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赋
丁文玲
浩浩南水,源自丹江,越崇岭,穿平野,奔腾千里以济北荒。值通水十载之期,功昭日月,泽被四方,故作斯赋以颂其昌。
丹江口上,大坝巍峨,坝顶高至 176.6 米(数据来源于南水北调相关报道),蓄水位抬升,库容增 116 亿立方米(数据来源于南水北调相关报道),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陶岔渠首,启水润北之端,清流涌泄,势若龙骧,其放水量至多可达每分钟 25200 立方米(数据来源于南水北调相关报道)。遥想大禹治水,疏川导滞,奠华夏水利之基;今之南水北调,控源导流,展盛世治水之宏。正如“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之壮阔,碧浪滔滔,气象万千。
其行也,逢沙河之阻,架渡槽以凌虚。槽体若银汉降凡之巨灵,舒铁臂而横陈,敞胸廓以延揽。躯延九里有奇(此处“九里有奇”即约 9.05 千米,数据来源于南水北调相关报道),类夸父逐日之健,一步一痕越丘壑;型作 U 形若掬,同女娲补天之举,半拥半掬纳洪流。单槽重逾千二(此处“千二”即 1200 吨,数据来源于南水北调相关报道),似猛士镇关之毅,威然屹立承重任;奇术运槽于上,若仙翁布道之奥,秘施妙法启通途。水赖此灵援,踊跃长壕,北向疾行抒浩志,长吟幽韵谱华章。
至于郑州,黄河天险,立竖井深隧,盾构掘通。竖井内径 16.4 米(数据来源于南水北调相关报道)、井深 50.5 米(数据来源于南水北调相关报道),隧洞长 4250 米(数据来源于南水北调相关报道),双线洞开,水行幽宫,越河底而安澜,破岩障而无恐。
洎乎入京,入地穿城,潜于五棵松畔,润于街巷闾中。泽被京华,惠及津沽,苏旱原之焦土,焕北国之葱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水北调,此活水源源,滋养生灵,福泽无尽。
嗟乎!南水北调,国之重器,福泽当代,利在千秋。调丰欠而平衡,惠民生而无忧。此功此德,青史长留,永载华夏之鸿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