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城子中学礼赞
文/穆孟田
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在松辽大地的心脏地带,原吉林省怀德县(现公主岭市),玻璃城子中学宛如一颗隐匿于岁月深处的璀璨明珠,正散发着独属于它的迷人光芒。它的故事,似一幅徐徐铺展的宏伟画卷,起始于农业中学那质朴而充满希望的源头,仿佛是一颗深埋在荒野中的顽强种子,在 1968 年变革春风的温柔轻抚下,挣脱了束缚,如破茧之蝶,华丽转身,开启了高中与初中班并驾齐驱的新纪元,就此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向着教育的浩瀚苍穹奋勇翱翔,一场波澜壮阔的逐梦之旅正式启航。
遥忆往昔,当农中荣升为普通中学的佳音翩然而至,整个玻璃城子刹那间被欢腾的浪潮所席卷。百姓们热忱满腔,奔走相告,那一张张质朴且诚挚的面容上,绽放的欣悦笑颜仿若春日里肆意绚烂、摇曳生姿的繁花盛景,那般璀璨,那般扣人心弦。田间劳作的人们,闻得消息,即刻停下手中农活,相互热切交流着这令人心潮汹涌的喜讯;街头巷尾,邻里乡亲们仿若被磁石吸引,围聚一团,欢声笑语交织回荡,那连绵不绝的谈资,始终萦绕于学校这一夺目新变。对这片土地的人们而言,此绝非仅是一所学校办学层级的简易跃迁,它更似人们心底深处对知识改写命运的炽热期盼所获的深情回应,宛如乡村教育迈向辽阔天地的希望曙光,照亮众人心灵。孩子们的眼眸中,闪烁着对未来无尽憧憬的晶亮光芒,仿佛已清晰目睹日后于明亮宽敞教室尽情畅饮知识甘霖的美妙画卷;家长们亦不自觉地挺直脊梁,胸膛中满盈着对子女能受更优渥教育的殷切期许与由衷自豪。彼时的玻璃城子,被这浓郁炽热的喜悦与期待光晕紧紧萦绕、层层包裹,人人皆因拥有如此一所蓬勃发展、进取不息的中学而倍感尊荣与骄傲。
尤为可赞的是,玻璃城子能拥有这般独具魅力的中学,且践行初高中连读的创新规制,这在当地百姓心间,无疑是一份无可匹及的至上荣耀,一股源自灵魂深处、澎湃汹涌的强烈自豪感油然而生。它凭依自身扎实雄厚的实力与独特醇厚的底蕴,毫无惧色、满怀信心地与县城学府展开公平竞逐,于教育这片广袤且布满挑战的舞台上,绽露独树一帜、绚烂耀目的华彩光芒,实至名归地化作这片土地上一颗璀璨闪烁、引人瞩目的教育明珠,为乡村教育的全面振兴挥毫书就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让教育的希望火种于这片广袤无垠的田野之上,长明不熄,世代相继,绵延不绝。
追溯过往,幸得时任公社党委书记许芳的高瞻远瞩与深谋远虑,以及资深校长徐青的睿智引领与精心筹谋,一幅宏伟壮丽、气势磅礴的教育蓝图才得以在这片饱含希望的土地上徐徐铺陈,渐趋完备。往昔的校舍,虽仅是由师生齐心携手、亲手搭建而成的泥土房,却在那质朴纯粹且略显局促简陋的有限空间里,悄然无声地蕴育着无数熠熠生辉、饱含希望的火种。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阎广玉老师,仿若一位技法娴熟、匠心独运的绘画巨匠,以历史为如椽巨笔,饱蘸深情,精心勾勒学子们心灵深处那波澜壮阔、雄浑壮阔的历史长卷;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的谭俊贵老师,在那艰难困苦的教学环境里,始终坚守教育的神圣初心,积极筹备各类物理实验。他仿若一位聪慧绝伦的能工巧匠,巧妙借助手头极为有限的资源,自制出一件件别出心裁的实验器具。哪怕是最为简易粗陋的滑轮组,或是看似寻常的电路连接装置,在他的手中,皆能奇妙幻化为开启学生物理世界大门的神秘锁钥,引领着一届又一届满盈好奇与求知欲的学子,勇敢无畏地探寻物理世界那神秘莫测、深邃幽邃的奇异之境;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张培元老师,教我们数学课,她那浓浓的天津口音,就像是从相声茶馆里飘出来的独特旋律,每一个字音都仿佛带着俏皮的韵脚,一出口便能紧紧抓住我们的耳朵,扣人心弦。在课堂上,她讲解数学公式和定理时,那天津腔像是给枯燥的数字和图形施了魔法。比如讲解勾股定理,“嘛叫勾股定理呐?就是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儿的关系,这可不是瞎白话,是有真凭实据滴。”她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潇洒地画图、推导,那独特的语调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仿佛那些数字和线条都有了生命,在她的声音里欢快地跳跃、组合。她的眼神总是充满了期待和鼓励,当同学们回答对问题时,她会用那带着天津味儿的夸赞:“嘿,真棒,这小脑瓜儿真灵!”让同学们心里美滋滋的,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愈发高涨;四平师专物理系毕业的孙兴良老师,教我们语文,他宛如文学雅士,讲台之上,以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教学魅力,开启了文学大门。其板书似精美书法,字含韵味。授课时能深入浅出,让我们秒悟其中道理。他不仅教我们学课本知识,而且还超出教学大纲,给我们讲授语法知识,使同学们终身受益;四平师专化学系毕业的王凤江老师,同样在那质朴简陋的教学环境中,矢志坚守教育的崇高使命。王凤江老师为使学生更真切直观地领略化学世界的奇妙与瑰丽,充分施展自身聪慧才智,因陋就简,自制出一件件独具韵味的教具。他以废弃玻璃瓶悉心拼凑、精妙衔接成简易却实用的化学反应装置,凭借自制试纸与试剂,成功开展一次次满盈惊喜与探索的化学实验,那奇幻绝伦的化学变化,便在这简易质朴的教具中绚烂映现,仿若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科学星辰,以科学的熠熠华光,点燃莘莘学子内心深处求知若渴的炽热渴望。譬如,其自制的酸碱中和反应教具,令学生对抽象化学概念的理解入木三分;教我们地理课的是张春林老师,张老师早年毕业于白城师范学校,他是当年怀德县(现公主岭市)地理教师的姣姣者,人称“地理通”。他把地理讲活了,同学们都爱听他的课。他自制教具,在黑板上挂一张地图,目视学生,嘴里说到哪里,教鞭就指到哪里,特别准确;四平师专走“五七”道路的谢光复老师,四平师范毕业的姜世春老师,公主岭师范毕业的王生老师、李延芝老师、高德林老师、吴培老师、王德仁老师,以及资深学者于凤岐老师、宋玉莲老师、马福老师、段长富老师、魏希和老师等,他们仿若夜空中璀璨耀目的星斗,纷至沓来,汇聚于此,怀拥知识的绚烂华光与梦想的炽热火焰,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在那泥舍土桌之间,文化的脉络仿若灵动飘逸的丝线,悄无声息却又坚韧不拔地细密编织着。各科知识的传授,恰似潺潺流淌、永不停歇的清泉,源源不断地润泽着学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田。简陋的环境,宛如一块坚毅不拔、砥砺意志的磨刀石,持续砥砺着学子们的向学之心,使其愈发刚强明亮;艰苦的条件,恰似那鼓荡船帆、催人奋进的长风,有力助推着学子们的求学之志,使其愈发果敢坚毅。
一届又一届的学子,自此满怀壮志地扬起梦想的风帆,启航进发,恰似那轻盈灵秀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拂,散落四方天涯海角。身为玻璃城子中学的首届高中毕业生,自己对此更是有着刻骨铭心、深入骨髓的深切体悟。在这片承载着无数青春记忆与梦想憧憬的校园中,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铸就了坚毅刚正的品格,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已深深融入我的灵魂深处。此地走出的学子,在医学领域有几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她们的成就非凡。其中一位同学,在面对一种长期困扰医学界的罕见疾病时,凭借着在母校培养出的钻研精神和扎实的知识基础,深入研究多年,提出了创新性的治疗方案,成功治愈了众多患者,并且她积极投身医学教育,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培养了无数医学人才,为医学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还有冀德同学荣获出国留学的殊荣,在国外的学术殿堂中继续深造,汲取先进知识与理念,将玻璃城子中学的名字传扬到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而这一切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学校所秉持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教师们努力克服教学资源匮乏的困难,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这种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深深感染着学子们。同时,学校始终坚持关爱学生的育人精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他们提供温暖的学习环境和精神支持。
有仕途俊彦心怀家国天下,躬身入局,全心服务百姓,为社会发展贡献心力。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总能想起母校老师的教诲,以积极的态度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就如同在学校中攻克一道道学习难题一般;有投身杏坛的学子传承母校精神,默默耕耘,培育英才无数,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他们以母校的教师为榜样,耐心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让母校的教育精神在新一代学子身上延续;有身着戎装的热血儿郎,戍守边疆,无畏挥洒青春热血,为捍卫祖国山河而坚毅坚守。在边疆的艰苦环境中,他们凭借着在母校铸就的坚强意志,不畏严寒酷暑,不惧艰难险阻,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所事何业,母校的精神与谆谆教诲,皆如熠熠生辉、永不熄灭的明灯,深深根植于学子们的灵魂深处,永不磨灭,时刻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吾辈深知,今日玻璃城子中学所获之辉煌成就,当归功于往昔许芳书记的高瞻远瞩与深谋远虑,校长徐青的精心擘画与悉心引领,更离不开全体教师于艰苦岁月中始终如一的坚守教育初心,以辛勤汗水与无穷智慧,为吾等莘莘学子铺就成长的康庄坦途,照亮前行方向。
展望未来,玻璃城子中学肩负着无尽的希冀与沉甸甸的重任。愿其始终不渝地秉持优良教育传统,在新时代的汹涌浪潮中奋勇争先,勇立潮头,持续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范式。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胸怀苍生的国之栋梁,让知识的火焰于这片饱含希望的沃土之上熊熊燃烧,在教育的浩瀚苍穹中绽放更为绚烂夺目、震撼人心的华彩光芒,使之化作莘莘学子梦想启航的永恒港湾,为推动社会之进步、实现民族之复兴贡献磅礴无垠的教育伟力。
且看今朝校园,楼宇崭新林立,设施完备齐全,现代气息与深厚文化底蕴相互交融,相得益彰。那明亮宽敞的教室,仿若智慧的熠熠灯塔,为学子们指引着探索知识海洋的方向;那开阔平坦的操场,回荡着青春的激昂呐喊,洋溢着无限的活力与激情。
玻璃城子中学,均乃这片土地上一座不朽的教育丰碑,傲然矗立,见证着知识的薪火相传与力量的蓬勃崛起。师资队伍犹如苍松翠柏,坚毅挺拔,以渊博学识与无尽慈爱,为学子们遮风蔽雨,悉心引领其穿越知识的重重迷雾,助力其顺利抵达理想的彼岸。均之故事,必将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逐梦之人奋勇前行,在岁月的琴弦上,奏响一曲曲激昂澎湃、动人心弦的教育华章。
2024年12月12日于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