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汶水学校“重阳节走进功勋教师家庭慰问采访活动”亓子学访谈记
冷 梅
“年年重阳,又到重阳。”在重阳节的前一天,莱芜区作协十名作家走进汶水学校,参加汶水学校老人节教师、学生看望慰问功勋教师的活动,我负责采访亓子学老师。
这天下午,秋风送爽,在一阵阵好闻的桂花香气里,我们来到了亓子学老师居住的小区,一进小区就看到一位老人,站在阳光下,阳光照在老人的身上,一片祥和,多么慈祥和善的老人啊,旁边站着他的爱人和女儿,据陪同我们的汶水学校马娟老师讲,老人在小区门口已经等了我们一段时间了,不让他出来等,他非要出来等。看到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风中等了我们这么久,还看到他眼里有湿湿的泪珠儿闪烁,她女儿对我们说:“听说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要来看他,他太感动了,一宿都没有睡好觉,这不早早地就出来等你们!”
亓子学老师虽然八十多岁了,但身体很好,精神矍铄,满脸笑意,多么慈爱的一位老人啊。在这个下午,在和煦的暖阳里,我们也深深地被这位老教师感动着,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亓老师在教育岗位上整整工作了三十八年,三十八年风风雨雨,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八年辛勤耕耘换来桃李满天下。亓子学老师自豪地说,当初选择了老师的行业,踏上了三尺讲台,辛苦着也幸福着。这个下午,秋阳洒满了亓老师家的落地窗,那么温暖、那么温馨,就让我们走进亓子学老师的世界,聆听他执教三十八年的感人故事。
三尺讲台,耕耘智慧之田
“我是六四年毕业的,六五年三月参加工作,在矿山农中,那是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从那个时候干教育,到零三年退休,整整干了三十八年。”亓子学老师说:“三尺讲台,是我战斗的岗位,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一届的学生毕业了,我们虽然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甚至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们都走上了各自的岗位上,为咱们国家做着贡献。”亓老师自豪地说。是啊,亓老师把最美的年华都奉献在了教育事业上,为党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多少人才,他自己都数不清了。教师的职业是清苦的,据亓老师说他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民办老师,工资才5块钱。那个时候,最缺的就是老师了,老师也是最清苦的职业了,是什么力量让亓老师在这一清苦的职业坚持下来了呢?“让学生成才!不让学生成才,作为老师来说是一种愧疚!”亓老师这样说。多么朴素的语言啊,他以笔为犁,耕耘智慧之田,以心为烛,照亮了学子前行之路。说到当时的艰辛,亓老师的女儿说:“当时我家还种了地,都是母亲一人在田里干农活,不让爸爸分心。”老师的工作是清苦的,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亓老师那个时候是从家里步行走到学校教书,几十年一直都当班主任,为了学生披星戴月,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他说:“我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围在我身旁,问这问那,心里比什么高兴。这些都是小树苗啊,我盼望着他们长成参天大树。”
亓老师说自己开始什么课都教,后来就专职教物理和化学了,亓老师当班主任,随时随地做学生思想工作,和学生促膝谈心,爱工作更爱学生。亓老师说:“有一段时间他专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他们谈心,真是做到了比对自己的孩子还用心。”他回忆说:“我和他们说知心话,你们的爸爸妈妈供你们上学不易啊,他们挣一分钱都会付出心血,让你们坐在教室里专心读书,你们不好好念书对得起谁啊,……”一番话语下来,学生听进了心里,慢慢地态度就发生了改变,学习也赶了上来。亓老师说:“有些调皮孩子和小野马一样,教他们也和驯马一样,他有时很激奋、很激动,你呢得慢下来,拂一下马鬃,亲一亲马头,他才安静下来听你的,他就不和你治气了,慢慢地就听进你讲的话了。”亓老师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套一套的。亓老师说:“教学工作也改变了我。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师教了学生,学生成就了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多么质朴的语言和博大的胸襟啊。老师爱学生,学生也回报老师,亓老师说学生也时时感动着他,他们的进步,他们的懂事,他们一天天在成长,都让他感动在心。多么好的老师啊,我感动着亓老师的故事,那么温暖,那么平凡,在这个下午,在和暖的阳光里,在老人慈祥的笑语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行小白杨,它们在阳光下枝繁叶茂,一晃几年,它们就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大树下那位园丁,却慢慢地老去,但是他笑了,看着这些树长成了材,他欣慰地笑了,笑得树枝乱颤、树叶儿哗作响。“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老师,守着这一季一季的花儿啊,看着一张张不同的笑脸,没有哪个行业比得了“园丁”,闻得了花香,拾得起烂漫,与天真为伍,在最美的年华相遇,在梦里都捡起一串串巧笑嫣然和落英缤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亓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些关键时刻让他终生难忘,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79年我成为莱芜县的优秀老师,85年我成为莱芜市的优秀教师,在85年9月10号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5年是第一个教师节,也是我入党的日子,也是我从民办转成公办的第一年。”那一年亓老师43岁,第一次过教师节,教师有了自己的节日,全民尊师重教,教师成了让人羡慕的职业。从那个时候起,亓老师说自己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了,教师的待遇提高了,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更坚定了亓老师热爱教学工作的信念,功夫不负有心人,亓老师搬出来一摞摞荣誉证书,有市级的、区级的,这些荣誉真实记载了亓老师走过的那些光辉岁月。
亓老师对同去的学生谆谆教导:“经常回顾一下各科学得什么,睡不着觉的时候回想一下,数学学得啥,物理学得啥,这叫温故而知新。”亓老师不忘记把最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了同去采访的学生们了。
亓老师虽然退休了,但也时时关注着汶水学校的发展。他说:我每次走过汶水学校的时候都要向里面望一望,现在校舍也好了,学生的学习条件也好了。在汶水学校60年校庆的时候,我被邀请到了学校,还给我们这些老教师颁发了“汶水功勋人”的称号,每年亓峰校长和窦会东主任都带领老师和学生看望我们这些退休老教师,当时我在学校时,他们还都是些年轻人呢,这一晃他们也人到中年了。学校逢年过节看望我们,给我们介绍汶水学校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让我们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为学校发展发挥余热。
亓老师说起他教的化学时,也滔滔不绝,他说:“有的学生偏科,对某一个老师有偏见,实际上,老师对学生都是一样的,有时为了学生,也有发火的时候,但当学生知道了是为了他好,他就转变了想法,就会主动学习,也会喜欢上这一科。”他说:“化学很抽象,但是每天都会和它打交道,你喝的水,你吃的菜里的盐,都和化学有关。”他还对同去的学生对他们说:“你今天学习了,到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可以想想今天都讲了什么,这一回忆,记忆就加深了。”他说有一次化学实验,他拿着烟就上了讲台,看到学生笑他,才意识到,丢掉后,对学生们说:“烟点燃后发光了吗?放热了吗?变成新物质了吗?”把烟当成了一堂课的引导上起课来。亓老师的讲课生动易读,深受学生的欢迎,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说:“荣誉既是鼓励,也是起点。”
退休不褪色,为霞尚满天
说起汶水学校的劳动课和学生们种的小菜园,亓老师深情地说:“种地种菜是学校的光荣传统,那个时候学校种麦子,种菜园,学生们在劳动中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和知识,让学生深深受益。”而今,汶水学生们上劳动课,都会去自己种的小菜园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知识,菜园子在冬天都长势喜人,那些绿油油的芹菜和韭菜着实让人喜爱。学生们在种菜中重温经典,印象就特别深,“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却可以食用。”吴伯箫的《菜园小记》学生们也特别喜欢,背得过,张口就来。
通过访谈得知亓老师退休后的生活也丰富多彩,他家里也种了一个菜园子,自从退了休,每天闲暇时,他浇花种菜,从学校里的“园丁”,变成了家庭里的园丁。亓老师说:“生命在于运动,我伺候这些菜呀花呀,主要是让自己动起来。”,而今他已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身体很好。他还爱好书法、爱好写诗,每天练练字、写写诗,这次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赞美汶水学校:“汶水流水清又绿,汶水学校如旭日,师生踏上新征程,团结实干创佳迹。”
他深情地说:“重阳节老师、学生来看我,我非常激动,激动地夜里都睡不好觉,感谢学校对老教师的关心。我看到这些学生,打心眼里高兴。当我看到这些学生,就想起当年的那些学生,他们围在我的周围,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祝这些孩子茁壮成长。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时时关注学校的发展,祝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
采访结束了,太阳西斜,彩霞就飞满了天。“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临走,亓子学老师和家人把我们送到小区门口,在斜阳下,亓子学老师和小区里的一排白杨树,都沐浴在一片霞光里,而不远处的汶河水,正默默西流,一群白鹭高高起飞,汶水被霞光铺染,“半江瑟瑟半江红”。

作者简介:冷梅,本名李幼华,济南莱芜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莱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出版散文集《花香满径》、小说集《与兰花的约定》。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