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韩菜菜,原名韩笑,辽宁大连人,现居杭州市。
热爱诗歌、书法和吉他。
中国雨巷文学社作家团队成员、杭州文学研究院成员。
故乡
作者:韩菜菜 - 杭州
朗诵:薄燕 - 杭州
有故人有故事
可以称之为故乡
若故人已不在
故乡,就上了半张封条
若执意踏入
那一层层钢丝状的蛛网
会变成看守
像拒绝叛徒一样,拒绝你
从此,门前的梨树或桃树
不再结果,只结豆大的露珠和冰花

1
将近十年没回去过了。
吉林松原的一个小村落,二家。记忆里,很多信誓旦旦,没有兑现。如今,故人故事已故去,也没有兑现。回忆,需要整理,不然像儿时发过的誓一样,会一一忘却。
2
二家的土丘,像元宝,有的扣在地面,有的扎进土里。土丘前面不远,是二爷家,是村里唯一的矮矮的草房,记忆中,我住过两次。遇见下雨,要用各种大小各种材质的盆来接,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下小雨,屋里涨露水。
墙壁是受潮而形成的黑白“山水画”,有霉味,盯着看久了倒有几番古韵。嚼着嘴里夹生的米疙瘩,想着吃完要去揪一些白菜和葱叶喂鸡玩,真觉得这样生活挺有意思!不过,这些已是十年前了。
椅子上的毛霉,不会影响它的稳固,掉漆的铁盆也不影响盛装雨水。那时,我最喜欢坐在火炕边发呆,阳光比这屋子里的一切都要新。八仙桌、黑白电视机,让我联想到过年包饺子,想到炎热季节各种颜色的甲虫互相追逐,想到安详的凉席,想到烟斗掉在地上的惊响,想到二爷把苞米杆塞到灶坑时的哗啦声,想到踩雪时,有节奏的挤压声。
更加老一点的,像竹扫把、老座钟、葫芦瓢、木制锅盖、铝制饭盒,实打实的,还能敲出80年代的回声。拿起老物件,像捏着一张布满折痕的纸币。握着它,像握住了层层叠叠细细碎碎的皱纹、年轮、渐白的头发,或是其他什么类似时间的东西。
知道这是错觉,但我甘愿这样错下去。在这里,时间显得那么轻,那么微不足道。

3
我也没想到。2015年那次回二家,是最后一次。故意没告诉二爷,以为会给他个惊喜。
看他要上山劈柴,我偷跟在后面。他佝偻的背,像是对一切投降,又像背负了满世界的疮凉。但他的步伐依然矫健,但我也知道,时间本就负心,最喜欢冲垮人们的预想,预想破灭后,仅存的幻想,也终于要被收割,被熄灭,被抹平。
傍晚,他的影子
被拖得很长
落日,像一滴泪
落得悄无声息
他爬过很多山,扛过数不清的柴。一批一批柴,烧熟了黄米,烧熟了晚霞。在光里,他站成了一株金黄的稻穗,迎着火一样的晚霞,开始燃烧。
听父亲说,二爷这一生命苦,父母没得早,他和圆月的交情,停在了九岁。那是多少柴,也烧不熟的。

4
每次从二家离开,二爷都要目送,只张张嘴,不说话。他知道,我长大了,什么都懂。有的分别,是无期的,“再见”一词只是无话可说时,泼给彼此的一盆冰冷的糖水。母亲拉着我,上了晚班公交车,望着他晚霞一样辽阔的目光,我想了很多,唯独,没有想到再见。为什么求时间慢一点?再慢,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也都会去。允许眼泪打转,坚决不要流出来。谁知道再见的分量有多重?我又能把握几成?你抬头问问,那么多不能再见的再见,苍天的铁石心肠又占几分责任?
终于,那年,那天,还在读高二的我,好像早有预感似的,收到父亲的信息。我知道,再激荡或乏味的过程,总要迎接一个必然的结果。对那些无法接受的部分,我们通常先是推搡,继而承受,最后一起变成急流,匆匆而过,不作声响。时间,会驯化每个执拗的人。我当然只是沉默,像一片叶子,习惯了枯萎;像一匹骆驼,适应了负重。只等着父亲那一句:他走了。睡梦里走的,也算安详。
匆匆、不做声,是最好的告别。抬头,依然是个宁静的夜。这晚,所有星星,没有颤抖,只是直勾勾地发着单调的光。
从前的我,也算聪明。为了不至于永别时惨痛欲绝,于是就把这份痛,分担给了每次的离别。这次。我没有哭。想到那几回离别的场景,也没流一滴泪。一直觉得,远去的,是我。隐约能看见他站定在2016年岸上,挥手为我送行。一直被岁月冲刷的,逐渐黯然无光的,是淹没在时间暗流里的我。
漏雨的草房,也像成熟的稻子,被村里收割。雨脚慌乱,冲淡了脚印,冲掉了烟斗,冲掉了我对二家的念想。如今二家的土丘,成了深深的沟壑,随着陆续滚下的,是落日、圆月,和七十七年的空空如也。
5
至今不常想起,又不敢忘却的,是二家唯一一条沥青马路,是最后带走我的52路公交,是树荫下松软的泥土和隐匿的蘑菇,是夹生的饭疙瘩和每一声鸡鸣,是雨水打在铁盆里发出隐隐的回响,是送别时,那晚霞一样辽阔的目光。

后记
二家是我故乡中的一个,待的时间最短,感情很深,也不曾被提起。
如果有人问我老家在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那个我待了18年的浪漫之都。谈得再久再深一些,我会给你讲一讲查干湖和松花江。至于二家村,除了会在写作中偶尔出现,我从前未谈过,以后也不会谈及。

2015年夏天,我求着二爷给他拍照,最后拗不过我,留下了唯一一张照片
2024年12月8日

朗诵者简介:
朗诵爱好者,世界五百强GE的合资公司行政职员退休。
现居杭州市。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原创首发必须注明,未注明则作为非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
3.朗诵者简介、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责任编辑:陈继业
2024年 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