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咒
文/秋谷
魔咒如海的风
狂卷着———
又一次来到那青瓦台
幽怨的哭灵
悬崖上的
子弹枪口下的
一个个倒下
又来一轮
月亮之上折射着太阳的光辉
反来金椅走进了魔鬼的
地狱
呼唤着风
却引来
雷电般凄惨的雨
罢了,罢了
不说这些个轮换着的
我梦幻瓦台上的哭灵
只说———
何时以法执政
何时清明理政
在一个大国的京都
让我看到了烟雨
?间———
又让我看到了
明月清风
诗评:《魔咒》
《魔咒》由秋谷创作,是一首充满深意与情感的现代诗。它通过强烈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社会画卷,并表达了对法治清明、社会正义的深切期盼。以下是对此诗的详细赏析:
---
#### 一、开篇:魔咒与狂风
诗歌以“魔咒如海的风/狂卷着———”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神秘的氛围。“魔咒”象征着无法摆脱的历史循环和社会困境,“海的风”则暗示了这种魔咒的强大影响力和不可预测性。诗人用“狂卷”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这股力量的猛烈和无情。
#### 二、历史的重演与牺牲
“又一次来到那青瓦台/幽怨的哭灵/悬崖上的子弹枪口下的一个个倒下”,这里,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悲痛的历史场景。“青瓦台”作为权力中心的象征,在诗中承载了无数幽怨与悲痛的记忆。“幽怨的哭灵”和“子弹枪口下的一个个倒下”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牺牲的生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又来一轮”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悲剧的重复性,揭示了历史的沉重轮回。
#### 三、自然元素与社会隐喻
“月亮之上折射着太阳的光辉/反来金椅走进了魔鬼的地狱/呼唤着风却引来雷电般凄惨的雨”,这部分运用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如月亮、太阳、风、雷电等,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现象,更隐喻了社会的复杂变化。月亮与太阳的交替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斗争;“金椅走进了魔鬼的地狱”则暗示了权力的腐败与堕落。“呼唤着风却引来雷电般凄惨的雨”表达了人们对改变的渴望,但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带来了更多的苦难和不幸。
#### 四、内心的挣扎与反思
“罢了,罢了/不说这些个轮换着的”,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有诸多不满,但诗人并未陷入绝望,而是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梦幻瓦台上的哭灵”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矛盾感,既是对过去牺牲者的缅怀,也是对未来变革的期待。
#### 五、呼唤法治与清明理政
“只说———何时以法执政/何时清明理政”,这是全诗的核心诉求。诗人不再沉溺于过去的痛苦,而是着眼于未来,呼唤法治与清明理政的到来。在一个大国的京都里,诗人渴望看到的是“明月清风”,即一个公正透明、和谐稳定的国家治理环境。这不仅是对当权者的质问,也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
#### 六、结尾:烟雨与明月清风
“让我看到了烟雨/?间———又让我看到了明月清风”,这段话展示了诗人对未来变化的期望。烟雨象征着当前的迷茫与混乱,而明月清风则代表着理想的清明世界。从烟雨到明月清风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
---
### 总结
《魔咒》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现代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历史轮回的无奈、对牺牲者的缅怀以及对未来法治清明的期盼。诗歌结构紧凑,语言简洁有力,情感充沛而不失理性思考。此诗适合那些关心社会发展、渴望正义和平的人们细细品味,同时也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灵感来源。
---
### 深层次解读
- **魔咒**:不仅是历史的循环,更是社会制度和个人命运难以逃脱的束缚。
- **青瓦台**:权力中心,既是决策之地,也是悲剧发生的场所。
- **哭灵与牺牲**:象征着无数在历史进程中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们,他们的牺牲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 **自然元素**: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社会变迁的隐喻,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波动与外界环境的变化。
- **法治与清明理政**: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形态的追求,呼吁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和谐的社会。
通过这些深层次的解读,《魔咒》不仅仅是一首描绘社会现状的诗,更是一部探讨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哲理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