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一样,都是一丝不苟,老师的教学更是这样,对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一次,一位数学老师将“更有潺潺流水”的潺读成了zi,老师就颇不以为然讽刺说:“还zizi流水呢!”老师给学生批改作文也是如此,每次对作文的批改,在眉批竖批上都写得密密麻麻。笼统的批语老师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删和改。有时,批语比学生作文的字数还要多。由此,老师的治学精神可见一斑。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老师看完,竟把我叫到办公室,从开头到结尾、到标点符号;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去一项一项的分析,删节、修改。然后除拿我的作文在班上范读外,还推荐刊登在了校刊上,从而,激发出了我的写作欲望。记得,我写了一篇作文叫《人民期待着我》,开头是这样写的:“当你清晨醒来,迎着太阳,背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的时候;当你坐在课堂上,聆听老师教诲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人民在期待着我们。”
老师除了对我作文开头肯定外,对我的作文做了整页整页地删节、勾勒和批改。洋洋洒洒两千余字的文章,经老师的勾抹,所剩只有千余言了。我搜肠刮肚出来的句子,却让老师轻易地给删除了。当时的我还不能理解,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竟瘦身一半。但是,当他在课堂上范读时,才使我感觉到经老师修改后的一改原文软巴冗长,文章更精练了。正是由于老师不厌其烦地教诲,才使我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探索中,为学生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最美的人生峰巅,一幅又一幅最美的生活画卷,一篇又一篇最美的人生诗篇。教学中,老师不但传授给我们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他常常引导学生去如何读书,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甚至引导我们去读字典和词典。他经常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句话来教育我们:“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有人说:好的老师,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而刘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老师一生安贫乐道,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至于其他,便不再费脑筋。这样的一份纯粹,让老师在生活中闹出许多的笑话,成为了一时的笑谈。有一次老师去附近集上买大白菜,本来白菜是二分钱一斤,可卖菜的谎说是三分一斤。老师二话不说,就按三分一斤买了回来。待其他老师再去买白菜时,卖菜人振振有词地说,五中老师买就是三分一斤,刘老师就是这样买的。后来老师们开玩笑说,“嘉俊赶集,抬高物价。”
还有一次,老师见一农村大娘卖手工布鞋,很是中意。农村大娘说一块钱一双,老师听后没有讲价,就直接给了大娘一块钱。这农村大娘也是个实在人,接钱后又找回了两毛说,“老师咋不还价呀,俺是八毛钱一双卖的,俺不能要你一块。”这时,老师也来了倔脾气,说,“大娘,您这样实在,就更得给您一块钱了!”
老师一生不争不抢,只安心做学问。有一年,县里评选讲师,当时全县只有三位老师有评选资格。而三位教师中只能有一位可胜出,因为指标只有一个。虽老师是三者之一,但他只管看他的书,对评讲师一事不管不问,同事们甚至嘲讽老师是个书呆子。老师一生淡泊名利,对评选和议论毫不在意。但在评选时计票时,得票最高的正是我的老师。于是,有人说老师是歪打正着的,有人说老师是老谋深算。老师对此充耳不闻,仍做他的学问。
后来,老师又出任了阳信县政协主席。出任政协主席的他,仍改不了政治上的“幼稚”。一次,在政协会议上,他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贪污行为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果把科局级以上干部全拉出去毙了,那肯定有冤枉的,可如果隔一个枪毙一个,那肯定会有漏网的。”这事发生在九十年代末,在那个时代,这种振聋发聩的言语,惊得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此话,让在场领导震怒不已,非让老师把话收回去不可。老师听了只是淡淡地说,“我就是个教员,干政协主席纯粹是不务正业,我还是回去当我的老师比较好。”话虽说得轻飘飘,但愣是没有将话收回。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限于在课堂,他不仅教育我们如何学习,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老师对我的激励和教诲,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记得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考前,老师对我做了多方面的辅导和鼓励,可见对我的期望之大,我自己也是踌躇满志,但结果却是名落孙山。落榜的打击使我情绪极其低落,对高考已失去了信心,感觉也无颜再去见老师。
就在我彷徨迷茫的时候,我遇到了老师,惭愧中我把声音放得低低地说,“老师,我落榜了!”老师听到我羞于出口的消息,仍平静地着我。但当时似乎从老师的眼睛里读出了什么,那一闪即逝的惋惜的眼神随即变成了炯炯的鼓励,他用京腔一顿一挫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气馁,你能行,你肯定能行,从头再来!”
听到老师的鼓励,沮丧的我忽然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老师那么肯定的语气,给了我再考的勇气和信心。告别的时候,老师又上前几步,拍着我的肩头说,“千万不要放弃,你肯定能行,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有耕耘就有收获。”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如愿以偿,虽然没有进入大学的殿堂,但惠师同样给了我人生的希冀和知识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