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 ——遥远的遐想
文/成秀玲(山东邹平市)
青阳,座落在梁邹大地的西南边陲,西临章丘市,北靠明家集。这里是群山环绕、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地理条件优越,环境幽雅、舒适,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山村秀女、乡野孺士、阶层领导,企业领军、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身价数亿的商业大亨,邹平著名企业家张广富就是这片净土的风云人物。
青阳镇在历史上也是人文荟萃,这里有范仲淹"断齑划粥″苦读始建于南北朝的醴泉寺:青阳镇境内的雕窝峪是公元(611年)王薄领导隋未农民大起义的发源地,至今尚存兵营房舍的根基及其它标志。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洪涝泛滥,庄稼颗粒未收,全国人民怨声载道,缺吃少穿、艰难度日的艰苦岁月…
唯有青阳,得以独厚的地理条件,大部分粮田都在山坡,地瓜产量高,无拒洪涝,所以家家户户都在种,那年头那日月,村连村、户串户,漫山遍野都爬满了地瓜秧,庞大的碧绿海洋,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丰收的季节,登高远眺….!啊!绿色的地瓜秧藤相互缠绕着,葡伏在地面上,相依相偎着,亲密无间,一株株、一行行、覆盖了山间乡村的片片原野,偶尔能看到因耐不住地下的寂静、守不了地下黑暗、孤独的大地瓜率先拱土而出,露出一张张还裹着泥巴的红脸膛,滑稽而又可爱,身藏万片绿叶之中,红红的大地瓜,碧绿的地瓜叶,红、绿相间,配上两面环山的衬托,象极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似一副庞大的巨画“山野绿海”一点红…!
大自然的杰作是如此的壮阔,也是苍天赋于它的子民的救命食粮,画家的大手笔也难以描绘出这精美、绝伦的巨幅画卷……!
那时的青阳,山青水秀,阳光明媚,优雅洁净,天蓝水清,似人间天堂,世外桃源。家家户户一天三时有饭吃,蒸地瓜、煮地瓜、地瓜面窝头,蒸地瓜叶、炒地瓜秸、那时、能吃上这样一顿地瓜饭真的是人间美味,能用地瓜填饱肚子简直就是人上之人的幸福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那吃饭靠救济的艰难岁月里,苍天可谓是眷恋了青阳这一方臣民,使的他们有地瓜填饱肚子,度过了难关,记的婆婆在世时曾对我说过:“那时你们洼里的闺女(她称我们明集是洼里,她们是山里)都愿意往山里跑,她们的爹娘为了让闺女有条活路,就把自己的闺女廉价送到山里去给人家做了媳妇,山里的爹娘用三斤地瓜干就能给自已的儿子换个媳妇来。我半信半疑,婆婆说:“是真事,哪个爹娘眼看着自已的孩子被饿死?给她找条活路啊!的确如此,据说,婆婆家的四邻八舍,庄邻乡亲长辈们有好多都是用三斤地瓜干换来的…..!为了活命,有口饭吃,哪谈的上什么恋爱、感情?毕竟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下去,才谈得上其它需要!
时代巨变,国泰民安,青阳、明集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青阳的小伙子聪明能干,敢于创新,率先富了起来,可以化大钱娶媳妇,明集的闺女也抬高了身价、没有楼房、没有汽车,没有存款,是绝对不嫁!就是纳彩(见面)钱也要十万挑一。
如今的青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又创辉煌,到处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辉景象,社区楼房一排排,山间别墅一座座,山坡牛羊成群、山间绿树成荫,青阳人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了奇迹,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创造了富饶、美丽的新家园!
如今,重返故里,倍感亲切温暖,沿途的风光无限,隧道的壮丽峭观,唐里庵的寂静、雅致,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的庙会热闹非凡,青阳宴席、百吃不厌,青阳大卷子蓬松甜软,青阳炒鸡,麻辣飘香,青山小米,名声在外,誉满四方,吸引了远方的游客前往观光品尝!
青阳——我的故乡,我人生的第一站,在这里留下了我的足迹,我的青春,我的汗水都洒在了这片曾经给予我厚爱的土地上,青阳人朴实、善良、热情、奔放、感恩的心一刻也没忘记,寒冷的冬日,校舍冷的象冰窖,是她们抱去了厚厚的被褥,生病了,端去热腾腾的鸡蛋面,小米粥、嘘寒问暖,陪伴身边,这滴水之恩,一世铭记,终生难忘…!
青阳、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青阳、我仕途的起点,青阳,我情感的归属地,青阳、我魂牵梦绕的乡野小镇,青阳,在我心中,永远的眷恋!永远割舍难忘!它是我工作的初始地,它是我成婚的殿堂,它是我可爱的家乡,它给了我无尽的遐想…
2024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