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研班第十二讲:拆字诗
日月 溪水收集整理
拆字诗,用拆字方式作诗。指的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融入一首诗之中,技巧性很强。这种诗歌在古代歌谣已经有了雏形,具有极大的趣味性与观赏性。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汉字的奇妙的同时,还能够读懂诗歌的内涵。这种诗歌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中华文化独特的产物,这也是汉字给我们带来的一笔财富。
早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儿童歌谣就有了这种拆字的使用——当时的人们痛恨董卓,就把“董卓”两个字编进了一首歌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下,不得生。可见当时智慧的人们用这个歌谣来影射当时的奸臣,可见拆字的妙用。
拆字的方法:
(一)
传说苏东坡做官时,一次微服出访,遇到几个当地称霸的乡绅设宴祝寿,便前去拜访。宾客中有两个民愤极大的官僚,一个叫杨贵,一个王笔。他们两人不问来访者是谁,就一起在席间赋起诗来。
王笔云:
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
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将朋字拆开为月,用在三四句。
杨贵云:
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
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将吕字拆开为口,用在三四句。
苏东坡云:
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
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注:龟,谐音杨贵的“贵”;鳖:谐音王笔的“笔”。
将二拆开为一,用在三四句。
(二)
志士诗 宋·刘一止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鹄,志士心未已。
刘一止(1079~1160)字行简,南宋初年有名学者,为官有节有品,博学多才,诗词皆可观,《宋史》有传。
这首诗的巧处除第六、八两句外,每句第三字都可拆为前两字,如“明”拆为“日”和“月”、“岚”拆为“山”和“风”等;而第六句则“重”拆为“千里”、第八句“志”拆为“士心”。
(三)周瑜与诸葛亮对诗趣闻
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吴蜀联合抗曹之事。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总想找借口杀他,在一次宴会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的出有赏,对不出以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从容笑到:“军中无戏言,请都督说。”周瑜大喜,开口便道:
“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
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
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
”诸葛亮听罢,随口便道:
“有木便是棋,无木也是其,
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听了大怒,但碍于有言在先,不便发作,便又出一句: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
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
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丑。
” 诸葛亮听了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黄阿丑长得丑,便立即应道: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
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
江中吴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
”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发冲冠,几次都想发作。
剑拔弩张之时,鲁肃在一边和了句:
“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
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
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斗岂不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妙计,干出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的大事业。
以上几首都是将一个字分开两部分,结句再组成一个新的字,
其实,拆字诗也有一种变式,这种变式在本质上就发生了变化,从另外一个角度描写事物,但也有拆字诗的妙处。比如“十五”有的诗人会写成“三五”或者是“七八”。比如李清照就有一首《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其中的“三五”就是“十五”,这里就是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十六”有的作者会写成“二八”,比如《三国演义》就说貂蝉是“二八年纪”也就是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华,这个年龄比杜牧的“豆蔻梢头二月初,袅袅娉娉十三余”要大一些。
汉字作为表形的文字的独特性提供了进行拆字的条件,而这种拆字会产生另外一个新字,从而产生另外一种新意义,这是非常奇妙的。诗歌也在这种新的意义中更加拓宽了新的意境,使得读者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
七绝 ·闲暇
文/溪水
心上耕田思种花,门中笑口问浮槎。
吾边言语桑榆事,林外夕阳云梦遐。
七绝 彩云飞
文/日月(敬金忠)
日月黎明勾画眉,火山绣灿彩云追。
可人何处银河渡,女子专情好做为。
【盘古诗联】高研班第十二期作业:
出题:溪水
审核:竹报平安
创作《拆字诗》,自选拆字方式,题目自拟,统一使用平水韵,韵部自选,格律自检。
《盘古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 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管理兼主审:
杨秀红 汪凤森 郭利战
田 卫 段志军 袁桂杰
野 鹤 张 琳 刘巧英
主审: 袁谷成 天 问 蒋贵龙
凌赣文 李晓华 俞子兰
钱秀英 黄伟琰 徐家齐
张丽辉 张旭祖 李凤梅
郑举纲 吴立红 林春平
于海营
审收:徐成美 臧 岚
编辑制作:一剪梅 日月 溪水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 1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