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军装情
赵书平
军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是绿色的方阵,是金色的年轮。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军装,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诗集,是踊跃的字符,是美丽的乐章。
小时候,每当清明节这一天,父亲就拿出自己的军大衣晾晒。这套军大衣他收藏二十多年,扣子掉了妈妈给缝上,衣料破了妈妈给补上,多次搬家,始终不舍丢弃。母亲心灵手巧,做一手好针线活,父亲看着母亲补军装,就和我们起唱儿歌:“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解放军叔叔随身带,缝补鞋和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迎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的声浪,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历程。
每个战士眼里都燃烧着正义的火焰,心头都充满战斗的渴望。他们抵达预订地点时已是凌晨,战争中的朝鲜大地,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残垣断壁上布满弹痕。零下40℃的严寒,伴随着鹅毛大雪,覆盖着大片大片的战争废墟,场景甚是凄凉。
为了迷惑敌人,父亲他们开始了夜间行军,行军时八斤重的羊皮大衣必须反穿,为的是与雪同色便于隐蔽。在行军中,他们还不时遇到敌机扫射,于是,他们就趴在雪地中隐蔽,确认安全后再继续行军,连续几个晚上急行军后,他们终于抵达了驻防地点。
在一个弹雨纷飞的夜晚,父亲和几个战友刚从战场上下来,他们沿着山梁搜索前进,突然发现一伙鬼子畏缩在山坳里。这时,鬼子也发现了他们,十几张凶狠的面孔和十几个黑洞洞的枪口向他们逼来,面对群敌,父亲和战友们非常冷静,他们乘敌人不备,果断地拉响了手雷的保险栓,眼前的鬼子全都惊呆了,就在手雷即将爆炸的一瞬间,父亲推开战友向后一跳,把手雷扔向敌群,然后顺势滚下山坡。他爬起来继续追赶逃兵,很快又追上了几个鬼子。这次他接受了刚才的教训,毫不犹豫地用冲锋枪扫射,用手雷炸,打得敌兵晕头转向,呱呱乱叫,纷纷举手投降。
父亲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告诉我们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在父亲身上看到了无私奉献和军人的使命与当担。在军营里每天听最多的就是父亲那洪亮声音,看着军人整齐的步伐。
后来,我跟着妈妈一起做为随军家属被带到了部队。初入军营,满目所及,是全新的世界。干净整洁的营区,最先映入眼帘。出门看走路,进门看内务。这是军人的名片,是标准,更是作风和养成。直到今天,我还把被子叠的像豆腐块一样,四方平整,棱角分明;每条边都像刀切一样,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床单洁白,床面平整。因为我是军人女儿。我还非常喜欢绿色的军装 。
我是幸运的孩子,被军营的那道墙呵护,听着嘹亮的军歌和烽火岁月的故事长大的。从小我就对军人的父亲既崇拜又敬畏,他一身绿色的军装对我影响深远。父亲精神饱满,从小就训练我们立正、稍息、左右看齐、四面转法、横排和纵队行进等都做得干净利落,整齐规范。
有一次,学校新年文艺汇演,我是舞蹈队的领舞演员,演出需要一件黄色的军大衣,父亲就翻出他南征北战用了多年的军用毛毯,和母亲在灯下忙了大半夜,一针一线地给我改成了一件黄色的军大衣。我穿着父母亲缝制的军大衣登上舞台,像美丽的小燕子翩翩起舞,温暖幸福。然而,看到父母因连夜为我缝制大衣,憔悴的面容,手都被针扎出了血,我都感动哭了。父亲说:“孩子别哭,我们这一代人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就是让你们幸福快乐地生活!”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 战争年代,军人是一把钢枪,把愤怒的子弹射向敌人的胸膛。和平年代,军人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父亲带领战友们第一时间就开车冲到灾区,冒着余震威胁,抢救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军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然而,就是因为执行这次唐山抗震救灾任务,父亲没有来得及回家看望突发脑血栓病的爷爷,没能和爷爷见上最后一面。后来回家后,望着爷爷的遗像,父亲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父亲离休以后,还是喜欢穿军装,还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父亲虽然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但在他的心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利益高于一切。
那年,家乡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当时父亲已经七十多岁了,患有喉癌,经历了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当洪水泛滥,灾难降临,他立即投入抢险救灾,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暴风雨中他带领大家连续奋战几个小时,修渠筑坝,手磨破了,嗓子喊哑了,终于战胜了洪水。洪水淹没乡亲的房屋及食物,当时父亲也疲劳过度,伤疤疼痛,但他坚持和母亲在烟熏火燎中给几十口受灾群众做饭吃,人们吃着热乎乎的饭菜,流着眼泪说:“感谢您带领我们战胜了洪水!”纷纷夸赞父亲是一个情系人民,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
我望着父亲穿着满身泥水的军装,望着他用疲惫背影换来了人民平安和幸福,望着父亲的那身军装无比坚定地立下誓言,我坚定信念,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
而今,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我们家里还珍藏着父亲的军装。看到那件军装,我们就想起父亲。它代表着责任,象征着正义,蕴含着正直,它是中国脊梁的代言!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中,那一片又一片的绿儿,用生命呵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我们见到了它的光芒!
赵书平,女,1987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先后在校办和学报编辑部工作。社会科学版编辑。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