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别轻易外借
——吃自助餐与网友闲侃(真实的故事)
刘冀人
(一)
老友您好!今早我又来涿州市谷婆婆饭店吃自助餐了,3元钱喝6样粥——豆浆、牛奶、小米粥、南瓜粥、大米粥、鸡蛋汤,来吧!我请客!
“我每月收入8400元,还有在京打工挣的100万存款,吃的却像叫花子可憐,你没有见过我这种人吧?”
一位好友收到我的邀请信息,立即警告我:“刘老先生,可不要轻易露富哦!”
我回复:“谢您提醒!不过,您放心,我的钱不外借!”
(二)
关于有钱不要轻易外借,顺便多讲几句,我有个真实故事:
一个亲戚借我7万元,借期1年,利息7000元,到期后不但不还我,还对我楞横:“我就是没有钱还你,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我可不是狗熊,从他家出来时,我给他撂下一句话:“你小子别以为老子是书呆子呀,法院见!”
我一纸状子将其告到涿州市法院,开庭后一周内被告乖乖的把钱全部还我了。
他家有两辆车,打官司前我悄悄地拍了照片(拍车牌号),送状子时我把他家的两个车照一并送到了法院,法院冻结了他的车。如果判决后他仍不执行,法院就会拍卖他的车子。另外,被告当初向我借钱时,我还留了个“硬核”后手,让他写了一个借条,两口子都签了字。为什么必须两口子都签字,这是防止事后他们两口如果死去一个,男方推说是女方借的,与自已无关;而女方推说是男方借的,也与自己无关。这是造成扯皮的后遗症。
被告两口子签了字的白纸黑字在我手里,打官司我就有胜算的底气。我这个“书呆子”不呆吧!由此我不仅学会了打官司,
还得了两句真言,一句是:借钱人借钱时像个孙子,把我当成爷。而一旦钱出手,要对方还钱时,他变成了爷,我变成了孙子。
第二句经典话是:你站着借出去的钱,跪着也要不回来!
这就是当前较普遍的社会现实!我是亲历者,我既当过“爷”,更当过“孙子”!
所以,如果你借钱给别人,一定要准备打官司。世上学问千千万,打官司这门课一定要学!
哈哈哈!
(2024年12月9日)


刘冀人简介:
中石油东方公司退休干部。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曾为《人民海军报》记者、编辑,中石油《石油物探报》总编辑,主任记者、副处级。退休后在京历任《中国改革报》、《中国贸易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华建筑报》、北京海洲公司网站等7家媒体部门主编。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等媒体发表评论、杂文等文章约4000余篇。百度至今收藏本人《王麻子破产风波思考》、《顺义农民的“顺义”之路》调查报告、通讯、评论等多篇文章。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涿州市新安小区100号楼4单元102号
手机号:13621225121(微信号同此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