着话,声音不高不低。周围是宁静的,仿佛全村的人都在倾听他们的谈话。
星儿一路追随,默默的,似乎它读懂了我的心意。树梢也没有了动静,此时风儿也隐了,像似怕破坏这美好的氛围,犬吠声也不见了,好像一切在享受这一份宁静。
冬夜无眠,放眼故乡的夜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随着思绪蔓延,童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一下子涌向记忆的心海,激起层层漪……
那时的我们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别是在这样的冬季夜晚,都在外面无拘无束的疯玩。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三五个小孩,多的达八九个,孩子们的游戏也花样百出,跳绳、跳马、撞拐、“捉特务”等, 玩的不亦乐乎,即便有家长来叫也不愿意回家。
像我们十几岁男孩最爱玩的游戏是藏猫猫,人数多少都行。先通过猜拳,确定一名找猫猫的人,其余的均为躲猫猫之人,躲猫猫之前,先确定躲的范围和时间。通常的情况是,负责找的人用双手捂着眼睛,嘴里喊“一、二、三、四、五……”,喊到“十”就把手松开开始找。也有耍赖的,捂眼睛时把手指张开,眼睛睁开一条缝,偷偷地看小伙伴藏在哪里,这样找起来快一些。

躲的方式呢,也是千奇百怪,凡是能想到的,都试过了。有躲生产队场院更房的,有躲柴草垛里的,有躲到菜窖里面的,有躲到树丛里面的……找的时候,有的采取诱导式,问“藏好了没有”,幼稚的就大声回答“好了好了”,凭着声音的方向就可以找到藏匿地点。有的采取虚虚实实的方法,本来没有看见,偏偏大声喊到“快出来吧,我看见你了。”稳不住的,自己就乖乖的出来了。更绝的是,有的找猫猫的善于讲笑话,藏猫猫的听了,“扑哧”一声笑出声来,藏身之处也就暴露了……还有更调皮的孩子,在躲猫猫时直接回家睡觉去了,害得伙伴们到处找他,当找到他时,已是梦醒时分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冬天,感觉比现在要冷得多,可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非常喜欢到户外活动。每逢雪后堆雪人就更会让孩童们欢呼雀跃。乳名小柱子伙伴是我的堂弟,人机灵得很,堆的雪人真是有模有样,不但用胡萝卜给它做个大大的红鼻子,还会用玉米粒给安上几个大金牙,嘴的下面,还会用玉米皮给它抽上几根胡子。这样,雪人真是有模有样,看起十分搞笑。为此,我们连蹦带跳,连连夸好,真是开心无比呀。
有时恶作剧心思上来了,小朋友还会把家里的破草帽拿来,戴在那雪人的头上,这样,这雪人,就像夏天在地里看瓜的刘二姥爷了,于是大伙又是一阵欢笑。此时小柱子脚上穿的那“两块瓦”的老棉鞋,也湿得差不多了,气得二大娘边训斥,边将小柱子拽回家,不一会在火盆上把鞋就烤干了。

那时农村人们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却充满了温馨,村里人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会主动向前帮忙;谁家大人外出办事,门也不用锁,小孩儿就送到邻居家委托其照看着;谁家的午饭或晚饭不够了吃了,就到邻居家借两碗;谁家的鸡把蛋下到别人家的柴草堆里了,总会有人给你送回来;有的家庭由于人口多自家炕挤不下了,就到别人家借宿住。那时的孩子们上学放学都不用家长接送,都是自己跑着,闹着,笑着往返于家庭和学校之间,进入冬季还要往学校背玉米棒和农家肥,从不需要家长帮忙。学生们课后作业也很少,写完作业,孩子们就纷纷跑向街巷,大的与大的玩,小的跟小的玩,到处都溢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冬闲时节,吃过晚饭,张大妈,李大婶们会抱着或领着小一点的孩子到邻居家窜门聊天。到谁家都不见外,进了屋自家人一般,脱了鞋就往火坑上盘腿一坐。话匣子就打开了,先拉拉家常,或说说家中的琐事,然后就张家长李家短的唠个没完,有时也会讲些国家大事。如果来人会抽烟,家人便会递上一支老汉烟,在火盆里戳一下,便神仙般地喷云吐雾起来。偶尔有阵阵爽朗的笑声隔着窗户纸传到户外,而火盆的热度像融融的暖阳,溢满了屋宇,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盆火映衬得带着些许醉意的色彩。就连那顽皮的孩子也安静地趴在大人的腿上进入了梦乡……
正在陷入往事回忆和陶醉在夜色里的我,突然被汽车的一声鸣笛所惊醒,看看手机,已接近子夜时分,一弯新月正悬挂于天空。

抚今追昔,琐琐碎碎写下这些文字,不是刻意的表达什么,只是想在这纷扰世界里,寻找那一抹岁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