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山下
永和塔下碧红黄,
绿草翠蔬衣白霜。
村老独舟寒水上,
闲来收网看斜阳。
冬日至陈家葑
陈家葑是福全镇上的一个村庄,夏日多次驱车路过,参观过由大江桥搬过去的东嶽庙,规模不小。村民们种田,捕鱼,普通不过,但不知怎么的,这个村子给我的印象很深,脑海中常浮现出那沿河而立的街市夕阳下熙熙攘攘的样子。
冬时再至陈家崶,
常忆驱车桥下行。
房舍街巷依旧是,
沿水闹市朝阳中。
冬日至陈家葑(二)
绿圃被霜村舍外,
冬时犹见桂花开。
浣衣村妇街台上,
老汉摘菜舟归来。
稽山寺记
山亭冬荻草凄凄,
殿上神主像清奇。
寺庵古今屡兴废,
越民千年拜大费。
今日,再次参观了兰亭镇稽山寺。
其实,稽山寺我以前参观过两次,一次远望,一次近观,都是走马观花,实不知寺之来历。今日重游,发现了我校美术学院章剑琛书写的两方石碑,方知稽山寺古称大王庙,稽山庵,因伯益而建。伯益,又称大费,黄帝之苗裔,佐禹平水,教民凿井,于低地植稻,有功于民,古越民作寺祀之。乃悟二殿神像为何华服冠冕,大殿则释迦与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菩萨并祀,与一般寺庙不同之来由。
据有关记载,南宋嘉定年间即有此庙,明代有重建碑文。从稽山寺,稽山庵之名称亦可知,此寺屡废屡建,颇有变迁,然越民祭祀伯益传统未绝。不禁感叹绍兴文化传统之悠久,禹有禹陵,舜有舜庙,祀伯益之风,今亦仅越存之。
今日之行,大有收获,是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