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标课堂”(第七代)植入三晋名校实达中学三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祝福实达的大先生们与小老师们快乐幸福!
三年前的今天,为打破两千多年来悬而未决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育教学瓶颈,“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走进山西省著名校长边国玺校长领导的实达中学,开启了潜藏在每一个个体心灵深处的教与学工程(简称“个体教与学工程”),以便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唤醒沉睡在他们心中的巨人。
三年前,实达大先生庞变然佳作《久旱逢甘霖,实达遇孟师》,定格了我的“实达缘”!
(一)
2021年12月12日,下午,实达中学的六楼团校教室里座无虚席。孟国泰先生先进的教学理念,热情洋溢的讲授让听讲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精神倍增。
讲台上是孟先生密集对知识点的准确讲授,台下的听众们凝神贯注洗耳聆听,还不时的写着听课笔记。尤其是孩子们积极帮扶对子的干劲和踊跃站起来展示学习成果的样子真是让人感到欣喜。
用边校长在课后总结时的一句话就是,“情不自禁,让人震憾了"。
我没有看到小组内不动手和不动脑的孩子,他们个个或写,或交流,或思,或发言,课堂上好不热闹。看着孩子们那稚嫩的脸蛋上放着光,在场的老师和领导们都陶醉了,都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感到疲乏,不感到时间的漫长。
在这短短的一个下午里,我们收获颇丰。这样创新的个体教与学确实是太给力了,国家的双减政策确实是及时雨。
久旱逢甘霖,实达遇孟师。

(二)
12月15日,上午,孟国泰先生第二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原平市实达中学,在实达六楼团校教室给我们上了“三标课堂”实操课。
教室里其乐融融,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不感到疲乏,不感到困惑。小组里的对子你问我答,知识在笑声里传播,青春在时光里飞扬。个体教与学再一次让孩子们释放出了自我,整整一上午的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老师也在积极的配合着,生怕哪一个孩子学不会。
三年前,郝云霞代表实达大先生们在《都市头条》发表了第一篇佳作《坚定地迈出第一步》起到了领头雁作用!
(一)
今天观摩了由孟国泰先生亲自指导的“三标课堂”实践课,令我感触颇深。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不断成长。
12月12日,我们推开了“三标课堂”的这扇门。
12月15日,我们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
希望今后的每一个日子都有所收获,希望“三标课堂”在我们实达中学开花结果。
今天听完课后,回到教室,学生开玩笑地跟我说:
“老师,我感觉你们要失业了!”
听到这话,我内心很是欣喜。因为这代表学生们在这些天里有了成长和变化,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课堂的变化。 他们觉得老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灵魂人物了,他们觉得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也是“己文化”的一种体现。我笑着跟学生说:
“老师没有失业,老师转型当幕后导演了!”
“三标课堂”使老师从“如何上好这个课”转变成了“如何导好这个课”,老师就像是一名导演,让学生都成为那个最好的演员,让学生成为聚光灯下那个最闪耀的自己。
晚上回家,我在我们的小家也实践了一下“三标课堂”,以前让儿子记生字我不计时间,我会说你把这两课生字记会,完了找我听写,这个完成时间可想而知,结果还是会错一部分。今天我说,儿子我们记两课生字好不好?孩子说好,我说我们先记一课,你多长时间能记住?孩子说十分钟,我说好,时间一到,我听写他,孩子错了两个。我一想,我仅仅用了限时,我还没有用到满分目标,听写第二课时,我说今天咱们把第二课生字全记住,还需要全对,需要多长时间,孩子说十分钟,时间一到,我听写,孩子全写对了,我好开心。
我觉得是限时而且定个满分目标是有效的,我想孩子今天记这两课时,想法也是有变化的,明显第二课时他会全力以赴,孩子一定会思考我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个目标完成好。
我想“三标课堂”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欣喜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
孟国泰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个体教与学”的理念,给我们推开了“三标课堂”的这扇门。
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习题目标化”,课程结束时,在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习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同学们有了成功的成就感,学起来就更有动力,更有目标了,目标也就能更好得达成,这样慢慢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了。
“限时测评改”这个名字说出了实施的主要环节:限时,测,评,改。
“限时”就是要规定同学们完成这一任务的时间,让同学们更加有紧迫感和时间观念。 “测”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检测学生是否到达了目的地。“评”就是看看为什么有的学生没到达目的地,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是目的地离他太远了,还有他的车没油了,还是他的车坏了,还是他跑偏道了。“改”就是如何通过互帮互助让他把路上出现的这些状况解决掉,顺利到达目的地。
感觉对自己而言,第一步需要挑战的就是要大胆地放手,慢慢实现个体的教与学。
三年前,实达大先生贾琳艳的佳作《别急,从这儿一起跑》,一文牵动万人心!
(一)
自主学习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高质量的课堂,我还沉浸在一天的感动和震撼中……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
感性和理性的交织,经历和收获的叠加,几次让我落泪。好像奔跑了许久,突然有人说跟我说:
“来,别急,从这儿一起继续跑”。

这么多年的不断摸索和研究,使我们的教学模式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变革。说到底,我们一直所期待的,渴望的,探索的,就是要“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让每一个个体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并能去实现这份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是快乐的,思考是快乐的,想象是快乐的,创新是快乐的,做人是快乐的……这样的“生命教学模式”就是让个体生命绽放不一样的美丽。而我也在这份感动和喜悦中,兴奋和震撼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样的课堂能让孩子们变得独立,给他们指引学习的方向,锻炼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教他们做一个大写的人,教他们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让“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品质伴随每一个人一辈子,让他们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共同实现“中国梦”。
这一定是未来中国教育的趋势!
学习和做习题是两个概念,做题不等于学习,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是自省的,是自我思考,是体验的过程。
(二)
随性说:铿锵有力,气势不凡的《自主歌》敢于把思想付诸实践的人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新做;创新的事情快乐做”;做好自己,贯穿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讲过,才算学过;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又何尝不是对学以致用的一种诠释呢?
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又何尝不是对德智体美劳的一种诠释呢?
读天,读地,读经典,又何尝不是对人文经典与自然的一种渗透呢?
高分是高快做人的副产品。当我们把副产品经营好了,高快做人也就在其中了。
太多触动,文字无法一一言表和诠释,那就从当下做个将思想付出实践之人吧!
作者:孟国泰、庞变然、郝云霞、贾琳艳
责编: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