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云蒙山居
文/兰馨草堂
在甲辰年的冬日岁尾,正阳、学艺和我,我们三人怀揣着对艺术与文化的共同热爱,踏上了一段寻美的旅程。沿着麻坪河溯流而上,我们向着云蒙山腹地进发,心中充满了期待。河岸两侧,花灯初上,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缀着这片宁静的夜色。驱车十里左右,我们右拐过桥,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前行,一座气派宏伟的建筑在夜色中映入眼帘,这便是娘庙云蒙山人萧军老师的“云蒙山居”。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是这片山水中的一颗明珠,散发着文化与艺术的璀璨光芒。
暮色苍茫间,我细细观察,发现主体建筑坐东朝西,六间三层从北向南一字排开,分为南北两户。我沿着北户大门进入,一楼的南墙悬挂着著名画家李志权的荷花图,北墙则是青年画家张耀霞的梅兰竹菊四条屏。

中二间为公共客厅兼藏书阁,北墙张贴着英杰四条屏,格外显眼,博古架上方悬挂书法家原康生的书法作品。

一排花盆整齐地摆放在窗边,它们深邃的色彩与金色的装饰图案相得益彰。每个花盆中都生长着各式各样的植物,有的绽放着粉嫩的花朵,有的展示着翠绿的叶子。背景中,一个装满书籍和装饰品的书架增添了一抹文化气息。透过透明的玻璃窗,室外的景致若隐若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整个环境显得既整洁又温馨,让人心生向往。
云蒙山居的布局遵循着古典建筑的智慧,每个空间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前堂后阁,前轩后斋(居),这种传统的空间划分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原则,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
前堂,作为迎接宾客的主要场所,其设计大气而庄重,装饰华丽而不失雅致。这里不仅展示了主人的品味和社会地位,也是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中心。堂内的书画作品和家具陈设,无不透露出一种和谐与尊贵,让人一踏入便感受到一种庄重的仪式感。
后阁则相对私密,它是家庭成员休息和私人活动的空间。阁内的装饰更加注重实用与舒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氛围。这里的书画作品往往更加个人化,反映了主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偏好。
前轩,作为连接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其设计既考虑了通风采光,也兼顾了美观和实用性。轩内的装饰简洁而雅致,常常摆放着一些盆栽和休闲座椅,是家庭成员放松身心、欣赏室外景色的理想之地。
后斋(居),则是修身养性的所在。这里的装饰更加素雅,书画作品多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的主题相关。斋(居)内常常设有书桌和书架,是主人读书写字、冥思静坐的地方。这里的氛围宁静而深沉,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云蒙山居的每个房间都是艺术与文化的缩影,它们不仅展示了主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这里,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幅书画都蕴含着深远的寓意,让人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智慧。
进入“墨缘斋”,斋内悬挂着石冬鳌的书法四条屏和李志权的荷花作品。石冬鳌的书法四条屏字体遒劲有力,展现出书法家的豪放与自信。李志权的荷花作品色彩斑斓,荷花在水中摇曳生姿,令人陶醉。“墨缘斋”寓意着墨香与艺术的缘分,是艺术家们交流与创作的场所。
踏上楼梯,迎面可以看到画家张耀霞的上山虎画作。画作中的上山虎形态威猛,毛发细腻,眼神犀利,仿佛随时都会从画中跃出。
沿二楼从南到北,依次是“大雅堂”,堂内张贴着英杰的兰花、“琴书堂'、英武的书法作品《福蕴华堂》、姜毅的书法《宁静致远》等作品。"大雅堂“的寓意在于追求高雅的艺术境界,是艺术家们展示才华和追求卓越的地方。
然后是”求是堂',堂内悬挂着乐道斋、英杰的《和光同尘》书法作品、麻新平的《憨憨的小狗》、陈爱凤的牡丹图、《荷花图》等作品。"求是堂’寓意着追求真理和真实,是艺术家们探索和表达内心世界的地方。
接下来是“有怀堂',堂内展示了英武的书法作品《山高为峰》、英杰的兰花图等作品。"有怀堂‘寓意着胸怀壮志和追求卓越,是艺术家们展示抱负和追求高峰的地方。
最后是”留耕堂',堂内悬挂着著名书法家吴平均的书法作品《诗意云蒙》、"雨新斋"和《葡萄》等作品。"留耕堂”寓意着坚持耕种和不断创作,是艺术家们坚持不懈和追求创新的地方。
在云蒙山居中,每幅书画作品都如同一扇窗户,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窥见艺术家们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例如,吴平均的书法作品《诗意云蒙》以其优美的字体和流畅的线条,展现出书法家的才华和境界。作品中的每个字都仿佛是诗意的化身,线条的起伏和转折都透露出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仿佛能听到云蒙山间溪水的潺潺和山风的轻吟。
紧接着,马英武的书法作品《福蕴华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引人注目。这幅作品以行楷字体书写,字体工整而流畅,展现出马英武扎实的书法功底。作品中的每个字都仿佛跳跃着生命的活力,线条粗细有致,墨色浓淡相宜,给人一种稳重而大气的感觉。特别是“福”字和“华”字,书写得尤为出色,福字的一撇一捺犹如行云流水,华字的繁复结构处理得恰到好处,既展现了书法的美感,又传递出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整幅作品布局合理,字与字之间留有适当的间距,使得整个画面既紧凑又透气,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而张乾翰的行楷书法作品同样令人赞叹。他的书法作品以行楷字体为主,字体端庄而秀丽,既有楷书的规整之美,又有行书的流畅之韵。张乾翰的书法作品在笔法上独具匠心,每一笔都力透纸背,展现出书法家的力度和自信。他的作品在结构上严谨而富有变化,每个字的结构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符合传统的书法规范,又展现出个人的艺术风格。作品中的每个字都仿佛是有生命的,它们在纸上跳跃着,传递出书法家的情感和意境。张乾翰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书法技艺,更是他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情感的流露。
这些书画作品不仅丰富了云蒙山居的艺术氛围,也为每一位到访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机会。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心灵与技艺的结晶,它们在这里静静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等待着与每一位欣赏者的心灵对话。
这些书画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技艺和才华,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情感的流露。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穿过小巧精致的门扉,我步入了三楼阳台,眼前豁然开朗。夜幕降临,娘庙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美轮美奂,它的轮廓在夜色中勾勒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远处的云蒙山峰在夜幕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墨渲染的水墨画,静谧而深远。麻坪河在月色中静静地流淌,水面反射着点点星光,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山间。远处的车流如同流动的光带,穿梭在夜色中,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现代的气息。而头顶的星空,繁星点点,仿佛是宇宙的无尽奥秘在眼前展开,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渺小。站在这阳台之上,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洗礼。
主人的盛情款待如同冬日里温暖的壁炉之火,温馨而热烈。在觥筹交错的欢声笑语中,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友情的真挚。微醺之间,偶尔有《映山红》的旋律刺破夜空,那优美的旋律在空气中飘荡,如同山间的清风,让人心旷神怡。
酒足饭饱,话别之际,心中充满了对年尾诗歌朗诵会的期待。想象着那时,云蒙山居将再次成为文化的殿堂,诗人们将在这里朗诵他们的作品,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云蒙山居的牌匾,以及洛州云蒙文化研究会的牌匾,将在来年挂牌,为这个美丽的地方增添更多的文化氛围。这里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的聚集地,一个心灵的栖息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体验到文化的深度,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归属感。
离开云蒙山居的那一刻,我心中涌动着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和对文化的深深向往。在这里,每一幅书画作品都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艺术家心灵深处的窗户,透过它们,我不仅看到了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更感受到了他们情感的真挚流露。云蒙山居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更是一个艺术的圣殿,一个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艺术无穷魅力和生命力的地方。
在甲辰年的冬日岁末,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感动告别了云蒙山居。这里的艺术瑰宝和美丽景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云蒙山居,这个洋溢着艺术氛围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将永远是我心中珍藏的宝地,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我人生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