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诗集《问秋》序
作者:桂汉标
几个月前,我刚读过王雪梅的第一本书《一路繁花》(散文集);近期听说我正在为刚成立不久的浈江区作家协会选编一套“风度荟萃文丛”,王雪梅很快发来她的诗集书稿《问秋》,让我有了又一次“先睹为快”的机缘。
王雪梅祖籍梅州,却生长于同为客家地区的粤北,父亲是乡村教师,这种家庭背景为她的诗歌注入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温情底色。在她回忆父母和童年生活的诗作中,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岁月长河中那些最柔软、最珍贵的部分。童年的记忆在她的诗里像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水墨画:“乡间小路曲曲弯弯/禾苗青青拔节生长希望/父亲牵着我的小手去家访/将唐诗宋词播撒在儿的心上//傍晚的炊烟袅袅长长/蛐蛐鸣唱叩开夜的序章/母亲唤儿归家的声音/把撒野的童心扯回书房/……”她的诗句这样描述:“母亲一有空就钻入厨房/和锅碗瓢盆为伍/蒸包子、烙煎饼、做松糕”“用荤素精心搭配出营养均衡/加一点油盐酱醋/拌一片爱心满满/……煎炒烹炸间/……端出一道道舌尖美食/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家的味道”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是对过去生活场景的再现,更是对母爱的深深眷恋:“母亲啊!当我想你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你在我的血脉里”……
而父亲作为乡村教师,知识的传承和对子女的教育影响给王雪梅留下最深刻最久远的记忆。在这些反映亲情的作品中,描述父亲的诗作多达一二十首!“粉笔 黑板/青丝 白发/白天 黑夜/在黑白转换之间/老教师耗尽了春秋//……他用心血打磨成的钥匙/开启了一扇扇懵懂无知的心门/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被他插上翅膀,放飞”这一首题为《乡村老教师》的诗,正是父亲平凡伟大一生的写照。让读者印象更深的,是“父亲留下的海棠”,“在园里盛开/一片火红/像父亲用慈爱燃烧的岁月”;还有更多以生活细节入诗的篇章:那“伴我抵御风霜刀剑/温暖了半生时光”的《一碗姜汤》;“那块客家酿豆腐/添加了父亲/慈爱的目光”是《幸福之酿》;那“一碗咸菜汤/在小屋香气四溢/依旧那么清甜/一如那年那月那一口/乡愁在此刻/寻得了去处/……我仿佛看见父亲/盈盈的笑脸”……
这些回忆性的诗作,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缅怀过去。它们构建了诗人的情感根基,是她在现代忙碌生活中的心灵慰藉。在公安工作的严峻氛围下,回忆童年和父母成为一种治愈的力量,同时也让读者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感受到那份质朴的、被遗忘的美好。
此前我在王雪梅的散文集《一路繁花》中,读到她拥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并且双双考入大学,这无疑是家庭生活中的一大喜事,也成为她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她的诗里关于女儿的部分,充满了母亲的骄傲与欣慰。这本诗集第二辑“向太阳生长”正是这类作品的汇集。其中有一首《姐妹花》,生动细腻活龙活现得几乎让我不舍得删减:“平日里打打闹闹/嬉笑怒骂/把生活的五味瓶调和得/丰富多彩//你帮我描道弯眉/我帮你抹个口红/弹弹琴唱唱歌/吵吵架拌拌嘴//一会儿是喜剧/一会儿是闹剧/家里像是个人生剧场/每日里戏码纷呈//这一刻吵得不可开交/下一秒又搂搂抱抱/你亲我一口我嗲你一声/一对欢喜冤家谁也离不开谁//姐妹俩,更喜欢腻在一起/追看同一部热播韩剧/交流同一篇论文心得/分享同一瓶护肤精油/评价同一个心仪男神/研究同一部恋爱宝典”……这样的诗句生动地刻画了女儿们青少年的活泼可爱。而当笔触转向女儿们的成长与学业成就时,又充满了庄重与自豪:“曾经小小的向日葵/吸收光和热/天天向上/变身为那颗太阳//葵花灿烂/在爱心里孕育出/硕大如盘的一轮金黄/许给母亲丰收的希望”这些描写女儿成长历程的诗歌,从家庭的小角度展现了大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成果和家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往往是人们心灵的港湾,而王雪梅通过诗歌将这种家庭关系中的爱与自豪传递给读者。这种母爱在诗中的表达,也让更多人理解到中年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力量。同时,这也反映出她在平衡公安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智慧与坚韧,为广大女性树立了榜样。
王雪梅在自拟的《作者简介》中曾坦言:“我手写我心,喜欢写心情文字。字里行间,诠释的尽职工作、快乐生活的人生信条。”作为公安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她对公安干警的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她那些反映公安干警的诗作,有着独特的价值。她笔下《特警之歌》何等高亢激昂:“披着星星/戴着月亮我们在穿梭中织出/名叫安宁的锦裳//把准城市跳动的脉搏/守护她每一次平稳的呼吸/我们迈着坚实的脚步/去擦亮镌刻平安二字的勋章”;她为民警画的《素描》简洁准确:“做群众纠纷的灭火器/当夫妻吵架的和事佬/是事故处置的急先锋/压魑魅魍魉的镇暴器//汗水落处/警徽更闪亮”……第四辑“守一方安宁”中的二三十首诗,说明作为中年女性,她在公安工作的同时,还能坚持诗歌创作,并展现出如此丰富的内涵,激励着更多的女性去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家庭、事业和个人兴趣之间找到平衡。
这本诗集还选入王雪梅到各地地旅行的感悟诗作,展现了她对广阔世界的好奇与热爱。令我印象较深的是那一大组《川西诗旅》。那壮丽的山河在她的诗中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展示。她写道:“雄鹰展翅翱翔/探寻天空的高远/寻梦大美川西/探秘人间的天堂//铃儿响处/马蹄声踩碎斜阳/旅人紧攥生命的缰绳/仿佛取经在天路上”在旅行中,她不仅看到了自然的美景,还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也许她会描述当地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高原的夜/我们围炉取暖/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因同一目标汇聚一起//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不重要/温暖的话语/温暖了深秋寒夜”……这些旅行感悟的诗歌拓展了她诗歌的视野,使她的创作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工作。旅行也成为她心灵成长的一种方式,在面对大自然的伟大和不同文化的多元时,她的诗歌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罢王雪梅这本诗稿,虽没有如火如风的浓烈和排山倒海般的激越感觉,只如同身沐春风口饮山泉,清洌温润。我情不自禁记起了当代诗坛泰斗艾青《我对诗的要求》:“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朴素,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词藻来掩盖空虚;单纯,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集中,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明快,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和坠入五里雾中。”(见《艾青谈诗》,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虽不能说王雪梅的诗已完全达到了以上所说,但起码可以看出她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了。
王雪梅的诗歌语言或许没有刻意追求华丽,而是以质朴、简洁为主,就像她的生活态度一样。但在质朴的文字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她的诗歌能够引起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读者的共鸣。她的人生也通过诗歌得以沉淀和升华。
(2024年11月25日)
王雪梅诗作选读
和星星说话
四季桂花
馨香了整个庭院
夏日里
繁星点亮夜空
老父亲躺在竹椅上纳凉
仰头望天
好似在与几颗星星对话
那是他的几位故人
他摇着手中的蒲扇
讲着他的故事
从年少到白头
说不尽的悲欢离合
春秋在指尖悄悄滑走
他细细咀嚼着
用汗水和泪水酿出幸福
星星眨着眼睛望向他回应
直到有一天
老父亲也成了天上的星星
我也学会了
和星星说话
母亲的魔法
母亲一有空就钻入厨房
和锅碗瓢盆为伍
蒸包子、烙煎饼、做松糕
她的双手会变戏法
给儿女平淡无奇的日子
添加种种有滋有味的惊喜
她有一个哆啦A梦的口袋
包粽子、酿甜酒、做碗粄
满足了儿女的每一个想像
天蒙蒙亮
她在忙着煮面条
午休时间
她又放弃休息忙煲汤
她像陀螺
以家为中心旋转着
不知疲倦
不喊一声苦不叫一句累
日子一天天过
她把幸福的密码
编进每一道美食里
传给她的每一个孩子
姐妹花
姐姐称月
妹妹呼星
星月生辉
相伴一生
平日里打打闹闹
嬉笑怒骂
把生活的五味瓶调和得
丰富多彩
你帮我描道弯眉
我帮你抹个口红
弹弹琴唱唱歌
吵吵架拌拌嘴
一会儿是喜剧
一会儿是闹剧
家里像是个人生剧场
每日里戏码纷呈
这一刻吵得不可开交
下一秒又搂搂抱抱
你亲我一口我嗲你一声
一对欢喜冤家谁也离不开谁
姐妹俩,更喜欢腻在一起
追看同一部热播韩剧
交流同一篇论文心得
分享同一瓶护肤精油
评价同一个心仪男神
研究同一部恋爱宝典
姐姐有了妹妹
更像个大姐大
妹妹因有了姐姐
越发像个小可爱
姐妹啊,是怎样的缘分
让你们今生相依相伴
来日方长,只愿你们
携手并肩,不离不弃
做对方生命中最坚硬的铠甲
是彼此心底里至柔软的牵挂
问 秋
秋意渐浓
一叶扁舟
缀着这一汪碧水
水伴舟儿
舟水相依
小舟
在江面荡漾
盛满了暖意
你摇桨来我捕鱼
在一起
哪都是家
幸福的小舟
摇啊摇
是要驶向哪个彼岸
舟儿划走过往
那些曾经的
苦辣艰辛
舟中的人儿
相伴相依
重新启航
一路向东
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去圆满
今生的希望
季节变换了年轮
秋风送走了过往
我的心儿
重新出发
找啊
去找寻
停泊的港湾
和
心中的远方
那摆渡的船
可曾
为我停留
在这收获的季节
寻一处
我心海的
岸
出 征
一群身影穿行夜色
用暴力去制止暴力
以法律的名义
向着未知的危险
逆行
明知老虎张牙舞爪
依旧向前向前勇往直前
用身体护卫群众
在这个春夜
岁月静好的春夜
群众的呼唤急切
出征的号角吹响
一次次地冲锋
把无名高地
一个个拿下
用忠诚守护岁月
让誓言声声
擦亮金色盾牌
在奉献里守护平安
我们的名字叫特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