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大下河
冷 梅

当我们来到了大下河村,看到“绿水绕村转、鲜花开满院,汽车穿村跑,荷花连成片”的景象时,不由连连贊叹:这哪像个小山村?这分明是一处世外桃源。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让村子旧貌换新颜,三十年一个人干了一件事,那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人就是大下河的当家人赵茂忠。
一、初挑重担
娘的一句话,让我挑起了村支部书记的担子。
一一赵茂忠
赵茂忠曾在火箭军的一个技术保障部队,服役六年,当时他在的部队是一个兵工厂,对金属材料比较熟悉,82年退伍回乡后,就经营起了钢材生意,靠着吃苦肯干,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村民们眼看着他富了起来。1992年的时候,他一年就能赚到十多万。这时候大下村的兄弟爷们大部分还过着进出无路、靠天吃饭、食不果腹的苦日子,村“两委”连间办公室都没有,办公借的是老百姓的房子,班子运转经费靠自己印制村币,村集体债台高筑,村里的环境破旧不堪,打架斗殴频有发生。村里最热闹的是村子的“骂人台”了,一天好几起骂人声响起,不是骂偷了鸡的,就是骂丢了鸭的,村民和村干部也经常吵架。看到大下河这个情况,镇上也是急啊,镇领导就找大下河村的赵茂忠,让他挑担子。
赵茂忠对我们谈了当时的情景: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92年正当我生意做得很好的时候,镇领导找到了我、让我担任大下河村支部书记,说心里话,放着很好的买卖不干、去干那下力不讨好的活,是“白灰篓子歪了河里——烧包!”
几次谈话赵茂忠都没有答应。在一次赵茂忠和娘吃饭的时侯,娘说:“儿啊,我听说公社里来了好几回了,叫你当大队里的书记,让干就干吧!光你自己过好了不叫好,大伙子都过好了才叫好。”
赵茂忠对我们说:
说良心话,俺娘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最终和老婆商量,挑起了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责任。
二、任人为贤
对待兄弟爷们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赵茂忠
上任后,首先是支部领导班子一伙人得摽起膀子干,于是他找到他的一个叔伯兄弟,语重心长地说:“你哥当书记了,虽然我们是兄弟,但是更重要的你是能和哥一起标摽着膀子干的人。”
上任后,村里没有办公桌,他就把自家的桌子搬到了办公室;1997年土地开发的时侯,大女儿突然生病住院,当时工地上每天爆破任务少的时候二三十炮、多的时候五六十炮,稍有不注意可能就会出现伤亡事故,为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完成了爆破任务,他才去医院看了看女儿,那已经是第7天了。
一路走来,赵茂忠不但把兄弟爷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干,还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公平公正、按原则办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领头羊应该有的品格影响着身边群众。

三、用软办法,解决硬问题
不管这些人是嫉妒也好,还是刷存在感也罢,要尽量的团结争取,用好了就是我们村干部的左膀右臂,用不好就是一个村子发展的绊脚石
——赵茂忠
俗话说,“无刺无痞不成村”。不管那个村都有那么几个所谓的刺头、地痞和油盐不进的人。这些人共同的特点、喜欢自以为是,自己一地鸡毛,还喜欢“豆腐里挑骨头”,特别是对村干部喜欢指手画脚、指指点点、这不行那不对。
九二年之前,大下河村这样的人不在少处,村里什么工作都开展不起来,一干这些人就出来出难题使绊子,就连支部书记被这些人关进猪圈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此,大下河村才沦落到了全莱芜有名的三乱村、破大家。
九二年新班子成立后,赵茂忠既不用政策压,也不用权力砸,也不和他们搞对立,而是积极主动和这些人交朋友、拉家常。
就是这个拉家常,把这些人的心软化了,三言两语,家长理短,赵茂忠书记曲线救国,把话题拉着拉着就引到了正道上,拉着拉着就近乎了,这些掏心窝子的话让他们也感动了,说:赵书记,只要能让咱老百姓富起来,你说咋干就咋干。
要想富,先修路,赵茂忠趁热打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村里的修路工程中来。那年村里修路就安排了其中两个负责水泥的采购、原材料看管和道路质量,不但原材料没有流失,工程质量也很好。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两个人还把水泥袋子一个不少地全都收了起来交到了村里,卖了700多块钱。
后来村里成立了由优秀党员、刺头等组成的 “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大胆放手让他们参与村里的重大事情决策,社会管理和监督,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后续村里进行河道治理,村民们肩挑背杠,全是村里人自已干,有时候黑夜也不停工,硬是把村里的河道改成了现在的模样。现在的大下河,河两岸整整齐齐的民房,河水碧水荡漾,河岸杨柳依依,夏天一河道的睡莲、荷花绽放,老百姓说:做梦也没有想到咱们能住在这么好的环境里。
四、西水东调——大下河打造绿水青山
要用心干,不能用心眼子干
一一赵茂忠
刚上任时,赵茂忠在村里碰到了一个老哥,拉起家长,才知道他这块麦田用了三次倒水才浇上水,光浇地就花了90元,收了麦子,不说肥料、人工,卖麦子的钱都不够本。
赵茂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提出了西水东调的办法,挖深沟埋管子,把西边水库的水调到东面大下河村里来。
西水东调,让大下河着实得到了实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了水,改变了大下河靠天吃饭的局面,村民们种植品种也多起来。在村里的墙上,我看到墙上赵风广手写的感想:
我叫赵风广,住在小河旁,家中还开着豆腐房。今年我五十多,日子过的很红火,全靠党和领导支持我。原前我们村很穷,家家住的是草房,吃的是粗粮。自从赵茂忠任村书记,重心调整领导班子,第一个想的就是怎么才能让群众富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村民的脸上也都有了笑容,现在又干起了土地开发,西水东调两大工程,一片荒原变成了大片的土地。又加上在东岭地势高的地方建立了三个大水池,埋上了地下管道,现在拧开水管,就浇地。过去连草都不长的地方,现在村民们种上了生姜、大蒜,建起了桃图、杏园,板栗园。这使一个不起眼的穷山村,变成了一个科村示范园。
看到这里,我纳罕,赵茂忠这个看起来憨憨厚厚、看起粗粗拉拉的人的心里,是多么的细致和聪明啊。赵茂忠是实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用心干,不和村民使心眼子。 一路走来,赵茂忠以领头羊应该有的品格影响着身边群众。

五、让村民富起来
要把群众带富,还要把村民带好
——赵茂忠
为了让村民富起来,赵茂忠想尽了一切办法。先让村民吃上自来水,2011年春天,村里正在打深井解决村民免费吃水的事,突然赵茂忠感觉小肚子疼得很厉害,去医院一检查是左输尿管上皮癌,医生说得尽快手术,为了不影响村里的工作,他没和两委成员、家人说,叫上战友去了济南肿瘤医院,到了医院才和战友说明了情况。手术的那一天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是战友留着泪在手术单上签的字,手术13天后他才告诉了家人和村里。
在医院,当他听到看望的兄弟爷们说,自他病了,村风不如以前了。赵茂忠急得赶紧让弟弟买了台录音机,在病床上录音、拿回村里在喇叭上播放教育群众。也许是赵茂忠的举动感动了那些不爱守规矩的人,从此村风恢复如初。
为鼓励村里人发家致富,赵茂忠和村委领导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想方设法给村民创造条件。
村民赵风广说:
村领导帮我脱贫致富,帮我开了豆腐房,给我拉上电,打了一眼井,没钱买大豆,村里给我买了五十斤大豆,就这样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现在我已盖起了红砖四合院房子,买上了彩电、冰箱,我现在也和其它村民一样过上小康生活。
还有一村民开办厂子,收入可观,村委年终奖励他一台二十五寸大彩电,当时一度成为佳话。正是这些激励方法,村民们个个争先恐后发家致富,如今大下河村有5个信贷员,全镇数大下河村民存款最多。
六、让土地充满诗意
我骄傲,我是大下河人。
——赵茂忠
2002年税费改革时,像大下河村既无产业,又无资源的丘岭村,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买瓶子墨水都要自己掏钱。村委会经过深思熟虑,学习借鉴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新乐村土地流转的经验做法,大胆的提出了 “让土地充满诗意,让农业成为休闲。”,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村庄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的发展目标。村委先后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输出合作社和农产品开发合作社。在土地流转还没开始的时候,大下河就率先推进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到18年有六家农业企业落户大下河村,兄弟爷们,不但土地收入不减,还能做生意有更多收入;村集体也通过土地流转,村委领办的合作社,积极开展村企共建,抱团发展、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一百多万。全村形成了“深沟远销卖四方,秤杆秤砣赶大集,劳务技术创市场,老弱病残进车间。”,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的好局面。老百姓可以通过创优积分享受六项福利。
在村委,我们看到了保存细致的各种档案,管理公约几经完善,已有六个版本。他们是这样做的:
一是积极探索由党员积分、向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积分转化;二是把原来的六项福利吃大锅饭,实行创优积分兑换福利;谁家积得分多,谁家兑换的福利就多、荣誉就多;让为村庄发展、社会治理增光添彩的积极分子、优秀家庭、政治上得到得充分肯定,经济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另外决定,党员干部积分95分以上的,群众积分85分以上的,为合格家庭;党员低于95分、群众低于85分,有负面清单记录的为不合格家庭,不能享受福利待遇和评比资格。这些土办法,笨点子,确实撬动了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谁都不愿因不文明、没做好丢了面子,有效形成了一股好事跟着学,坏事不能做,我要为村庄尽把力的好局面。
他们开发土地1800亩,埋设地下管道4.6万多米,修千方大水池7个,修建大桥4座,学校1处,栽植堰边板栗800亩、桑蚕树500亩,2000年被评为“全镇第一经济种植大村”,2001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村”。2020年又建起了1300多平的党群服务中心,700多平方的幸福院和如意家园,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在食堂免费就餐50次;残疾人,包括周边村里的残疾人每个月免费就餐20次。
三十多年来,大下河10万元以上的工程干了78项,把昔日“春旱不长草,地瓜一撮毛”的不毛之地,硬生生成了高标准农田,种上了生姜大蒜,村民的收入翻了好几倍,如今山绿了、水清了、路宽了,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走起来像在城市里,看起来像在花园里。
这些年来,赵茂忠是不停的学习,创新总结出了一套农村基层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22条经验做法。
七、大下河,流淌着的深情
打造和谐稳定的农村环境,既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还要注意从群众盼望的、群众的生产生活小事做起。
——赵茂忠
“静下心来听事,敞开大门议事”“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怎么办,让群众自觉参与建设治理自己的家。正是赵茂忠的这些治村理念,才使大下河改变了模样,村干部才得到了村民的拥护。
与大下河父老乡亲们深情对望,赵茂忠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那个魂牵梦萦的江北小水村规划,时刻出现在脑海中,他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还很重。
赵茂忠说:“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老百姓的房前屋后老百姓愿意种菜的,我们从来不禁止。”
2024年5月23号早晨当他走到村民赵大婶门前时,她正在收大蒜,她说:“茂忠你拿着点蒜,你这孩子是个好人,你让大伙子屋周围种菜,兄弟爷们不用花钱就吃上菜,多么好啊!”
他经常去看望村里的老人们,那些老人们看见他也都亲切地起身,满脸笑容。老人们的孩子不在家,赵茂忠和村民就组成照顾老人的志愿队,经常去老人家里干这个干那个,为他们排忧解难。他还让放学后家里没有人的孩子都到幸福院来,专门留出一间屋子做作业,孩子们饿了还可以领一份免费的小吃。
在幸福院,大王庄镇陪同我们采访的镇领导对我们说:“大王庄镇春天有百花,夏天可摘星辰,秋天有板栗、地瓜,冬天可以看雪花,欢迎大家常到大王庄镇,常到大下河村!”
在幸福院的大下河村煎饼合作社,我们听到一阵阵吱吱悠悠的推磨声,小磨煎饼,是大下河村合作社的一个项目。袅袅炊烟,小小村落,在一阵一阵煎饼的香味里,大家似乎回到了童年,热呼呼的煎饼香,这是小时候的味道啊。
赵茂忠说:“烟火气里,大下河村里的煎饼,让你记住了乡愁!”
采访结束,我们依依不舍告别大下河,我们想着,再来时,大下河是否又变了模样?
回头望去,阳光下的大下河,正向着远方汩汩流淌着……
作者简介:冷梅,本名李幼华,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莱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出版小说集《与兰花的约定》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