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印象(三) 南普陀寺
刘庆文
俗话说:入乡随俗,进庙拜佛。当然,我们也不能免俗,一家人决定去厦门南普陀寺去游览。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初称为泗洲寺,宋代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22年(1683年),清靖海侯施琅在收复宝岛后驻军厦门时,就普照寺的旧址复建殿宇,并增建大悲阁,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省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圣地之一,寺内明万历年间的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宋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
早晨吃早饭时,天正在下雨,而当我们坐预约车从宾馆到达南普陀寺东山门时,雨过天晴,阳光普照,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面对着鼓浪屿,背对着是一座座崇山峻岭的山峰,这里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特别是节假日,这里更是人山人海,成群结队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祈求一家平安。
进了东山门后,走几十步,左手边就是赠香处,游客可以每人免费领一支香,然后往左前方继续走100步就到了天王殿,下方分别是净手区、放生池和莲花池,要祈福的话就先在净手区净手,然后带着香走石梯上天王殿虔诚的去朝拜。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南普陀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等,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寺,寺后近年新建的“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致。
导游告诉我们: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现在每年只在全国招收2个班级60名学生,毕业后的本科生分赴全国各地担任住持或职事,有的姣姣者到各佛学院任教,或到佛学会去任职。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南普陀寺一直都是海内外佛教交流的中心,我国一些知名高僧都到闽南佛学院来任教,担任教席。国内外佛学界领袖人物,如班禅大师,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新加坡、菲律宾、日本、美国、朝鲜、泰国的佛教总会会长等友好国家的僧团组织,佛教团体和领教人物也相继来寺考察,还成功举办过厦门、丅W青年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闽南有一句古语:“一年走南普,三年免受苦”,这句古语中说“南普”就是南普陀寺,进庙拜佛最暖心的8个字就是“心诚则灵,所愿皆成”。我们虔诚的向佛礼拜,还到藏经阁去观看里面的《永乐大典》和嘉靖时期等珍稀宝贝。
厦门五老峰下的南普陀寺,山林葱茏,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更因海风拂面而具有一种特别的宁静氛围。在南普陀寺专心的游玩,有种很自由,精神愉悦的快感,在游览的过程中,还可以品尝闽南佛教素食文化,南普陀寺的素饼曾荣获过《中国名点》金鼎奖,是厦门的著名特产,南普陀寺的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素斋独具特色,吸引了更多的信众和游客,素斋变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宝。中午,我们全家就在南普陀寺品尝了一顿素斋。
厦门的南普陀寺,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如果你对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感兴趣的话,不妨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