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热点: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作者:陈希文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面临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上大学,是人生的普遍追求。综观历史,学历和就业紧密相关,也随着时势不断在变化。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快速前进,社会需求迫使人们逐渐向高学历迈进。回顾解放初,那时百废待兴,人才缺乏,我们的父辈只要是高中或技校之类毕业的,就容易找到一份职业。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这一代人,只要有个中专、技工学校或大专毕业的,经过考试考核,也会找到工作的。恢复高考制度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像我们的孩子这一代,必须是大学本科生才可找到工作。夲世纪初以来,就业门槛愈来愈高,不但是大学夲科生,还必须是研究生,且凡进必考,合格者才可被录用。近几年社会对学历的要求更高,好些用人单位召收的都是博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的不被看好,甚或硕士研究生,就业也面临诸多困难。 当今人们供孩子上大学,既是为了学知识,又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求得一份较好的工作。近几年,官方公布全国每年毕业一千多万大学生,尽管各级政府、学校、用人单位都想方设法解决大学生就业,但仍然还有好多大学生飘流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眼下毕业的大学生送外卖的、跑快递的、自主创业的、外出打工的、网上直播带貨的、做小生意的、回乡帮家人料理家务的,比比皆是。前一段在网上看到,北大、清华毕业的博士生参加海南小学教师的招聘也被落选,这在过去是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而现在人们却觉得也正常。
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己较普遍,形势会更加严峻,确实让人担忧。当今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逐年高考题愈来愈深,越来越难,选拔要求也会更高,能考上名牌和重点大学的学子就很有限。全国每年毕业1200多万大学生,要就业国家就会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据我所知的,大学毕业三五年一直找不到工作的还为数不少,这些孩子及家人认为当今上大学没用。这样的看法已在上会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为何这么难?直击社会现实,认真分析成因,我以为主要是:
供需矛盾、技能不匹配、经验不足和职业期望过高诸多因素造成的。供需矛盾,是市场对某些专业人才的需求不足,而另一些是专业人才过剩,导致就业机会不均衡。如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24年已达1179万,而市场能提供的岗位无法满足就业需求。加上企业裁员、降薪,员工竞争激烈,使市场就业愈显紧张。技能不匹配,大学生在校多注重理论学习,实际操作经验少,快速发展的新领域急需技能型人才,而部分大学生缺乏明显优势,导致就业困难。经验不足,许多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这对待聘者是很大的挑战。职业期望过高,好些大学生对工作的薪资、地点要求过高,多数选择城市和待遇高的行业,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那么,以上提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呢?我看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缓解。重点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高校改革,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对学生就业的宏观管理及具体指导。
政府发挥职能,要把大学生就业做为一项惠民工程。政策安排要向就业倾斜,要协调企事业和用人单位不断开拓市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強对人才培养规模和方向进行预测调控,保障公平竞争。
大学生自身要树立科学就业观,做好自我定位,了解自已的兴趣爱好,专业技能,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要敢于自主创业,提升个人心理素质,正确对待创业挫折。要增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会调整心态,适应社会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已就业创造条件。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最大的国计民生,涉及利益调整、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只有各级政府、学校、企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密切配合,统筹协调,才可缓解严峻形势,使就业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24年12月11日于渭水之滨。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