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黄冈东坡赤壁(散记)
二月梅

黄冈是湖北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黄州,地处鄂东、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鄂豫皖赣四省交界。这里有十分丰厚的“红色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其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景区就是东坡赤壁,它与蒲圻的武赤壁相对应,亦叫文赤壁。因黄州有赤壁矶头和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谪这里,在此写有《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故得名东坡赤壁。

北宋元丰二年(1097年),45岁的苏轼,任湖州知州,因当时御史何正臣上奏,说他用暗语讥刺朝政,即所谓“乌台诗案”而遭弹劾,并随之入狱,后经多方营救被贬谪至黄州,时间长达4年零2个月。他在黄州时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县级人武部副部长。
苏轼在黄州虽然条件艰苦,但他却心怀豁达,持躬耕作,扁舟草屐,放浪于山水与鱼杂之间,因此也获得了新的启示和成长,使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黄州他共写诗歌220首,词66篇,赋3篇,文169篇,特别是写出了流芳千古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众多名篇,成就了他的文学辉煌。

我们到达东坡赤壁后,首先看到的是方框式结构的赤壁正门,由近代大书法家舒同题写的“东坡赤壁”四个鎏金大字镶嵌在门楣的正上方,一幅“文武一身兼,苏子周郎,两顾便教垂简册;是非千载定,沉沙折戟,重磨犹自认前朝”的对联装点大门。进门后即看到了耸立在院中央的苏轼汉白玉像,像高6米,昂首挺立,深目远望,体现了苏轼胸有抱负、笑对人生的精神风貌。

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进入了著名的“二赋堂”。“二赋堂”门上的匾额由清朝重臣李鸿章所写,堂前由辛亥革命的领袖黄兴书写的对联:“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苏轼的《前赤壁赋》,由清人程之祯用楷体书写,笔触雄健,苍劲有力。词赋文笔优美,妙句叠出,时而隽秀委婉,时而大气磅礴,完全可以与《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相媲美。尤其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等等,都是千古绝句,美不胜收。《后赤壁赋》同样文采飞扬,佳句连连,特别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以及“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和“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等,都是赋中名句,表达了苏轼夜游赤壁,伴月登临,与友狂乐的旷达胸怀,以及“山河不可复识”的人生哲理,为历代文人学士所尊崇。赤壁二赋也是东坡赤壁的灵魂,既展现了赤壁、江水、自然的壮美秀丽,又体现了交友、惜缘、爱民的精神境界,更展示了豁达、顺变、积极的人生态度,还体现了他鲜有人比,无以复加的文学才干。


离开“二赋堂”即到了坡仙亭。这里有苏轼手绘的日月梅、寿星画像、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这些杰作都栩栩如生、维妙维肖。特别是这里有苏轼手书、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珍贵石刻。讲解员介绍了这篇作品的来龙去脉。此作写于公元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已两年有余。一天,他郊游来到城外的赤壁矶,此处壮丽的色景使他感触良多,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又感慨时光易逝,英雄难住;借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荡魂撼魄的艺术力量,是无与伦比的“千古绝唱”。



与坡仙亭紧靠的则是酹江亭。酹江亭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樽还酹江月”的词句而得名。亭内三面刻有石刻,正面墙壁镶有清代康熙皇帝临摹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前赤壁赋》石刻;左壁嵌有清代书法家叶志诜写的一笔“寿”字石刻。酹江亭不仅是苏轼诗词的象征,更是其豪放、洒脱性格的体现,是整个东坡赤壁中很有特色的一个亮点。


东坡赤壁中最珍贵的景点要数东坡陈列馆亦称碑阁了。碑阁由清人杨寿昌创意、杨守敬选刻的《景书园贴》石碑126块而得名,石刻中有119块为苏轼手书,其余为历代名人题跋。苏轼的手书,既有狂草气势磅礴,又有小楷俊雅隽秀,既有他名篇的誉写,也有他即席的题字,可谓囊括万千,精美绝伦,是全国不可能再有的苏轼书法手迹集中地,是极其珍贵的文物宝藏。

登上东坡赤壁的最高处即到了闻名遐迩的栖霞楼了。该楼是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有“江淮绝胜”之誉。因当时栖霞楼背山面江,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如霞归栖,故有栖霞楼之称。如今登上栖霞楼,虽没了大江东去的景致,却依然看到即将落日的晚霞,如火似绛,映照着褚红色的赤壁矶,仍然壮丽无比,勘称天下奇观。

看完“二赋堂”、坡仙亭、酹江亭、碑阁和栖霞楼,又观览了“月波摇影””东坡问天”“竹楼夜雨”等景观,使之对东坡赤壁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实在是不虛此行。
其实,黄冈的赤壁感到与蒲圻的赤壁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因站在黄冈赤壁矶上根本看不到长江。就连苏轼也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就是听别人说这里是三国赤壁。是不是真正的赤壁之战遗址已经并不重要了,因有了苏轼及他的词赋,黄冈就有了更加重要的历史价值。看过东坡赤壁,从心里也真的有些悲怜起苏轼的人生来了,故也仿照他的念奴桥填词一首:
雁归秋去,赴楚吴、终到黄州寻故。
畅想当年,江卷浪,曹戏孙郎狂怒。
赤壁硝烟,刀光血海,炬火焚强虏。
英雄豪俊,是非成败终古。
悲悯和仲人生,却优然庆幸,词开新路。
两赋高光,挥大笔、江浪狂奔谁阻?
竹马芒鞋,披蓑任雨啸,弄舟漂渡。
余心同此,岂忧云霭遮暮。
(写于三亚,2024年12月6日修改于泉城济南)
作者简介,二月梅,山东邹城人,研究生学历,山东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