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扎染的起源与文化传承
文:韦民/陕西宝鸡
一、【起源】
白族扎染技艺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一工艺逐渐传播到了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尤其是在云南的大理地区扎根发展。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已有染织之法。到了唐代,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甚至成为向皇宫进献的贡品。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
二、【文化传承】
1、【技艺传承】白族扎染技艺世代相传,主要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采用植物蓝靛。扎染过程包括选布、绘图、扎花、染色、拆线、固色等多个环节,每一步都凝聚着手艺人的智慧和心血。由于手工制作的不可复制性,每一件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2、【文化内涵】白族人民将扎染技艺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相结合,创造出蓝白相间的布匹,寓意着清清白白。扎染图案和风格独具特色,象征着苍山洱海的宁静与深远,以此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传承与发展】
如今,白族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并被誉为大理最具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旅游市场的打开,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游客被吸引到大理,与白族扎染传承人交流学习,推动了这一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共528字 2024年12月10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