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听涛
杨新榕
惠安的崇武半岛,于我而言,就像是一个隐匿于尘世喧嚣之外的神秘仙境,又似一幅被岁月珍藏、永不褪色的精美画稿。当我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所有的现代浮躁在这里都被一种古老而宁静的力量悄然抚平。
那古老的城墙,宛如一位沉默而忠诚的守护者,以一种坚毅的姿态静静地矗立着。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历经了无数的春秋冬夏,看岁月如同潺潺流水悠悠流转。岁月这位技艺高超却又有些调皮的工匠,在城墙的砖石上肆意镌刻下斑驳陆离的记号。我轻轻抚摸着那些砖石,指尖划过之处,每一道痕迹似乎都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那些或深或浅的凹痕里,仿佛藏着过去的战火纷飞,也藏着曾经的太平盛世。
侧耳倾听,那涛声由远及近,仿若千军万马从遥远的海平面奔腾而来。那蹄声阵阵,起初还只是若有若无的低沉轰鸣,渐渐地,声音愈发响亮,呼啸着席卷整个海面。崇武的浪啊,恰似海洋力量的使者,怀着无尽的活力与激情,一波接着一波,不知疲倦地向着海岸的礁石发起冲击。我站在离礁石不远的地方,目睹着这壮观的景象。那浪涛与礁石的碰撞,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每一次撞击都溅起高高的水花,像是海洋奉献给陆地的洁白花朵,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瞬间又散落成无数细碎的水珠,洒落在沙滩和我的身上。
视线转向那片迷人的海滩,细沙宛如黄金般在阳光下闪烁,如同大地精心铺展的柔软锦缎,细腻而又充满质感。我忍不住脱了鞋,赤脚踏上去,那细沙从脚趾间滑过,痒痒的,却又无比惬意。海风如同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拂过,撩动着渔家晾晒的渔网。那一张张渔网,仿佛是渔家生活的脉络,每一个网结都系着渔家的勤劳与智慧。它们网住了希望,也网住了岁月。空气中弥漫着晾晒鱼干散发出来的咸香,那是海的独特气息,浓郁而又质朴,这种气息直钻进我的鼻腔,瞬间就能让我感受到海洋对这片土地深深的馈赠。这股气息里,有大海的包容,有渔家的辛劳,还有崇武半岛独有的生活韵味。
在崇武听涛,涛声就像是一首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歌谣。遥想当年,倭寇的侵袭如同一场噩梦笼罩着这片土地。那时候,这片美丽的半岛陷入了黑暗与恐惧之中。然而,那些抗倭的英雄们,却如同一棵棵参天大树,在浪涛中傲然屹立,永不倒下。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着这片土地,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璀璨的星光,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的记忆里。他们的英魂与这片大海紧紧相拥,融入了每一朵浪花,每一阵涛声之中,成为了崇武永恒的精神坐标。我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英雄们手持武器,在涛声的助威下,奋勇抵抗外敌的壮烈场景。那涛声,此时也像是在为英雄们奏响的赞歌,雄浑而激昂。
岸边的灯塔闪耀着明亮的光,那是希望的象征,宛如一颗海上的明星。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为远航归来的船儿指引着方向。我望着灯塔,心中涌起一股温暖的感觉。它就像是在召唤着那些漂泊的游子回到温暖的港湾,无论海上的风浪有多大,只要看到这灯塔的光,心中就有了归依。而那错落有致排列着的石屋,则是崇武别具一格的渔家风光。石屋们如同一个个憨厚老实的老者,静静地见证着这里的一切。我走进石屋间的小巷,脚下的石板路有些崎岖不平,却充满了生活的痕迹。石屋的墙壁厚实而粗糙,透着一种质朴的力量。它们的存在,让崇武半岛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仿佛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渔家的故事。
我静静地站在这崇武半岛之上,心就像一片树叶,随着涛声起起落落。在这涛声里,我仿佛听到了大海那深邃而又宏大的梦想。它渴望着与天空对话,那澎湃的涛声似乎是它向天空诉说的话语;它渴望着拥抱每一寸土地,那一次次冲向岸边的浪涛就是它热情的拥抱。同时,我也听到了半岛人民的希望,那希望如同涓涓细流,汇聚在涛声之中。涛声与生活的乐章完美融合,在惠安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永远奏响,永不停歇,就像生命的旋律,不断延续,生生不息。我沉浸在这涛声的交响之中,不愿离去,只想让这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