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抬头营做为始建于汉武帝时期的千年古镇,人文积淀是很丰厚的,虽然没出现过文人墨客大人物,但是父亲那一代有文化的却是不少,仅我们二村就有好几位。
王少逸,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勾几笔蛮不错的水墨画,我曾见过他在集市上卖字画。他年轻时候去过东北,不知从事什么职业,可是我看过他的照片,身穿长袍,袍襟上别着钢笔,显得英华俊朗,倜傥风流,一副谦谦才子的形象。
隔壁老杨家二大妈梁秀英,一位挺有气质的中年妇女,大概是缠过足然后又放了脚,所以脚不大。她不会写字却会认字,家里有《三侠五义》《隋唐演义》《彭公案》等许多老版的公案侠义小说,她都看过。看书时她戴着一副圆镜片的眼镜,显得文静而优雅。
这二位我是经常见面非常熟识的,但是从未想到问问他们是怎么学的文化,老师是什么人,这些都成了永远的谜。
我是6岁上学的,抬头营小学,属于完小也就是包括初小和高小,实行小学六年学制,大概有学生千人左右吧。我们学校还是河北省小宝塔学校,师生们经常挂在嘴上炫耀自己,但是小宝塔的概念是什么,没人告诉我们,我也始终没搞明白。前些年上网查询也没有明确答案,同样成了谜了。
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曾经派飞机轰炸抬头营,古城内硝烟四起、弹片横飞,许多百姓惨死在街头,我大爷爷一家到挺幸运,十口人躲进一座白菜窖,结果炸弹炸塌了白菜窖,九口人全都压死或闷死在窖里——只有一名小女孩儿还有一口气儿,多活了几天。事后,我大爷爷几乎疯傻了,去世得也很早。
我长大后见过惨剧现场,就在小南街后身儿,大车门冲西开,已经是抬头营木业社的后院儿了。直到1970年人们还经常谈起那场悲剧,谈起惨死的同胞特别是那个小女孩儿……
上世纪80年代初,不少留在中国的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孤儿被恩准回国探亲,后来也有中国人提出日本也应该偿还血债,还有人私下里议论战争赔款问题。再后来,出现了以私人名义控告日本的事。我也曾想到通过法律向日本讨还血债,因为那时父亲和许多当事人或目击者尚在,可以书面或当庭作证——可惜因种种原因没有办成,太遗憾了。
我还听说,那次轰炸时,有一颗小~本儿的炸弹卡在小南街一户人家的房梁上,没炸,一家人侥幸活命。他们究竟是哪一家,后来又怎么样了,我没有打听清楚,同样成了一个谜。
总之,千年古镇在地球上消失了,同那些古建筑一样,许多的人和事的历史真相被沉埋了,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千古遗憾。
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