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游长江三峡
作者:曹群
三峡大坝
——横亘长江的时代丰碑
在华夏大地的腹心,长江巨龙奔腾呼啸之处,三峡大坝犹如一位巍峨巨人,岿然屹立,截断巫山云雨,驯服不羁江水,奏响一曲震撼世界之水电华章。
当第一缕曙光洒向三峡坝体之上,巨大的混凝土结构便被镀上了金色光辉,远远望去,犹如闪耀金光的巨龙横卧江面之上。大坝两侧,群山连绵起伏,像是忠诚卫士,静静守护这座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缭绕山间,给予三峡大坝景区增添几分神秘色彩。江面上,偶有几只早起的水鸟掠过,清脆欢鸣声在旷野中回荡,似乎在为新的一天拉开帷幕。
沿着大坝的观景廊道缓步前行,脚下是坚实厚重的混凝土路面,每一步,仿佛感受到大坝蕴含的磅礴力量。廊道一侧栏杆之上,镌刻有无数建设者名字,这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
来自五湖四海,怀着共同的梦想与使命,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奉献智慧,历经无数日夜奋战,方有这座宏伟大坝横空出世,拔地而起。立于观景台上俯瞰,大坝上游的江水犹如一面巨大平镜,宽广平静。阳光照耀之下,粼粼波光,那光芒耀得眼睛都难以睁开。远处,青山倒映江水之中,山水相连,水天相接,一幅绝美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下游的江水,则如脱缰野马,奔腾不息,穿越大坝的泄洪孔,汹涌澎湃地向下游冲去。巨大的水流倾泻而下,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犹千军万马在奔腾嘶鸣,又似雷霆万钧震撼着大地,令人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威力。
三峡大坝的船闸,更是一座展现人类工程奇迹的水上“立交桥”。一艘艘万吨巨轮如同听话的孩子,静静停靠在闸室之内,等待着水位的升降。随着巨大闸门的缓缓关闭,闸室内的水位开始逐渐上升(或下降),过程平稳有序,令人惊叹不已。透过船闸两侧的玻璃幕墙,可清晰看到水位变化,以及船身随着水位上升(或下降)而逐渐升降的奇妙景象。
当闸室内水位与上游(或下游)持平之后,对面的闸门缓缓打开,巨轮缓缓驶离,继续开启长江之上的漫长旅程。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极其复杂的工程技术与精密控制系统,每一环节必须万无一失,方能确保过往船只安全畅行。
三峡大坝,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的丰碑,更是一个生态与能源宝库。它能有效调节长江水位,在洪水季节,大坝如同一道坚固屏障,拦蓄洪水,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在枯水季节,又能适时放水,保证下游地区的用水需求与航道畅通。同时,大坝产生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输送给全国各地,照亮城市美丽夜晚,驱动工厂机器生产,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原动力。
大坝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曾因江水泛滥而时常遭受灾害的土地,如今已变成了肥沃农田和美丽湿地。各种珍稀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江豚在江水中欢快嬉戏,白鹭在湿地优雅觅食,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夕阳余晖将三峡大坝渲染成了一片橙红。大坝轮廓在夕阳映照之下愈显雄伟壮观,硕大身影投射于江面,仿佛江水亦染成一片火海。此时,华灯初上,坝上灯光依次点亮,与天边晚霞相互辉映,构成一幅如梦如幻之夜景盛图。
行于大坝上,迎着江风,感受伟大工程带来的震撼与感动,不禁涌起对无数建设者们的无限敬意。他们用双手与智慧,创造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峡大坝,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人类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壮举。它见证了中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卓越成就,更向世界展示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勇敢和无限智慧。
在未来的岁月里,继往开来,屹立长江之上,守护这方沃土,为人类福祉和地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着绿色力量。
瞿塘峡
——雄奇险峻之长江奇景
长江三峡,胜景无数,瞿塘峡如一枚耀目明珠,闪耀其独特迷人的光辉。
踏入瞿塘峡,首先被两岸绝壁深深震撼,陡峭山壁直冲云霄,仿佛天神用巨斧将山脉劈开,裸露的岩石层层叠叠,呈现各种奇特形状,像凶猛巨兽,似沉思老者。山壁上的纹路犹如岁月刻痕,诉说着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在阳光照耀之下,岩石的色彩斑斓绚丽,深沉的褐色、冷峻的灰色,还有几缕因矿物质而形成的赤红色,宛如一幅幅天然油画。
峡中江水汹涌向前,如万马奔腾,涛声震耳欲聋。湍急水流携带巨大能量,撞击江中礁石之上,溅起数米高的白色浪花,恰似千堆雪。江水打着漩涡,以锐不可当之势向东奔涌,磅礴气势令人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江面上,时有飞鸟掠过,在风浪中勇敢穿梭其间,与这浩渺江水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和谐画卷。
瞿塘峡的云雾更为其增添一抹神秘色彩。清晨,薄雾如轻纱缭绕于山间,山峰在雾中半遮半掩,如梦如幻。随着太阳升高,雾气渐散,瞿塘峡像一位刚刚揭开面纱之佳人,悄然展露绝美容颜。时而,云雾又会在江面上集聚,船只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的行舟,给人以无限遐想,飘得很远。
瞿塘峡,集自然之奇、历史之韵、文化之美于一体,是长江的瑰宝,更是人类心灵深处对壮美山河向往的归宿。每一位亲访者,皆会被雄奇险峻所折服,被深邃内涵所打动,带着对大自然敬畏与赞美的心情,久久不愿离去。
白帝城
——历史与诗意的不朽交响
行至著名的白帝城,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座古老的城池雄踞江畔,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三国时期,刘备托孤于此,那段充满智谋与情感纠葛的历史故事,仍在空中荡气回肠。城中建筑古色古香,红墙青瓦在绿树掩映之下别具韵味。站于城楼之上眺望瞿塘峡,江景尽收眼底,“夔门天下雄”,壮丽景象令人叹为观止。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相接,江面船只来来往往,描绘出水墨佳品。
在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口,北岸的白帝山之巅,白帝城宛如一颗古老璀璨的星辰,傲然屹立于岁月长河之中,俯瞰滔滔江水奔腾东去,见证无数兴衰荣辱,散发着历史与文化交织的独特魅力,历久弥新。
晨曦初露,金色的光辉洒在白帝城的每一寸土地,为这座千年古城披上一层神秘庄重面纱。沿着蜿蜒山路拾级而上,两旁草木郁郁葱葱,沾满了清晨露珠,在阳光映照之下闪烁着晶莹光芒,诉说着往昔故事的精彩。江风徐徐拂来,带着江水的湿润与凉意,吹散一路疲惫,顿时心灵也随之沉静。
行至白帝城的城门之下,厚重城门犹如一位历史老者,默默无言却饱含深意。城门由巨大石块堆砌而成,石块上的纹理历经风雨侵蚀,依旧清晰可辨,仿佛是岁月镌刻的密码,记录着这座城曾经的战火纷飞与繁荣昌盛。城墙上的青苔,像是忠诚的守护者,年复一年蔓延生长,为古老的城墙增添般般生机与绿意。抬头仰望,城门上方的匾额“白帝城”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在阳光照耀之下熠熠生辉,不禁遥想当年这里的盛景,或许威风凛凛的将领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出入此门,亦或儒雅的文人墨客于此驻足,为眼前的壮丽景色吟诗作赋。
走进白帝城,踏入了历史的时空隧道。城内建筑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白帝庙庄严肃穆,坐落城中,红墙黄瓦在绿树翠叶映衬下格外醒目。
庙内香烟袅袅,供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三国英雄人物塑像。刘备塑像面容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与期望,还沉浸在托孤的凝重氛围之中。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态自若,智慧与儒雅之气尽显,不禁想起他在蜀汉政权中运筹帷幄、鞠躬尽瘁的不朽一生。
明良殿内,一幅幅精美壁画生动描绘着三国历史故事:桃园三结义的义薄云天,赤壁之战的惊心动魄,白帝托孤的感人至深,每一幅皆是无声的史书,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娓娓道来,令观者身临其境,感受着千百年前英雄豪杰们的豪情壮志悲欢离合。
站在白帝城的高处,凭栏远眺,夔门的雄伟壮丽尽收眼底。长江之水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穿过夔门。狭窄的江面犹如一把利刃,将高耸入云的两岸山峰劈开,江水在峡谷中呼啸而过,涛声震天,激起层层白色浪花,恰似千堆白雪。两岸山峰陡峭险峻,绝壁千仞,怪石嶙峋,如利剑直顶云霄,似仙女亭亭玉立,像猛兽潜伏欲出,形态各异,鬼斧神工。
云雾缭绕在山峰之间,时而浓密如幕,时而轻薄似纱,给夔门增添几分神秘莫测之韵味。当阳光穿透云雾,洒在江面之上,江水波光粼粼,金色光芒与白色浪花互为交织,构成一帧帧如诗似画的美景,这便是“夔门天下雄”的震撼与壮美,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磅礴力量与神奇造化。
白帝城,不仅是一座历史丰碑,更是诗意的殿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传颂千古的诗篇。诗仙太白曾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他在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时的狂喜与畅快,将白帝城的壮丽景色与自己心境完美融合,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中国诗歌的浩瀚星空。
杜甫亦于此留下诸多佳作,登上白帝城,望着滔滔江水与破碎山河,心中满是忧国忧民之情:“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描绘白帝城在风雨飘摇中沧桑凝重。每一诗句,饱含着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感同情。
刘禹锡曰:“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借古喻今,他站于白帝城的历史遗迹上,感慨着朝代的兴衰更替,深沉的历史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浩瀚诗篇如繁星点点,镶嵌在白帝城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城在岁月流转中始终散发着诗意的光辉,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座永恒的精神坐标。
夕阳西下,余晖将白帝城染成金黄一片,整个古城在一片温暖宁静的氛围之中。江面上波光粼粼,归巢的鸟儿在空中飞过,发出清脆鸣声。
此时的白帝城,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夕阳余晖中静静回味着过往的辉煌与荣耀;更像一位智者,默默向世人诉说历史的变迁与人生哲理,见证了岁月流转,朝代更迭,英雄的崛起与陨落,仍旧坚守在这里,守望着长江,守望着历史,守望着那永不磨灭的诗意与文化传承。
作者简介:曹群,女,出生于1971年,贵州省贵阳人。曾从事计算机行业,性格开朗、热情。兴趣广泛,喜爱文学、写作及摄影,热爱运动、旅游。热衷于公益慈善、助人为乐。期望以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到更多的人,服务于社会。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