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俊口述 李连科整理
杨福俊先生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革命,是1959年参加全国群英会,与李瑞环、倪志福同时代的英雄人物,也算小有名气。但他又是一个长期生活工作在最基层的普通士兵、工人、工业生产的管理者。他最高职位不过是县级工业局副局长。他出生在齐鲁古镇景芝,从小耳濡目染,对古镇景芝了如指掌。凭他的记忆与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我交谈中讲述了很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化研究资料。我根据他老人家讲述的这些关于古镇景芝,在清末民初古镇的贸易文化、酒文化,特别是对当时的景芝街各商铺所在位置,经营的商业品种,均做出了较详细准确的说明。经过近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终于绘制出《清末民初景芝古镇图》。我有幸参入其中,做了一点点小小的整理工作,特记录如下:
杨福俊老先生回忆古镇景芝
一、凭借我的记忆,我利用五年的时间对景芝古镇在48年前的建置情况,全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几拟起稿,绘制了古镇景芝地图。
据1957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对景芝镇遗址墓葬区进行了科学发掘;景芝镇有一个地方名称为“霸王台”,位于景芝镇西南侧,西傍浯河,南靠206国道。山东省博物馆的王思礼先生在《山东安丘景芝镇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对这次科学性发掘发现了共74件文物,并且发表于1959年第四期《考古学报》。所有文物被运到了山东省博物馆收藏,其中,有五件黑陶高抦杯,代表了古代祭祀时用于盛酒的器物,是五千年前陶瓷业、酿酒业历史的最有说服力的佐证。后来这些精美的黑陶高柄杯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走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写进了北京大学编写的中国高等学校的历史教材。
景芝古镇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到汉、唐、宋、元、明、清以来,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景芝古镇商贾云集,酿酒业极度发达,酿酒作坊72集,商业堂号148家,在全省名列前茅。
二、景芝在明清时期曾经人才辈出,最著名的是后疃赵氏,于戈庄浯阳李氏家族,东南前疃李絪家族,由临朐迁至景芝的冯尔昌家族……冯氏家族,郝家湾崖居住的进士郝尔慎家族,景芝街清朝同治年间进士杨际澐家族,南河西清朝道光年间进士王廷幹王氏家族。鹿村道光甲午举人刘锡榖、同治庚午举人刘锡策兄弟刘氏家族。
三、古镇景芝在清末民初,行政管理曾经四县管辖,两县设衙门,三县收科税,一县设免粮税。从我絵制作的古镇景芝地图中看到,红色区域表示“安丘县”,深黄色表示“高密县”,黄色表示“诸城县”,昌邑县设在“在无粮店内”。景芝古镇有两个县丞衙门:东县丞衙门在衙前街路北周家巷子南首。西县丞衙门在太平门外路西。(东衙门以西,西衙门以东属于诸城县管辖)。
四、当时的古镇景芝面积:我们经过测量,正东门——黄坛庙西围墙955米。永贞门——阜康门围墙1295米。永贞门——南围墙1575米。景阳门——障浯门1020米。
为了测量时查数据方便,在无粮店处老路中心东经119度、东20米北纬36度、北40米定坐标点。坐标点——镇东门——170米。坐标点——正东门——320米。坐标点——仁安门——345米。坐标点——黄坛庙西围墙458米。坐标点——太平门直线数305米。坐标点——南栅栏直线数185米。坐标点——阜康门直线数548米。坐标点——南围墙直线830米。坐标点——东环路中心(顺路计)593米。坐标点——西环路路中心(顺路计)1058米。坐标点——北环路中心(顺路计)910米。坐标点——南环路中心(顺路计)855米。东环路中——正东门270米。正东门——东围墙48米。东环路中——景阳门20米。东环路中——保元门(直线计)194米。东环路中——啟文门(直线计)164米。南环路中前行——啟文门(直线计)——145米。
五、古镇景芝的古城墙数据:景芝古城墙,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1/1862年,当时号称8000余丈。我们这次测量是沿原来老城遗址测量,长度500米,基本复合传闻中的长度。墙宽1.5米左右,最宽处2米多,墙高2丈(约等于3.7米左右)。城外有护城壕沟,宽3米左右,深度约2米左右,这就是我记忆中当年的护城河的样子。
六、古镇景芝的城门:
有外九、内八、中间二,另有两个大栅栏之说。门上有城楼,栅栏上面有封顶。外九门分别是:永贞门、保元门、镇东门、景阳门、啟文门、阜康门、障浯门、众城门、望阙门。
内八门:多数以门楼为主:分别是:小北门、镇东门、东顺门、太平门、铁西门、仁安门、糠市门、益利门。
另外:内八门內还有两个大栅栏,上面都有封顶。南栅栏在西顺合西面与教堂处。据说原来这个栅栏北是顺合的西外门。东顺合的东顺城街门相对应,是因为修教堂拆石而建造的。北栅栏在小北门外向西方向。中间的门是果木市东西两头各建造一门。门内有三合德顺的行宫在路南,北面是景芝商会与大局子所在地,东为局东门、西为局西门。这些门都有专人管理,早开晚关,直到解放后还有人专门管理。
七、古镇景芝——桥的位置和名称:
景芝浯河第一桥在古镇西北。
浯河第二桥在古镇障浯门外。
古镇景芝九城门之外,防城壕桥当中,有三个城门没有桥,因为,啟文门、阜康门、众城门为官道之门,城内可以通过车马。
第三桥为南石桥设在太平门外。
第四桥为东石桥设在保元门内。这两座桥设计有点怪怪的,桥眼对大路中心,怪就怪在一起大路对着桥眼走。因为这些大路都是排水道,镇内桥多未过街东。在花市街一眼能看到十五座桥,其中石桥有七座,能在桥上走马车只有一座,其它均为木质桥。
在古镇景芝九城门当中,只有四个门在护城河上有桥,那就是永贞门外、正东门外、保元门外、望阙门外有桥,其它,众城门是官道从城内直通浯河第一桥。障浯门外有浯河并且建有浯河桥。阜康门外是古道,外面有一条大沟出门无桥。啟文门是古官道,门外无桥。景阳门外车辆通行125米直达双桥(但不属于护城河桥)。
八、古镇景芝的道路:古代景芝镇內道路总长约计7420米,街道路29条总长约计7240米。西大路340米、衙门前460米、啟文内大街385米,这三条路是官道总长约1185米,通往灵山卫的官道——北京。另外,西门里140米、南门里80米、景阳内大街395米、牌坊街350米、太平街185米、木市街140米、铁市街160米、麻古市街130米、周家巷子街265米、布市街135米、大胡同185米、东门里160米、东花市街180米、鱼市街195米、西花市街175米、榛市街210米、庙前260米、石牛市街160米、庙前街160米、东大路410米、前园街300米、石大街390米、北门内大街460米、小北门大街390米、北门内大街410米。周家巷子与大胡同的道路是因为这两条路是交通要道,大车能够直接通过。
九、古镇景芝的工商业:商业堂铺120家,其中明确注明车马骆驼店较大的客栈有9家。
1、太平街铺号有:
路东、南坊子(经营、粮、篓)创始人葛家庄、葛丰洲县长祖父。
路西、万和号(经营、酒)创始人不详。
路东、慎德号(经营、杂货、糕点)创始人太平村杨仲权。
路西、闫春江(经营、酒)创始人不详。
路东、福利号(经营、酒)创始人前屯、李淑奎、李振祖。
路西、永聚福(经营、酒、杂货)创始人、外地客商。
路东、同德成(经营、酒)创始人不详。
路西、同兴义(经营、酒、铁锅及铁器)创始人不详。
路东、义祥成(经营、酒)创始人不详。
路西、泰和楼(经营、酒、挡铺)创始人赵可轩。
路西、万生祥(经营、酒)创始人不详。
路东、馀生祥(经营、酒)创始人啟文村、李子馀。
路东、富昌号、创始人保安村李娥庭。
路西、德胜福(经营、杂货、糕点)仁安村赵雷父亲。
路东、正利号、创始人保安村李政文。
路东、信昌永、王官町村孙明斋。
路东、广胜永、创始人啟文村孟升亭。
路西、阜丰泰。
路西、永和号。
路西、北坊子。
路东、东坊子。
路东、新台号。
2、铁市街:路南、孟家南炉房。
路南、孟家西炉房。
路北、余生祥。
路北、北炉房(孟家)。
路南、元享利(经营杂、百货、酒)。
路北、孟家店(铁西门外)。
3、麻山市街:
路东、复源号(经营、酒)创始人庆安北赵汝邻。
路东、泰和顺(经营、酒)。
路东、德源福(经营、糕点)。
路东、源盛永。
路西、孟家客栈。
路西、醉仙居(经营、饭店)。
路西、奉年锡店。
路东、闫家纸草店。
路东、李家锅店。
路东、铜锣会。
4、西花市街:路南、杨家东店。
路南、杨家西店。
路北、永源号。
路北、瑞源号。
路北、福聚栈(经营、旅馆)。
5、糠市街:
路西、益利粮店。
路西、益利画店(主要、油漆画、画玻璃画)。
6、后棒市街:
路北、德全堂(经营、中药店)。
路北、德昌福(经营、烟、酒、杂货铺)。
路北、李家北客栈。
路南、李家南客栈。
7、德源街:
路西、德源堂。
8、鱼市街:
路北、益利号。
路北、协和号。
路北、日升恒。
路北、福聚栈。
路北、德昌福。
路北、广茂堂。
路北、德茂堂。
路南、正泰堂。
路南、文宝斋。
路南、信源堂。
路南、太和信。
路南、汇丰堂。
路南、同聚永。
路南、谦和堂,陈嘉祥经营后转给李德亭。
路南、彦亭糕点铺。
路南、王氏茶庄。
路北、赵氏发店。
由于历史变迁,人口流动,店铺多易主,另据红旗赵家义老人回忆鱼市街的另一个版本
路北:
由协和胡同自西往东到益利胡同之间为:
鱼行、创始人不详
耶稣教堂、
德义宏(创始人不详,经营编篓生意)。
由益利胡同自西往东到萝卜市街之间为:
和(音)盛(马密住宅)、
赵顺利家住户、
小苇湾出口、
德茂(杨钦泰)。
路南:
由麻山市街自西往东至萝卜市街之间为:
面条生意(李洪山家),
半勤堂(赵录箴,三支十八世,字醒独,高等小学毕业,日本广岛师范肄业三年,嗣子汝垚,汝垚生家峰,住景芝镇东庄子)、
福源泰(店主为外号小萝卜花的后疃赵氏八支十七世赵久思)、
源茂、创始人,具体经营无考
文宝斋(景芝大夫代氏,具体经营无考)、
景福祥、创始人,具体经营无考
德茂(杨铁生,与路北德茂杨钦泰为兄弟二人)、
茶水行(李彦亭家)
9、东花市街:
路北、三顺堂。
路北、德顺堂。
路北、丰顺堂。
路北、天合泰。
路北、集盛堂。
路北、新台堂。
路北、源隆堂。
路北、德聚合堂。
路北、前忠聚。
路北、益泰坊。
路北、益泰布庄。
路北、益茂堂。
路北、平安竹屋。
路南、裕兴号(经营、酒、百货批发)。
路南、慎源堂(经营、酒)。
路南、德聚源(经营、酒)。
路南、洪刚堂(经营、酒)。
路南、聚兴堂(经营、酒)。
路南、永忠堂(经营、酒)。
路南、益茂恒(经营、印刷品)。
路南、瑞发祥(经营、酒)。
路南、益盛堂(经营、酒)。
路南、益昌(经营、酒)。
路北、志成、裕顺(经营、酒、磨房)。
路北、广泰堂。
路南、益隆。
10、后牛市街:
路南、后忠聚。
路南、恒泰堂。
11、北门里街:
路西、西马店。
路东、大坊子。
12、小北门街:
路西、邢家药店。
路东、于家客栈。
路东、福利徳(经营、酒)。
13、布市街:
路东、鑫隆。
路东、泉顺。
路东、华昌和。
14、蒜市街:
路北、德泰永绸布庄。
路北、李氏鞋店。
15、大湾崖市场:
路西、韩家客栈及內市场(属西顺和)。
路西、王氏制成衣铺。
路北、赵书明(三间大赌棚)。
路北、王劳壮(三间大赌棚。即光腚候市。
路东、孙氏诊所。路东、孙氏菜馆。
16、果木市:
路南、新台号、古林堂(经营中药店)创始从永贞、赵仲林。
路南、德全泰(经营中药店)创始人山前村杨夕久。
路南、中和堂(经营中药店)创始人赵竹坡。
路南、广胜堂(经营、杂货)创始人啟文村孟升亭。
路北、郝家饭店(经营炉包、面条)。
路北、郝家牛肉店。
路南、孙家肉食店。
17、衙前街:
路南、裕合堂。
路南、云轩堂(经营印刷品)。
18、西门里街:
路南、闫家客栈。
路南、百X(经营酒房)。
19、牌坊街:
路北、梁家锡店。
路北、候家锡店。
路北、李家铺酒店。
路北、东顺和当铺(东当)。
路北、西顺和酒店。
20、周家巷子:
路东、珠亭堂。
路东、恒信堂。
路东、阜隆堂。
21、大胡同:瑞发祥。
十、古镇景芝21家酒作坊
1、景东、东门里路南。
2、松树底、东门里路南。
3、南校场、东门里路南。
4、益泰场、东门里路南。
5、北下崖、东门里路北。
6、广泰场、东门里路北。
7、庙角子、源隆场牛市湾南。
8、南棚、牛市湾西。
9、北棚、牛市湾西。
10、家庙前、三支庙(益利胡同内坐北朝南,厢房三间,大殿一间,后殿三间)。
11、明楼后、黄坛庙后。
12、西高厂、青坛庙后。
13、衙门前、姑庵前。
14、巷子里、周巷子南头路东。
15、油坊底子、周巷子路西。
16、湾东崖、郝家湾东。
17、湾东崖、郝家湾北。
18、胡同东、后楼胡同东。
19、南楼、南石桥南。
20、北楼、南石桥南。
21、马地、姑子庵南。
十一,景芝镇经营白酒较为著名的铺号有
1、 益太
2、 元隆
3、 协和
4、 益利
5、 德源
6、 德茂
7、 太和
8、 德顺
9、 洪太。
到民国初年景芝镇经营白酒较兴盛的商号要数“太和”、“裕兴”、“裕顺”等几家,其中“裕兴”和“太和”两家还各自都有发电机和粉碎烧酒原料用的粉碎机,在当时,这是一般商号望尘莫及的。
十二、根据赵加志收藏的恒襄祥老账本记载同时参考冯培基先生的回忆整理出景芝镇七十二口烧锅,也就是景芝酒厂前身:
1、 恒泰
2、 井东
3、 松树底
4、 南棚
5、 益太场
6、 广泰场
7、 下崖
8、 庙角子
9、 南苇湾
10、 西高场
11、 巷子里
12、 南楼
13、 明楼
14、 家庙东
15、 明楼后
16、 草市场
17、 郝家湾
18、 元隆场
19、 后牛市
20、 益太市
21、 元隆
22、 协和
23、 益利
24、 德源
25、 德茂
26、 德顺
27、 洪太
28、 益太
29、 益隆
30、 益盛
31、 益昌太
32、 广茂
33、 益茂
34、 德元福
35、 泰和楼
36、 泰和顺
37、 泰和信
38、 三顺
39、 丰顺
40、 慎源
41、 瑞源
42、 天和太
43、 顺和
44、 日升祥
45、 永源
46、 汇丰
47、 中和
48、 德聚
49、 源盛永
50、 广盛永
51、 元亨利
52、 益源
53、 华昌和
54、 裕顺
55、 恒泰
56、 恒聚
57、 恒丰
58、 恒襄祥
59、 中德升
60、 南德升
61、 聚丰
62、 三和成
63、 义兴恒
64、 永聚
65、 三合祥
66、 新泰
67、 元德
68、 懋德
69、 泉祥
70、 义聚
71、 景昌
72、 裕兴
【作者简介】李连科、男、字三元,1951年生于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郭家庄子村,中央党校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安丘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安丘市文旅局局长,从医、从政、从文。任安丘市旅游局长期间,开发了著名景点——安丘青云山民俗娱乐园景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收藏协会会员,出版有《安丘文化志》、《安丘民俗》、《安丘书画作品集》、《非洲之旅》、《安丘浯阳李氏族谱》合著《安丘历史文化丛书》、《三河文集》、《安丘百名进士录》等著作。退休后曾担任安丘市书画协会秘书长、安丘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安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