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有明一代,济南文献第一人:刘敕生平作品考(上篇)
侯林 侯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明代,济南名士辈出,赢得全国声名的诗人、作家所在多有。然而,如果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着眼,从济南文献编纂、整理的成果与实绩来看,万历年间的济南名士刘敕,则无疑是贡献最大的第一人。

今东护城河
刘敕(1560—1639),字君授,号五云。明代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人。明万历七年(1579)举人,之后屡考不售。万历四十五年,遂以举人身份出任陕西富平县知县。在任期间,他减赋税,重文教,受到乡人的敬重。后辞官归家,无意仕进。刘敕性耿直,尚气节。崇祯十二年(1639),清军攻破济南,刘敕不屈被杀害。
之一,刘敕住宅考
刘敕家在济南东关。明崇祯《历城县志卷四建置·园》:“三瑞园,东关刘富平敕家。”
另外,刘敕还有别墅,名刘敕庄,在华不注山下。据明崇祯《历城县志卷十一宅苑》:“刘敕庄,华不注山下。”

明崇祯《历城县志卷四建置·园》
刘敕有玉几楼。其好友、曾任历城县令、官至兵部尚书的张鹤鸣有《答刘五云玉几楼》(二首):
其一
岱岳峰傍玉几楼,翩翩公干自风流。
织珠帘卷鹊湖色,倚槛花辉大佛头。
蓬海空蒙天外见,青齐烟霭坐中浮。
登临共醉还清啸,云染絺衣五月秋。
其二
函山东望景阳湖,湖上仙楼金作铺。
粉壁宿云琴带雨,绿莎小院鹤生雏。
新春共我青精饭,滴石怜君玉酒壶。
更爱倚窗华不注,停停飞翠如虚无。
(张鹤鸣《芦花湄集校注》卷二十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书影:《芦花湄集校注》
“倚窗华不注”,由此可知,玉几楼当在刘敕庄。张鹤鸣又有《白下寄刘五云》诗,称“玉几楼东华不注”,知刘敕庄与玉几楼在华不注西。
之二,“三齐文献”:明代济南文献第一人
刘敕在学术上有显赫成就。他曾为忠孝二经作注,被礼部采用,成为各级学校的教材。
然而,他的更大贡献却在乡邦文化。明崇祯五年(1632),刘敕编成历城县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历乘》。此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书影:《历乘》
《历乘》十八卷。明郭永泰、贵养性修,刘敕纂。郭永泰,字大来。直隶大兴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四年(1632)任历城知县。贵养性,字履吾。河南胙城人。崇祯四年进士。六年(1634)官历城知县。是志始修于崇祯四年,六年梓行。今有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六年刻本。前有郭永泰、刘敕、贵养性序。凡十八卷,曰图经考、星野考、舆地考、沿革考、建置考、官制考、赋役考、学校考;曰选举表、武秩表、兵戎表、方产表。曰灾祥纪、风俗纪、景物纪;曰人物列传、文苑传、外传。条分缕析,颇称详赡。
其后,于崇祯十三年,有宋祖法修、叶承宗纂的崇祯《历城县志》,依然是“搜罗佚闻,取刘敕旧编,更正补缀成十六卷。”(见乾隆《历城县志》“叶承宗传”)

清乾隆《历城县志》“叶承宗传”
《历乘》的价值,在于它的开创性,它是历城、也是济南(历下)第一部地方志书,具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性意义。
看看当初两位历城县令如何说:
郭永泰《创修历城县志·序》:“何地不志,而历下独无。”
贵养性《创修<历乘>·序》:“历,省会地,志竟缺焉。”
刘敕当年接下此事也是颇费周折的。因为这事实在不易。他尝说:
事有三难,创始凿空,则摭拾难;世远人亡,则考证难;疑信相参,则剖决难。以一人而兼此三难,奈何可以旦夕竣事也。
(贵养性《创修<历乘>·序》)

贵养性《创修<历乘>·序》
所以,天启年间,当山东学政李乔(字世臣)委托历城知县吕黄钟(字初阳)专程造访刘敕,请他出山撰县志时,刘敕逊谢未敢应承。直到崇祯四年,历城知县郭永泰再奉上台令而请刘敕曰:“吾莅兹土,公生兹土,舍此不志,无志矣!”于是,刘敕不再拒绝,“集门下士,开馆分曹,穷幽搜隐。”(刘敕《创修<历乘>序》)
《历乘》修成,贵养性激动地对刘敕说:“数千百年父老所不及传、耳目所不及经者,何幸得之先生之毫端也。”
刘敕对于济南文献的第二贡献,是在《历乘》最后一卷,完整地收录了明代诗人晏璧的《七十二泉诗》,晏璧的诗文集早已无存,是刘敕保存下这至为珍贵的济南泉水文献。
刘敕对于济南文献的第三贡献,是他编辑的《历下十六景》(明万历三十六年陈陞刻本)。他独具慧眼地将济南八景扩为十六景,并有诸生李应聘“登高履险,扪萝攀援”,搜集“古今所吟咏者”,而刘敕亦招集名士唱和咏歌,其中“同刘五云……”“和刘五云……”之诗不少。惜今见明万历三十六年陈陞刻本《历下十六景》,仅有《锦屏耀日龙洞山》《玉鼎翻云趵突泉》《幽涧黄花大佛山》《白云霁雪白云楼》《石洞绝尘千佛山》《明湖泛月大明湖》六景及诗,其他十景则无(只存名称,无诗亦无介绍)。

陈陞《历下十六景·序》
《历乘卷十七文苑》载有刘敕历下十六景全部名称与介绍(无诗),以及《历下十六景后序》,可知此书十六景业已完成。关于陈陞刻本的“不全”,笔者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李应聘只搜集了六景的诗作,二是搜集齐全而散佚丢失。尽管如此,陈陞刻本《历下十六景》已收诗近三百首之多(多为明诗),也实在令人欣喜。
另外,《历乘》目录中还有“明湖十二景”,遗憾的是,正文中亦未曾出现。
刘敕家门有缙绅坊,谓之:“三齐文献”(见明崇祯《历城县志建置门坊》),这再好不过地说明了刘敕对济南的文化贡献。
之三,刘敕的人格特征
其一,文史兼通的儒雅学者
曾经想,晚明修历城县志,何以非刘敕不可呢?
看看《县志》对他的介绍。
明《历乘》:
“弱冠授贤书,雅好辞赋,著书数十种。”
明崇祯《历城县志》:
“雅好著书,年八十犹手不释卷。两台藩臬皆亲诣其门。虽阽阽自诩,不无好名之过然雅饬边幅,亦晚近砥砺名节。”

崇祯《历城县志》“刘敕传”
少年天才,终生读书,学养全面,文史贯通的行家里手,因而他无疑是最为适合的人选。
除《历乘》外,刘敕还著有《岱史十六卷》《城书一卷》,诗文集《白鸥阁集》《海岱吟》等。

《历城县志·艺文》“刘敕著述”
其二,豪侠仗义的“社会活动家”
喜接客,广交友,仗义轻财,用今天的话说,刘敕是一位典型的社会活动家。
刘敕有众多的好友,一个十分庞大的朋友圈。如官至兵部尚书的张鹤鸣、礼部侍郎公鼐、广西布政使谢肈淛等,又如宜兴诗人蒋弘宪、广平诗人白南金、休宁诗人程鹏起、关南诗人梁光裕等,皆其好友,他们一道游览济南名胜,饮酒赋诗,留下众多品题济南湖山的佳作。
谢肈淛《刘五云诗序》写刘敕性格声貌,最具传神之笔:
刘生业举孝廉,孝廉故不貧,而生以喜结客,不治产,竟今四壁立。客来辄贳酒飮,飮辄醉,醉后击唾壶,歌诗及慷慨谈时事,闻者未尝不发上指也。故余每谓:生若诗而酒、酒而侠者耶。

谢肈淛《刘五云诗序》
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福建福州府长乐人。万历十六年举于乡,二十年(1592)成进士。除湖州府推官,二十七年移东昌府推官。三十三年迁南刑部山西司主事,改南兵部职方司主事,守父丧归。三十七年服阙,补工部屯田司主事,转都水司郎中,督理北河,驻张秋。官至广西布政使。家富藏书,喜博览,游宦南北,广交游。著述甚丰,尤以诗著。有《小草斋集三十卷续集三卷文集二十八卷》。
其三,知名孝子
刘敕是大孝之人。他有《孝经注解》。
不惟如此,他有诸多实绩在。据清道光《济南金石志卷二》:明万历四十七年重修闵子墓并建祠记碑,乃历下刘敕修并记;明崇祯二年重修闵夫子墓舍记碑,乃刘敕撰碑文。刘敕还将闵子书院改为讲孝堂,向民众讲解《孝经》。
最是感人者,刘敕母亲去世,他痛彻肝肺,委身荒郊,结茅墓侧,于“狐狸月冷,松楸云低,鬼火啼猿”中相伴三载。于是,万历三十七年秋天,刘家“园池柳忽诞三芝”,“皆紫金色”,“其大如卮”,人们以为刘敕孝行感动上天。“缙绅大夫为诗贺者百计,士民商贾持斗酒彘肩属文贺者千计。”(见《历乘》所录陕西布政使董元学《瑶芝序》)

董元学《瑶芝序》
当然,比守墓更为重要的,还是父母在世时好好侍候、照顾他们,刘敕正是这样的。张鹤鸣有《挽历下刘五云母》,其中有句:
历山刘五云,不爱腰间组。
看妇煮江鱼,问寝月卓午。
窗里铺古书,窗外种奇花。
上堂怡颜色,下堂课桑麻。
教儿读书声,母也乐且嘉。
烹鸡为甘旨,客至但蔬茶。
生事竭我力,冰笋荷锄劚。
死事竭我心,洒血亲含玉。
……
令人潸然的还有刘敕面对惨无人道的清兵的气节:“己卯,城陷,不屈而死,子弟皆被杀。”还有他的弟弟刘檄:“岁贡生。授乐亭县知县。终邳州知州。举乡饮大宾。己卯,死难。”(见乾隆《历城县志·忠烈传》)

刘敕、刘檄“三齐文献”“五马恩纶”坊
据崇祯《历城县志·建置门坊》,刘敕、刘檄在东门外的家门,共用一缙绅坊,谓之:五马恩纶。五马者,刘檄太守官职也;恩纶,恩诏也,为刘敕为忠孝二经作注,编纂《历乘》,被礼部采用,受到朝廷重视也。(据刘敕《创修<历乘>序》:“今上(崇祯)辛未,陈幼公方伯(山东布政使陈应元)入计,上召平台问钱谷戎马,因命职方广求四方志,以察扼要。历独无之。”而刘敕正是在此种情形下,义不容辞地担当纂修县志的职责的)。
(未完待续)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