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三爷
文/曹义方
我的祖辈共有兄弟三人,我的曾祖父,这位村中的智者,为儿子们精心挑选了“积发、积玉、积银”这三个充满寓意的名字,寄托了无限的希望与憧憬。他们被期望着能够荣华富贵,衣食无忧,但在这其中,最耀眼的无疑是我的三爷。
三爷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资,他读过私塾,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年少时便已初露锋芒。30多岁的他,更是以超凡的领导才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了族人的尊敬与爱戴。他曾在村里担任过甲长、族长,带领本族人安居乐业,五谷丰登,在本村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上世纪30年代,正值壮年的三爷当选为壶山乡第四保保长,下辖咀里、居安、居安庄、建都等四个村庄,将日常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为人正直不阿,处理问题公平公正,从不徇私情;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解决问题总是当机立断;调解民事纠纷,不偏不倚,使当事人心服口服。在他的领导下,本保的税收、行政事务、治安管理以及上级差务等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全乡全县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也因此受到了民国县政府的多次嘉奖。
我曾见过一张三爷的照片,那是他受到时任民国县长表彰后的留影。照片中的他,身着时髦的中山装,头戴灰色圆顶礼帽,眼戴一副圆形水晶镜,身材挺拔,双手交叉捧着嘉奖令。他的气宇轩昂,神态威严,目光坚毅而深邃,如同浩瀚的海洋,令人肃然起敬。
然而,时代的洪流总是滚滚向前。上世纪40年代,国共内战全面爆发。三爷深刻地认识到,蒋介石当局已经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不再是为了“民生、民主、民权”的三民主义而奋斗。置先总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于不顾,开始了独裁专政,悍然发动内战,把枪口对准了共产党,使人民群众生活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开始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感到失望和迷茫。与此同时,共产党八路军的亲民政策却深深感染了他。他逐渐认识到,共产党才是全心全意救中国、真正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政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弃暗投明,开始为共产党工作,担任了我村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会长。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食和战备物资,组织担架队为解放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后,全国成立了农村合作社,三爷又担任了我村初级农业合作社主任。为了恢复战争创伤、改善农村面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他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将沟坡地变成了花果山。山畔栽种枣树,埝地则栽种杏树、梨树、林金树、桃树、核桃树和柿子树等。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每当春季来临,山沟里便成了花的海洋。粉红的桃花、杏花和雪白的梨花竞相绽放,随风摇曳,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而到了秋季,各种水果更是争相上市。除了满足村民们的消费外,还引来了成群结队的小商小贩,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爷对族规乡约要求非常严格,他绝不允许违法乱纪的现象存在。对于伤风败俗者,他更是严惩不贷,从不心慈手软。在他的严格治理下,我村风气清正,村民安居乐业。十里八乡都对我村充满了向往和羡慕。当时周围邻村的适龄女子都乐意嫁于我村,这也使得那个年代我们村从未出现过光棍汉的现象,成为了村民们引以为傲的一大美谈。
到了1958年,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成立后,三爷又先后历任大队委员,并兼任了我们生产队的第一任生产队长。当时国家号召开展水土保持运动,在大队书记雷满堂的领导下,三爷带领我队社员大搞水利建设。他们担土筑壕、椽坝修埝,使得我大队的水土保持工作走在了全公社乃至全县的前列。这一成功经验还曾在全国进行推广,为此,在1958年国庆期间,县长苏忠明和大队书记雷满堂还曾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风趣地称苏中民为“娃娃县长”,这份荣耀里也有三爷不可磨灭的一份功劳。
在我孩提时的记忆中,本家族的大小事务都是由三爷说了算。每当遇到子侄分家、婆媳拌嘴或财务纠纷等矛盾时,只要三爷出面调解,很快就会平息事态。他的儿子和侄儿们对他也是毕恭毕敬的。每逢年末岁尾时,他们都会纷纷端着盘子、捧着酒碟子以及烟酒、糕点等物品去孝敬这位德高望重的叔父。
三爷对后人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他共有孙子孙女七人,无一不是他操心成长。从他们的吃穿到上学的用度都是由他来筹集的。长大后每个人的成家立业也让他操碎了心。此外,他还有十几个外孙和外孙女。在他眼中,手心手背都是肉,血浓于水。帮了这个也要帮那个,一辈子跑不完的腿,操不尽的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1966年那场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中,三爷也不幸被卷入其中。他被戴上了“敌伪保长”的高帽,在大小会上接受批斗审判。原本应享清福的他却成了无偿的劳工。无论是寒冷的冬日还是炎炎夏日,都必须接受劳动改造。义务打扫积雪、清除道路成了他的日常任务。而每日的早请示、晚汇报以及跳忠字舞更是成了他的必修课。他那年近古稀的身体僵硬而笨拙,动作不协调且舞姿难看。由于唱不准革命歌曲,他还被红卫兵视为对毛主席的不忠。每当夜幕降临时分,煤油灯下还要让孙子教他唱革命歌曲和跳忠字舞。可怜的三爷一辈子为集体、为国家呕心沥血,却要在晚年遭受这般不公的折磨和屈辱。
我的父亲是一位宅心仁厚、悬壶济世的名医。他目睹了三叔父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待遇后心痛不已。在文革刚刚平息后,他便想着带领叔父去逛一逛繁华的大西安以慰藉他受伤的心灵。当时我年仅12岁,有幸跟随父亲一同前往。我清楚地记得那次旅行中的点点滴滴:父亲陪着三爷看大戏、吃羊肉泡馍、逛钟楼、飞机场和火车站……这些新鲜的经历让三爷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在心灵上得到了一定的慰藉。在回程时,三爷还不忘为小孙女“丑女”买了一件红花条子绒上衣作为礼物。这在当时可是非常贵重和洋气的礼物。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进入70年代后,三爷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一身疲惫且满怀心累,仿佛整个世界都压在他的肩上。无奈的情绪和满腔的烦恼向他袭来。最终,在1970年农历六月三十日那天,三爷撒手人寰,告别了这个曾给他带来无限快乐和无尽心酸的世界,终年70周岁。他的离世给我们整个家族带来了无限的悲伤和沉重的打击。我们失去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家族领袖和精神支柱。
如今,三爷已经离开我们半个世纪之久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时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虽已离我们而去,但那些刻骨铭心的回忆以及他敦厚淳朴、襟怀坦荡、公正无私的品格仍然在我们心中流传着。他成为了我们老曹家永恒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永远激励着后人们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作者简介
曹义芳,男,五七年出生,陕西澄城人,高中学历,爱好文学,初学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