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荣誉上刊诗人:毓影 乐道 卢进国 嘉峪关流云 百川河 老远 郭甲文 鲁风 尘香入風 山梅子 太平王子 中国一方 萧兆钧 远望 任振华 绿野 陈昱如 孙书林 师永德 张维清 李传新 旖旎 王庆伟

我的梦
文/毓影
夜
如此宁静
正适合
编织一个美丽的梦
覆盖忧愁孤独的心
让兴奋快乐融融
此时梦里
有一条洁白的纱巾
象月下
冰莹无暇的光明
牵着我的梦
飘在我的天空里
周围簇拥着
许多璀璨繁星
好神奇
我便怀着好奇心寻找
那条纱巾以成靓影
牵引着
我走向童话的城堡
我的梦
是故乡里的童年
是亲情
是那个
小山村里的袅袅炊烟
是听妈妈讲的故事
甜甜睡去的笑脸
夜半歌声
文/乐道
当月亮升起的时候
我捧着那把吉他
来到她的楼下
仰望着三楼她的窗户
唱起了求爱之歌
天上有几朵彩云
围着月亮婆娑起舞
她应该隔着窗户看到
我日渐消瘦的身体
映在地上
成了长长的影子
多想得到她的明天
我要在她的窗下
种满红色的玫瑰
我是最美的一朵
到明年春暖花开
她把我采撷了
插在闺房的花瓶里
虽然我只鲜艳几天
已经很满足了
因为这几天
我是属于她的
今年冬至
文/卢进国
寒冷的风
吹来了漫天的大雪
不老的时光
轮回到了冬至的节气
此时,我走在故乡的原野上
大雪覆盖着记忆
我想救赎
让今年剩余的一点光阴
酿一壶美酒
游子返乡
他们想念着流逝的岁月
打工的艰辛
伴随苦和累的泥泞
启心动念,开启另一份奢望
回家的感觉真好
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被雪花吹得一干二净
冬至,它充实着温馨
它让乡愁不再滋生
冬梦尘雪
文/嘉峪关流云
日远星稀,单燕孤鸦残堡渲染冬景
像风云变幻一样坠落,像歇斯底里的飘雪,邂逅在那一场寒风落雪之后
独灯剩影的玉树银花
归雁忙兽之间岁月沦陷
上下翻飞的滚边草,荒诞无稽的枯枝败叶
瘦骨嶙峋的瀚海大漠
琼枝玉叶般得童话世界
假象梦幻的冬天错位恍惚之中晶莹剔透
一处又一处留白的休止符临澧
西风瘦马的颠簸之中大隐于市
落英缤纷、残花败柳之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尘烟缭绕之间用什么拯救你越来越冷的冬天
老朋友
文/百川河
古云: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谚语:魚找魚,虾找虾
鸟龟找王八
太平天国啖肉点天灯
黄巢张献忠原教旨本是一家
我花开后百花杀
瓦罕走廊
玄奘走过,白骨精走过
本拉登从那里访学大唐
塔利班真主党哈马斯巴沙尔
本是一窝
人弃我取,逆世而行
专机冒天下大不韪
千年灵隐大门次第开
释迦牟尼佛迎讶安拉进香
不问苍生问鬼神
朋友蛇鼠一窝
今年,来一个少一个
来一窝斩一群
大唐血脂高,痛风今又发作
朋友分崩离析东躲西藏
窝藏罪,虽远必诛
故乡的黑白底片
文/老远
春耕出的色彩。
夏作出的意境。
秋收眼底的画面。
更有冬藏不住的喜悦,
随扭秧歌的炊烟扭向天空。
随印年糕的茧手印入心间。
随一群孩子的脚板潦草在雪地上。
随烟花爆竹声惊爆年的尾轮。
通过眼球扫描,故乡许多黑白底片,
已存于我的脑海里。
姓高名科技的都无法取出来,
放进深薪水中冲洗。
总有一样生活会盛开芬芳
文/郭甲文
闲了,就玩玩抖音微信
让抖音微信冲走无聊时光
饿了,就吃饭
让米饭蔬菜供给营养
困了,就睡觉
梦中也有美丽的天堂
寂寞了,就找朋友聊聊天
让友谊的光芒温暖心房
渴了,就喝水
让不尽的玉液琼浆在身上流淌
不辜负年华,不辜负时光
总有一样生活
会让你的心情盛开芬芳
总有一种成长
会让你的生命充满阳光……
以爱之名
文/鲁风
做一个平台
烧一把梦想之火
温暖寒冬里围困燎原
天上掉馅饼
你相信人世间有大爱美言
也许是没有温度的情感
免费的午餐
那是爹妈做好的粗茶淡饭
看不见的阴谋
如虎狼般贪婪不择手段
你把钱送去看不见
赌桌上你还能换来瞬间祈盼
装在兜里的钱够温饱吃饭
小偷是唯一盼你有钱
若父母生活窘迫
你还得想法不让父母作难
给我你的留白
文/尘香入風
飞星数点散河川,顷刻铺成白玉毡。
提笔思描窗外岭,临风欲取掌中笺。
松江渐小浮清浅,柳叶鸣沙卷雪烟。
云上飘飘何所似,隔空一望影如仙。
秋叶未凋雪又飘,银花裹絮过林梢。
倏入发间寻不见,转从襟上曳风高。
一树飞白苍岸柳,半江悬雾饰云桥。
轻摇水畔寒枝影,多少冰心化梦遥。
结羽顺风生,银花一路轻。
飞云知向处?落絮总无声。
点点星犹散,微微水澹情。
回眸秋尽处,枯木又争荣。
白衣携雾渺,淡影早随风。
一径花开过,三江雪色朦。
捉空飞不见,张手去犹匆。
鬓发凌霜白,飘然老画翁。
箫声
文/山梅子
猛然一下揭开伤口
揉碎月光无数
湿透的蝉,声声颤抖
在驿道找草的瘦马
咴咴梦醒何处
走过的河流,涛涛入喉
写诗的人自欺欺人
我的桃花,简陋的家园
还在提盏萤火问候
那个少年承诺如土
前方是大雪
身后,酝酿了一坛坛老土酒
学会自我解嘲
文/太平王子
草根最不值钱的是那一张脸
从来不入大雄宝殿诸佛的眼
故作低眉垂目之状好生慈悲
那是观察香火香资是浓是淡
都说泥塑菩萨天性救苦救难
说本唱词编撰故事活灵活现
那年孝子坟显灵母亲去讨药
打踅纸灰落在碗中成了仙丹
一段往事一段笑话一段心酸
科学不在愚昩升堂入室当官
遭遇上智戏耍学会自我解嘲
精神胜利法与阿Q相依为伴
心盘算不打滴坐公交想省钱
日积月累惠子孙未想当大款
晚了三秋到活动点不觉脸红
哂然一笑找个借囗从不汗颜
人来人往几多
文/中国一方
人来人往几多
提升素质几多
构建新发展格局
让你把自主掌握
人聚人散几多
稳定总量几多
推动高质量发展
让你把自信振作
优化结构磊落
畅通流动灵活
促进万业大复兴
壮丽山河看中国
人间不负拼搏
着力加快探索
铸就更大的辉煌
让你把自由洒脱
云影
文/萧兆钧
你挥手的时候
一片云飞出了衣袖
苍茫了一江春愁
你说我手上也有一片
在玫瑰色的黄昏
绵里藏针
真想和你再次道别
一阕宋词配音
执手相看
眼睛里的云
梅语
文/远望
梅的语言,于无声处
盛开、自信、笑傲、铁骨、落瓣
舞动着寒风,摇曳着生命
不惧雪压冰封,不与百花争艳
梅花,为我迎来了春风
春风唤醒了春光
我在徜徉在柳岸
不轻弹那一朵朵柔弱的花瓣
冬天的心愿
文/任振华
晨曦里
撕下一片绸缎似的朝霞
遮盖冬天的踪迹
愿冬天在路上没有
留下伤冻的印记
暮色中
扯起一片厚重的晚霞
遮盖冬天的身躯
愿冬天永远
肃穆、静谧
一秒钟惨烈的邂逅
文/绿野
一间地房的门口
趴着一只小黄狗
我路过时总爱喊小黄小黄
起初它还看看我
后来熟了就轻视
连个正眼也没了
我不由得感叹狗就是狗哇
那天走在大街上
觉得眼前这个人脸挺熟
于是想打个招呼
不想那人冷丁顺了过去
金蝉脱売般地滑走了
我想不明白狗不理人就罢了
怎么人也这样子呢?
再后来想通了
人老了,也独了
不願意让人打扰平静的生活
不过我还是唏嘘不已
仅仅一秒钟的邂逅
就这么惨烈地了断几十年的情
天池之魂
文/陈昱如
一揽望远
天空之蓝与天池之蓝
把一双眼神,湮没在自己的灵魂深处
沉默的山川,已成了沸腾的召唤
蓝的深沉
沉的有沧桑埋藏的回荡
深的,万丈
把池水的遐想,留在天山的雪莲上
皎月女神,洁白无瑕
万里悬浮的太阳
如一束光
点燃千古难掩的传说
抚慰着珍珠纯奶般的甜美
让单调的蓝天白云,抹上斑斓如画
匠心独运的力量
天上的星星,与池水的涵养
相得益彰
滋养着,一草一木一栏杆
映下掠过天山飞绝的鸿雁不堪
人类的思想,与天池渊博
让一双透明的眼睛
印在层层叠叠,咫尺为邻的岩浆
化作一滴滴,一涟涟池魂
重回天堂
难忘的师生情
作词:孙书林
熟悉又亲切啊您的音容,
知识的光芒闪亮在课堂中。
您的教诲是一盏明灯,
照亮我的路照亮了前程。
懵懂的少年心里种上梦,
长大以后飞向了南北西东。
那段师生情永生难忘,
温暖的故事依然在传颂。
喊一声老师泪眼已朦胧,
时间越久师生情越浓。
老师啊老啊,您的身体还好?
我一直在等待与您的重逢。
喊一声老师已泣不成声,
路再崎岖我也不迷懵。
老师啊老啊,祝你笑口常开,
祝你桃李满天下好梦都成。
心已伤透
作词:孙书林
还记得吗,你说过的永久,
是否已经忘了,我还在等候。
岁月悠悠,我寂寞哀愁,
再也感受不到,你的温柔。
从此以后,我不会再回眸,
就让这份情缘,随寒风飘走。
爱已远走,我无法挽留,
心已经破碎了,独自承受。
心已伤透,泪水不停地流,
曾经誓言,全都化作乌有。
真情难守,纯洁的爱蒙羞,
美好的时光,不再回头。
回忆如钩,痴心还在颤抖,
梦已残破,承诺覆水难收。
人走茶凉,甜蜜不再拥有,
幸福和快乐,付水东流。
力所能及再出征
--和白雪文笔记《冬日会公安老战友(三首)》诗
文/师永德
(三)
羔羊美酒过三巡
沸腾热血冲乾坤
盛世享尽天伦乐
感谢国家施大恩
火旺汤翻活愈频
滔滔不绝敝心门
中华崛起世界尊
神州桃源天堂馨
风雨同舟难忘却
融入山川万古存
互相鼓舞夕阳红
百岁举杯再庆功
青丝白发到如今
一生清廉福寿增
力所能及再出征
雁过留声人留名
湖月
文/张维清
月亮河边走
看潦草的芦花撕碎冷冷的月色
听露珠与石头讲南溪湾的故事
夜,像南溪湾的河水,白里透红
在月色里越陷越深
我坐在湖胖的碎石上
凝视泡在水中唐朝的月光
那枚溶溶的月
曾以为泡进酒杯,父亲耕开谷雨和清明的那一轮
曾以为外婆纺车,五线谱上的那一轮
曾以为是李白的绝句,像枫叶,染红了相思
挂在船窗上,那盏不眠的灯火
在风中颠簸,泼出的光,如戳在湖心上的印章
卖走了渔夫的青春
南溪湾,我的母亲河
开在空中最亮的浪花,就是我的故乡
甘甜的水,仿佛哺育我,母亲的乳汁
湖月,梦一样温柔的水乡
我又真真切切看到它在这里抒情,言志
我的感慨,感怀和感伤,瞬间疯长
在离情里尽情。尽致
村头的老核桃树
文/李传新
凡是来过俺村的人,都知道村头有棵核桃树,还都要在这棵树下拍照留念,据说它已经有“百岁"了,因此人们都叫它“老核桃树"。
这棵树树身大约二米半高,两个人伸开双臂恐怕也抱不过来,树身上布满了一道道的沟痕,得有二公分深,恰似古树的皱纹,三根一搂粗的树枝呈三角形状向外伸展,开枝分杈,从路东伸展到了路西,象个大帐蓬遮盖了一大片。听俺父亲讲,他小时候常常爬到树上摘核桃吃。
每逢春暖花开的时候,苍老的树枝在阳光雨露下换发岀生机,翠绿的叶片挂满枝头,过往的行人无不驻足,按下手机相机,与这百年老树合影留念,梦想着和它一样健康长寿。十里八村的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也会来到老树下,郑重的许下一个“百年好合“的愿望。
听俺父亲讲,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儿童团员在这棵树下站岗放哨,发现敌情,就拉响钟声,如今树枝上还能看到当年挂钟的痕迹。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叛徒告密,村里的两名共产党员被捕,五花大绑的捆在了村头的这棵核桃树上,受到了残酷的折磨,宁死不屈,最后残遭杀害。难怪这棵老树如此的茂盛,原来是烈士的鲜血浇灌了它。
每年的清明时节,就有许许多多的人自发的聚集在树下,寄托哀思,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来到这棵树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们铭记历史,勿忘先烈,增强爱国情怀。
夏天到了,透过密密的叶片,你会发现满树挂满了圆圆的果实,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树荫下乘凉,心里盘算着收获的日子。
为了更好的保护这棵核桃树,人们用砖在树的四周彻了半米高的围墙,里面放上土和有机肥,为老树提供足够的营养,树的周围还种了各种花草,象个小花园。
七月份是核桃成熟的季节,抬头仰望,核桃挂满了枝头,硕果累累。人们有的用长杆子打,有的爬上了树,树下站满了捡拾核桃的人。这棵树上的核桃香味浓郁,特别好吃,关键是都想沾沾它长寿的光。所以,每年核桃成熟的季节,十里八里,四外八村的人们都慕名而来,那怕只取上一个核桃呢?脸上也会乐开了花。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放学后,就爬树上摘核桃,光顾着摘核桃了,头碰到了树枝上的"马蜂窝“,这下可倒大霉了,我们几个全身被马蜂蜇了个遍,眼皮肿的都看不到东西了,老长时间成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笑谈。
这棵百年核桃树,看上去显得苍桑,有的枝条也渐渐的枯萎,但它已融入了全村人的心灵深处,远离家乡的游子,一想到这棵树,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一想到这棵树,故乡的一草一木就会走进梦中。
愿百年核桃树,万古长青。
十三烈士
文/旖旎
在岁月的长河深处,七里峪的风,似是一位沧桑的讲述者,终年不息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的山峦,曾见证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如今依旧沉默地矗立着,像是在守护着那段悲壮的历史。而在这片土地的记忆里,王墉、王友唐、史国森、焦应元、郭寿天、陈斐琴、严亦峻、王若冰、兰伯庄、郝一民、朱向离、李克林、杨俊生这十三烈士的事迹,宛如一颗璀璨而又悲怆的星辰,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遥想 1943 年的那个冬日,凛冽的寒风如锋利的刀刃,呼啸着刮过这片土地,太岳陆军中学的师生们,本是知识与希望的播撒者与承载者,却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下,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惨烈的战斗。当时,他们被围困在这冰天雪地的山谷之中,四周是皑皑白雪覆盖的陡峭山峰,仿若一座天然的囚笼。敌人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枪炮声震得山谷瑟瑟发抖,纷飞的弹片在洁白的雪地上炸开一朵朵殷红的血花,硝烟弥漫,将天空染得一片灰暗,形势岌岌可危。但这十三位勇士毫无惧色,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奋勇抵抗。
有的烈士,在弹药即将耗尽之时,毅然拿起刺刀,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那寒光闪烁的刺刀,一次次刺向敌人,每一次挥舞,都带着同归于尽的决绝。在这冰寒刺骨的环境里,他们呼出的气息瞬间凝结成雾,却无法冷却心中炽热的斗志。
在那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十三烈士与日寇的近身搏斗,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幅惨烈而英勇的画卷。王墉校长身先士卒,他身姿矫健,目光如炬,在敌人蜂拥而至时,如同一头被激怒的雄狮。他猛地冲向离他最近的一名日寇,飞起一脚,精准地踢在敌人的手腕上,伴随着一声惨叫,敌人手中的刺刀哐当落地。紧接着,他顺势一个肘击,重重地砸在敌人的面门,那股力量仿佛能击碎钢铁,日寇的鼻梁应声而断,鲜血喷涌而出,整个人像断了线的木偶般向后倒去。
王友唐老师虽为文人,却在此刻爆发出惊人的勇气。他双手紧紧握住一把缴获的军刀,当一名敌人扑来时,他侧身一闪,让过敌人的锋芒,同时手中军刀自下而上划出一道寒光,锋利的刀刃切入敌人的腹部,那敌人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鲜血汩汩流出,身体缓缓倒下,温热的鲜血溅落在冰冷的雪地上,洇红了一片洁白。
史国森烈士尽管身负重伤,左臂已被弹片划伤,无力地垂着,但他的右臂依然充满力量。他咬紧牙关,迎着一名日寇冲了上去,用仅存的右臂死死地抱住敌人的腰部,将其摔倒在地。随后,他不顾敌人在自己背上疯狂地捶打,腾出右手,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地掐住敌人的脖子,那双手如同铁钳一般,越收越紧,敌人的挣扎逐渐微弱,直至没了气息。
焦应元在搏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敏捷与果敢。他如鬼魅般穿梭在敌人之间,一名日寇企图从背后偷袭他,他像是背后长了眼睛一般,突然一个转身,以极快的速度抓住敌人的枪杆,用力一拉,将敌人拽到身前,同时膝盖猛地抬起,顶在敌人的胸口,敌人痛苦地闷哼一声,他紧接着一个过肩摔,把敌人狠狠地摔在地上,头重重地磕在一块石头上,瞬间没了动静。
郭寿天被数名敌人团团围住,他毫无惧色,背靠着一块巨石,与敌人对峙。当一名敌人冲上来时,他弯腰躲过敌人刺来的刺刀,然后像猎豹般迅速起身,一拳打在敌人的下巴上,敌人的下巴脱臼,疼得嗷嗷直叫。但其他敌人见状更加疯狂地扑上来,郭寿天在混战中不幸被敌人的刺刀划伤腿部,他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却顺势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朝着最前面的敌人砸去,石头精准地击中敌人的太阳穴,敌人应声倒地。
陈斐琴在救助伤员的途中遭遇敌人。他将伤员护在身后,赤手空拳地面对持刀的日寇。敌人挥舞着刺刀刺来,他左右躲闪,在敌人的一次猛刺中,他惊险地抓住敌人的手腕,用力一扭,敌人吃痛松开了刀,他迅速捡起刺刀,反手刺向敌人,刺刀直直地插入敌人的胸膛,敌人瞪大了眼睛,缓缓倒下。
严亦峻独自抵挡多名敌人的进攻。他手中的木棍成了他的武器,他像一位挥舞着长枪的勇士,将木棍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千钧之力,敌人的刺刀难以近身。他瞅准一个时机,一棍打在一名敌人的手腕上,敌人的刺刀脱手飞出,他紧接着一个横扫,木棍重重地打在另一名敌人的腿上,敌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王若冰在绝境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利用周围的树木与敌人周旋,当敌人靠近时,他从树后闪出,一脚踢在敌人的膝盖侧面,敌人膝盖一弯,他迅速用胳膊勒住敌人的脖子,将其制住。此时,另一名敌人从背后偷袭,他用力将手中的敌人推向偷袭者,两人撞在一起,他趁机捡起地上的一根树枝,朝着敌人的眼睛刺去,敌人痛苦地捂住眼睛,在地上打滚。
兰伯庄在夜色与风雪中与敌人近身搏斗,更显惊险。他看不清敌人的全貌,但凭借敏锐的听觉和多年的战斗经验应对。当敌人靠近时,他先发制人,一个飞扑将敌人扑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按住敌人的双臂,然后用头猛撞敌人的额头,一下又一下,直到敌人不再动弹。
郝一民在传递信息途中被敌人拦截。他深知信息的重要性,不能退缩。面对敌人的刺刀,他灵活地侧身,同时伸手抓住敌人的衣领,用力将其拉向自己,膝盖向上顶去,敌人被顶得弯下腰,他趁机夺过敌人的刺刀,毫不犹豫地刺进敌人的后背。
朱向离在战斗间隙遭遇敌人突袭。他镇定自若,在敌人扑来的瞬间,他双手抓住敌人的肩膀,利用敌人的冲力,一个转身,将敌人甩了出去。敌人摔倒后又迅速爬起,再次扑来,朱向离抬腿一脚,踢在敌人的腹部,敌人捂着肚子痛苦地蹲下,他又一脚踢在敌人的头部,将其彻底制服。
李克林重伤之下仍顽强抵抗。他半跪在地上,当敌人靠近时,他用尽全力,用手中的匕首向上刺去,匕首刺入敌人的大腿,敌人惨叫一声,他趁机将敌人拉倒,然后用身体压住敌人,尽管伤口传来剧痛,他依然用最后的力气,将匕首刺进敌人的心脏。
杨俊生巧妙地利用地形与敌人搏斗。他站在山坡上,当敌人爬坡进攻时,他居高临下,一脚踢飞最前面的敌人,那敌人顺着山坡滚了下去。其他敌人继续进攻,他捡起地上的石块砸向敌人,一块石块击中一名敌人的眼睛,敌人疼得在地上翻滚,他趁机冲下去,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将剩余的敌人一一击退。
他们在这冰天雪地、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书写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他们的身影,如同十三座不朽的雕像,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
他们中,王墉校长冷静指挥,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下,试图带领师生杀出一条血路,他的果断决策激励着每一个人。王友唐老师,为了保护重要的教学资料和情报,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敌人的炮火中艰难穿梭于冰冷的雪地之上。史国森烈士,在受伤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用仅存的力气投出一颗颗手榴弹,阻挡敌人的进攻,纷飞的雪花被爆炸的气浪卷起,又迅速被鲜血染红。焦应元凭借矫健的身手,多次冒险突袭敌人的薄弱环节,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困扰,他的身影在雪地中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郭寿天在战斗中不幸被俘,却始终咬紧牙关,未吐露一个字的机密,最终英勇就义,他倒下的地方,积雪被热血融化,渗入这片英雄的土地。陈斐琴在混乱的战场上,四处奔走救助伤员,自己却被流弹击中,冰冷的大地接纳了他倒下的身躯。严亦峻在敌人的冲锋下,奋勇当先,以一人之力抵挡多名敌人,他的呐喊声在寒冷的山谷中回荡,久久不息。王若冰在断粮断水的绝境中,依旧保持高昂的斗志,与敌人周旋到底,周围的枯树枝被战火点燃,在风雪中摇曳着最后的倔强。兰伯庄在夜色与风雪的掩护下,试图突围求援,虽历经艰险却毫不退缩,他的脚印很快被飘落的雪花掩埋,但他的英勇事迹永远不会被磨灭。郝一民在枪林弹雨中,为战友们传递重要信息,不幸倒在途中,冰冷的雪花轻轻地覆盖在他年轻的脸庞上。朱向离在战斗间隙,还不忘鼓舞士气,用坚定的话语给予大家力量,他的声音穿透呼啸的寒风,传入每一个战友的心中。李克林以顽强的毅力,在重伤之下坚持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热血滴落在雪地上,如同点点红梅绽放在寒冬。杨俊生则巧妙地利用地形,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为战友们争取宝贵的时间,他身旁的巨石见证了他的英勇无畏。
他们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宛如十三把锋利的宝剑,刺破日寇如墨的阴霾。每一个步伐,都带着无畏的力量;每一次冲锋,都似是对侵略者最有力的怒吼。他们的身躯,在战火纷飞中,成为了守护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那坚固的基石,是他们不屈的意志;那高耸的城墙,是他们伟大的精神。即使面对敌人凶猛的炮火,他们也未曾有丝毫退缩,宛如傲然挺立在天地之间的巨人,用自己的胸膛,为身后的百姓和祖国的山河,抵挡着无尽的灾难。
在战斗的间隙,红旗飘扬在阵地上空,那猎猎作响的声音,仿佛是烈士们心中永不熄灭的信仰在呐喊。它似燃烧的火焰,鼓舞着每一个战士的斗志,又像一首激昂的战歌,在空气中回荡着不屈与抗争。那鲜艳的红色,是烈士们用热血染就,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如同希望的灯塔,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坚信,胜利必将属于正义的一方。
岁月悠悠流转,当 2011 年兴建起纪念的建筑,仿佛是后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竖起了一座敬仰的丰碑。2013 年的认定,更是历史庄重地为这些英雄们戴上了属于他们的勋章。这些,不仅仅是砖石与荣誉的堆砌,更是传承的纽带,将烈士们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那精神,如同奔腾不息的河流,滋润着民族的灵魂,让每一个后来者都能在其中汲取力量,获得勇气与信念。
如今,我们站在这片被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上,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那十三烈士的精神,如扎根大地的苍松,无论风雨如何侵袭,始终屹立不倒。他们是烈士,是英雄,是传奇,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记忆。而每一个后来者,都应在他们的故事中,像虔诚的朝圣者一般,汲取那无尽的力量,然后奋勇向前,去续写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十三烈士
文/旖旎
在七里峪的风中,
你们的名字,如璀璨星辰划破历史的夜空,
那是希望的象征,在黑暗中指引方向,
像熠熠生辉的灯塔,穿透战争的迷雾,
星辰与灯塔似在低语,诉说不朽的守望。
1943 年的那一天,
太岳陆军中学的师生,
以热血为墨,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下壮烈的诗篇,
每一滴热血,都是自由的象征,在硝烟中沸腾滚烫,
似奔涌的岩浆,冲破日寇残酷的囚笼,
热血在大地的怀抱中呐喊,要将侵略者埋葬。
十三个生命,
像十三把永不熄灭的火炬,
在日寇如墨的阴霾下,
如破晓的曙光,照亮了民族的前路,
那是光明的象征,在绝望中带来生的力量,
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战争的严寒,
曙光与暖阳仿若张开双臂,拥抱受苦的同胞。
你们的身躯,是万里长城最坚固的基石,
在枪林弹雨的怒涛中,巍然矗立,坚不可摧,
那是守护的象征,用钢铁般的意志保卫家乡,
仿佛是巍峨的山脉,阻挡着敌人的侵袭,
基石与山脉好像默默无言的卫士,坚守着阵地。
红旗飘扬,似燃烧的火焰,那是你们永不磨灭的信仰,
在烈士陵园上空,如呐喊的战歌,猎猎作响,
那是战斗的象征,让正义的号角永远吹响,
像激昂的旋律,振奋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红旗与战歌犹如英勇的传令官,鼓舞着士气。
台阶与雕塑,如同沉默的史官,铭记着你们的坚毅,
每一寸土地,都似浸透热血的画布,渲染着你们的英气,
这是历史的象征,将你们的事迹永远传扬,
犹如一本本厚重的史书,记载着英雄的篇章,
台阶、雕塑、土地宛如沉思者,缅怀往昔的壮烈。
2011 年的兴建,
是后人对你们敬仰的丰碑,
2013 年的认定,
是历史对你们褒奖的勋章,
这是传承的象征,让英雄的精神源远流长,
好似奔腾不息的河流,滋润着民族的灵魂,
兴建与认定仿佛在向英雄致敬,许下传承的诺言。
你们是爱国主义的灯塔,
在岁月长河中,如永恒的北极星,永不熄灭,
那是信念的象征,在时光里闪耀不灭的光芒,
像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民族精神的宝冠之上,
灯塔与北极星好似智慧的长者,启迪后人的道路。
你们是烈士,
是英雄,是传奇,
在这片土地上,
你们的精神如扎根大地的苍松,永远栖息,
那是坚韧的象征,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脊梁,
宛如顶天立地的巨人,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苍松与巨人仿佛在时光中挺立,见证民族的崛起。
每一个后来者,
都将在你们的故事中,
如同朝圣者汲取圣水般,获得力量,奋勇向前,
你们是力量的象征,赋予后人前行的力量,
像明亮的火炬,传递着永不熄灭的希望,
后来者在英雄的目光下前行,被希望的光辉笼罩。
沁园春·十三烈士
旖旎
烽火当年,七里峪中,寇虐肆狂。忆太岳学子,胸怀正义;师生志士,血荐家邦。十三英灵,舍生忘死,怒对倭奴挺脊梁。山河泣,叹英雄赴难,天地同殇。
英魂常驻陵堂,引无数来人敬慕长。看红旗飘展,昭彰浩气;丰碑矗立,铭刻荣光。岁月峥嵘,精神永在,激励中华斗志昂。怀先烈,守和平盛世,不负国殇。
注释:这首词上阕描绘了1943年10月10日太岳陆军中学十三名师生在七里峪遭日寇袭击,英勇不屈壮烈牺牲的场景,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哀悼之情。下阕则描述了十三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体现了烈士精神对后人的激励,以及我们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先烈的缅怀。
习惯的力量:好习惯与坏习惯
文/王庆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不经意中不由自主的重复着这个习惯,就如同常说的一句话:“习惯成自然。”习惯宛如幕后的导演,默默操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好习惯与坏习惯,如同光明与黑暗的对峙,决定着我们生活的品质和未来的走向。
好习惯是通向成功与幸福的阶梯。每日阅读的习惯,如同为心灵开启一扇智慧之窗,让我们领略古今中外的思想精华,丰富内心世界;而沉迷电子产品的坏习惯,则像一张无形的网,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沉迷于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中的成长与交流。
坚持锻炼是一种宝贵的好习惯,它赋予我们健康的体魄和坚韧的精神,使我们能够充满激情地迎接生活的挑战;与之相反,熬夜的坏习惯却在暗中侵蚀着我们的身体,打乱生物钟,让我们精神萎靡,抵抗力下降。
定期反思总结是好习惯中的瑰宝,它帮助我们在经历中提炼经验,不断改进自己,如同在人生的道路上点亮一盏盏指引方向的导明灯;而拖延的坏习惯则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让任务堆积如山,压力如影随形,最终导致效率低下,目标遥不可及。
好习惯的力量在于积累和持续。每一次早起的坚持,每一次专注学习的时刻,每一次真诚待人的交流,都在为我们的未来添砖加瓦;而坏习惯则在一次次的放纵中加剧。比如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不仅损害身体,还可能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好习惯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积极地推动我们向前;坏习惯恰似狂风暴雨,无情地摧残我们的意志和努力。好习惯是自律的体现,让我们在秩序和规律中找到前进的节奏;坏习惯则是放纵的结果,让我们陷入混乱和无序的泥沼。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并非习惯的奴隶。当我们意识到坏习惯的危害,决心改变并培养好习惯时,便是自我救赎的开始。虽然过程可能充满艰辛,但每一次战胜坏习惯、拥抱好习惯的努力,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升华。
让我们在这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较量中,坚定地站在好习惯的一方,用它们塑造坚强的品格,提升自身的能力,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因为,只有驾驭好习惯,摒弃坏习惯,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命运的舵,驶向成功与幸福的彼岸。

南京头条编委会精英团队
顾问:风鸽/李凤阳
编委:孙杰浩/马运琪/美美
审稿:赵贤龙/万俊卿/思羽/单色梦/毕绪金/高鑫/萧瑟秋风今又是/翁德云
主编:无言独上西楼
主播:桃子/林海/阿红/小舟/傲荷/蓝天/大壮奶奶/良友/美丽阳光/美美/铿锵玫瑰/蒙古人·大生/素心如雪/晴耕雨读/芳草青青/依然/雯萱/燕子/凝若冰澜/紫氣東來·木蝴蝶/爱莲/室静兰香/可贵/沙漠玫瑰/海丹/憧憬/新心民敏/淡淡的茶香/烟雨/暖暖/细细的雨/心中的太阳/舒心快乐/鸿元/赵海峰/庐山/如月/悠闲/红韵伊人/小鹿斑比/虚心竹/飘逸/水晶
关于赞赏:阅读量达到4万人以上,点赞人数达到20人以上,留言人数达到20人以上,返实际到帐金额的60%,3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予返赞赏金。
1 西楼文苑八周年诗词选编
2 西楼文苑八周年诗词续编
3 西楼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