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族亲 传承祖德
——上湘荷塘王氏宗祠隆重开祠庆典
文图/宝岛阿华
公元2024年11月3日,农历甲辰十月初三,吉日良辰,艳阳高照,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上湘王氏宗祠举行盛大活动,热烈庆祝王氏宗祠隆重开祠庆典!
上湘荷塘王氏之 “荷塘”,指的是原湖南湘乡县荷塘乡。该乡绝大多数王姓的始祖为元朝末年从武昌知县任上致仕后隐居于此的桂魁公。桂魁公祖籍江苏吴县清家巷,因被举荐为孝廉而担任武昌知县。他仰慕湘乡荷塘的山水秀丽,于是定居于荷塘。自此,一人之身成就万人之身,成为荷塘王氏的始祖。
10月初三,亦是始祖桂魁公诞辰 693 周年纪念日,因此在宗祠举行开祠庆典活动,对于汇聚族亲之力、参与家乡建设、弘扬祠堂文化,意义尤为深刻。
这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装修一新的王氏宗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光芒,宗祠周边彩旗飘扬,灯笼高挂,锣鼓震天,龙舞盘旋。祠堂内外喜气洋洋,以红色为主色调进行布置。全国各地的王氏企业发来的祝贺彩条,悬挂在祠堂侧面,彩旗迎风招展,灯笼高高悬挂,呈现出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
当日清晨,我与兄长王界明、表弟王梅松以及她母亲我的小姨妈,一同驱车前往双峰荷叶镇,一路上,我满是对这场庆典的期待与兴奋。参加活动的人们,每人系上印有 “宗功浩大,族运恒昌” 的大红围巾,从四面八方涌至宗祠。长长的乡镇公路上,车流与人流汇聚成一片红色的海洋。这是上湘巨族荷塘王氏族亲难以忘却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荷塘王氏族亲2500多人汇聚一堂,共同见证这数百年来庄重荣耀的非凡时刻。
上午九时许,良辰吉时来临。祠堂正殿供奉着荷塘王氏的先祖和神主牌位,殿前的供桌上香火弥漫,既显得庄严肃穆,又给人一种神秘感!在成笃司仪的引领下,20多位王氏宗祠事务委员会成员以及各房的后裔代表,按照司仪的引导,在司乐的伴奏声中,依古礼进行虔诚叩首祭拜。主祭王小鸿先生,至供案前上香、敬酒、奉茶、跪拜,其余参祭者都依礼跪下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同时听读祭祖文和祭天地尊神文,整个祭祖仪式神圣而隆重。
祭祖是宗祠活动中的最高礼仪,是对血脉的讴歌,是对赓续的崇敬,是后嗣与先祖,阳间与阴间,当下与远古,人与天的交沟,是隔空向浩渺、虚幻、亘古的存在一种惶惶倾诉、殷殷期冀、切切求助,这既是怀念先祖,弘扬祖德,祈求祖灵保佑,展现人们的美好愿望,亦是凝聚宗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家族文化的重要典礼。
祭祖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发展到封建社会,在程序、礼节、物品的不断完善中,祭祖具有了水源本木之义,抱本反始之意,古人甚至将繁衍后代,家庭和睦,升官晋职与宗祖的阴德联系了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虽然古代的祭祀文化有许多的落后部分,但它所强调的做人不能忘本,也不要忘祖,弘扬孝心道德,仍然应该被我们当今所要重视与铭记的。
荷塘王氏老祠堂,具有270年的历史,毁于上世纪的特殊时期。新宗祠的建设历程充满艰辛与不易,凝聚了无数宗亲的心血与汗水。从2013年开始最初的构思规划到筹备施工,可谓智者竭尽心力,艺者施展才华,劳者全力以赴。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大家对家族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仰,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对先祖圣德的深厚情感。历经九年多的时间,王氏宗祠的风风雨雨,走过艰难曲折之路,承受了诸多坎坷,最终,这座规模宏伟的宗祠屹立于双峰荷叶镇新建村新湾组。
事务委员会主任王小鸿老师为了建设祠堂,不辞辛苦四处奔波筹资,耗费了无数精力与心血,忍受了难以计数的委屈与冤枉。尽管心力交瘁,却始终不改初心,坚持到宗祠顺利完工,直至圆满举办落成庆典。其他居住于家乡的老一辈事务委员会老成员亦是如此,诸如王跃光、王可能、王成伟等,为兴建祠堂,不计报酬,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殚精竭虑,功绩卓著。在老一辈事务成员的带动下,新一辈事务委员会成员和族亲,也是恪尽职守,辛劳努力,不计得失,无私奉献。为了筹资解决资金困难,他们还要经常忍受不理解甚至白眼,但仍然不怕麻烦,挨家挨户走访族亲家庭,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还一个个打电话核实捐款数据,为祠堂建设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祭祖仪式结束后,庆典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是宝龙中学校长王成伟,以及美女王爱连。王小鸿老师代表第一届事务委员会讲话,他简要回顾了王氏宗祠九年以来的建设历程,对各位族亲给予祠堂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激,对在外拼搏的企业家的捐款,以及在家乡辛勤付出劳力的事务委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东莞市王记食品有限公司的王岳辉先生,乃是王氏宗祠捐款最多的族亲,他登台发言,深情回顾了建祠九载的历程,竭尽全力支持宗祠建设,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情谊。他多次捐款解困献爱心,此等善举,亦带动了荷塘王氏在广东等地发展的其他企业家对建祠的热情支持。正是由于这些王氏企业老板的大力捐款抒困,才促使祠堂得以顺利完工。
在庆典现场,有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他是 93 岁的王梅春长辈,也是土生土长的荷叶本地农民。他将自己 30 年来省吃俭用积攒下的一万元捐赠给祠堂,同时还捐献了一套击响器材,以表达心意,并亲自来到祠堂,见证这一庄严盛典,圆了自己的心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去香港打拼的王晓雲先生,目前虽然退休身居海外美国,但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上湘荷塘王氏子孙,经常关心家乡建设。当听说荷叶镇正在建设王氏祠堂,资金困难时,他毫不犹豫捐出10万元人民币,他对家乡的善举也得到了先祖的庇佑和福报,其小儿子在今年一次车祸中转危为安,大难不死。他支持王氏祠堂的爱心可佳,受到家乡族亲的赞扬!
娄底著名书画家王界明兄妹多次捐款捐书法,为祝贺开祠,王界明先生耗费几个晚上,精心创作了三幅书法,分别以篆体、隶书、行草三种字体书写,且附有一千多个小字加以说明,其创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表弟王梅松,也精心创作了四幅书法作品,两人这次共捐献七幅书法,我出资进行装裱好,提前于庆典活动前快递至祠堂挂好。
文艺表演丰富多彩,来自长沙曳舞联盟团队、长沙龙腾威风锣鼓艺术团以及荷叶各乡镇团队,带来了 30 多个节目,舞台灯光闪烁,场面热闹,现场观众人山人海。开席三百桌,这可忙坏了厨师们,没想到美味佳肴还真不差。庆典规模宏大,隆重非凡,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本地宗亲积极参与了这一盛事。庆典活动持续至下午结束,众多其他姓氏祠堂和宗亲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皆莅临落成庆典。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活动增添了光彩,更是对王氏祠堂及其文化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祠堂祭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宗祠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凝聚人心砥砺斗志的精神,更是一缕挥之不去的乡愁。荷叶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湘军故里、女杰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荷塘王氏乃当地望族,王氏祠堂的落成,不仅是对先祖的敬仰与缅怀,亦是对家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举措。它将激励王氏家族成员更加团结一心,共同为家族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录入回忆录第一章《王氏家族:根脉深处的回响》第二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