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燕山烘托着它的气魄,潺潺热泉润泽着它的风华。走进河北省承德县第三中学,醒目的校训“正己达人和合致远”便映入眼帘,诉说着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在这里,目之所及,皆为知识的海洋,泛起的层层书浪,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杰出英才。
承德县第三中学始建于1995年,秉承“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坚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入手,深雕细琢、和心共济,培养品正人和、学博志远的阳光少年!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长远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五育并举、倾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承德县第三中学全貌
2021年7月,承德县第三中学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占地105.12亩,建筑面积32166平米,宿舍面积12480平米,食堂面积3523平米,拥有48个教学班,学生2400人,教师162人,该校曾先后获得教学质量先进学校、教学管理严细化先进单位、双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学管小组建设先进单位等奖励。
新的环境、新的格局,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承德县第三中学积极构建“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追求特色”为核心理念的完整的文化体系,一个理念新、质量高、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之船正扬帆起航。
夯实根基增效提质
对于一个新时期的学校来说,党的建设不仅是党自身生命力与战斗力的源泉,更是学校教育工作稳健前行的基石与灵魂。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承德县第三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守杰说道。

承德县第三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守杰
1989年,郑守杰毕业于承德县师范,自此踏上教育之路,投身于数学教学领域,并长期扎根基层一线。
在基层的教学实践中,郑守杰亲身经历并深刻体会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并积累了丰富且扎实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其个人被授予“人民满意校长”“承德县名校长”“承德名校长”等多项荣誉。
2017年,郑守杰调任至承德县第三中学,怀揣着对学校发展的宏大愿景,一上任,郑守杰便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举措,全面完善与深度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多方面工作,力求为学校注入全新活力。
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引领,承德县第三中学落实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支委会决策—校务会负责—党支部监督”机制,规范组织生活,发挥先锋作用,设党员示范岗,通过培训增强党员责任感,以“五个一”活动等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加强领导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多方面能力并严格考核,制定四步领导工作流程助力年轻干部成长,以“党建+”推动多方面联合与联动。

承德县第三中学党支部开展活动
“我校秉持‘人和’理念,打造‘和谐党建’品牌,推进红色堡垒、红烛先锋、红心向党三项工程,将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德育、教育教学等方面深度融合,为学校发展稳定提供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郑守杰介绍到。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承德县第三中学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在新时代教育形势下开拓进取,近几年中考成绩不断攀升,2022年全市所有国办初级中学中考综合排名第六位,2023年综合排名第五位。
业高品臻育人成己
队伍是带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
在承德县三中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承德县三中坚持“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的治学方略,围绕“塑师德”和“强师能”两条主线,不断强化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精心打造厚德博雅、业精勤勉的教师队伍。

承德县第三中学教师团队
“在开展红烛先锋工程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打造班主任团队、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提高新教师能力、克服老教师问题,形成了浓厚教科研氛围,细化学校教研活动、教学常规八环节、生本课堂等教学管理制度和流程,争取做到全流程优化。开展党员示范课、公开课等活动,力促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郑守杰说道。
该校以“思”“学”为核心,推行“3 + 1教研”管理制度。日教研于每日下午第一节以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研教”促教师成长;周教研在学科日以学科组进行听评课与学情研讨,“研学”解教育困惑;周年级例会周五以年级组总结学生管理问题,“研管”聚教育合力,即时教研随时展开,解决课堂即时问题。“三教研”与即时教研相互配合,构成立体式教研体系,统合教、学、管,高效实用,有力提升教研活动效率。
“学校着力谋划开设学科核心素养拓展课程,强基础,提素质。每天坚持开展英语专训课、数学专训课、阅读课、双语书写课。党员领导干部承包学科,带动全体教师利用课间、自习、休息日等时间义务辅导学生,让不优秀的学生变优秀、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九年九班班主任宋凤燕说道。

承德县第三中学教师赛课活动
近年来,学校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立青年教师培养学校,围绕教育情怀、教育格局、教育能力、教育智慧四个维度,定期组织培训,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力争使青年教师一年熟悉并达到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三年内达到合格要求,五至六年内成长为教学骨干,从而成为三中教育教学的生力军。
在校长郑守杰的带领下,承德县三中从最初的教育教学质量薄弱学校发展至今,三中人洒下无数汗水,目前,该校拥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市级名师、精英教师、骨干教师20人,县级精英教师、骨干教师23人,新秀教师5人。
探索创新踔厉笃行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今,作为承德县第一中学教育联合体成员校之一,承德县第三中学与承德县第一中学深度融合,从教学制度的可操作性、教师培训的针对性、课堂流程的科学性、科研活动的实效性、学管小组的实用性等细节入手,抓效率、提质量。
“我们精准把握教联体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教联体核心校引领帮扶作用,坚持名校引领、同伴联动、共建共促,在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教学教研、教师专业发展、育人质量提升等方面有了质的提升。”郑守杰说道。
“教联体有效消除了校际间的壁垒。在公开课的研讨过程中,大家开诚布公,围绕课堂的各个维度,无论是教学设计的精妙构思、课堂节奏的精准把控,还是师生间互动的活跃程度、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等方面,都深入交流见解,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教育视野,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并汲取到更为丰富多元的教学模式与先进理念,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与教育资源的共享互通。”7年级语文教师申海英说道。

承德县第三中学语文教师申海英上课中
以制度为核心,该校全方位强化管理提效率,将校本制度成册推进,校长亲抓教学,从例会到教研、成绩分析与讲座多管齐下;领导承包学科深度参与;教学例会每日总结规划;督查分三层确保教学实效;全员抓书写,设练字课与课前练习。此外,学业测评、组织教学、延时管理等制度一一落实,全面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稳步提升教学整体效率与质量。
与此同时,承德县第三中学秉持“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重视学管小组这一合作学习关键手段,从组建、使用、评价、奖惩着力,管理上促自主,学习中助成长,通过角色认同、任务分配、互动交流及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与素养,提升学习与管理效率。
“学管小组的学习模式,让我们在学习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有任务,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建立自信心、培养沟通能力和技巧,让大家在互动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8年4班尚子珊说道。

承德县第三中学学管小组讨论中
教行于上,化成于下。该校在德育工作中倡导激励性管理,围绕“六知”培养学生品质,加强校、处室、班级三级教化平台建设,校级重仪式与实效,处室疏堵结合,班级抓班会主阵地;借课程、活动、跨学科渗透浸润,如《三省微课》等德育微课、小德育活动、各学科及活动中渗透,实现全员育人。
“我们是优秀的三中学子,我们是品正人和的阳光少年,我们自信,我们自强,我们奋发向上,我们斗志昂扬!不负家长期盼,不负老师厚望,不负青春韶华,不做无益彷徨!我们矢志不渝,用汗水浇灌希望!我们全力以赴,用拼搏成就梦想!”一句句誓言道出了三中学子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与豪情壮志。

承德县第三中学课外活动
成功的教育,收获必是教育的成功。
未来,承德县第三中学将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以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为先手,深雕细琢,全方位引导学生塑造良好品格,在时代的浪潮中展现出三中教育的卓越成效与深远影响力。(王利新、王永平、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