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恩新-历经五年巴黎圣母院浴火涅槃重生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网、央视网12月7日晚间发自巴黎最新消息,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塞纳河畔,始建于1163年的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地标建筑一一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4月15日,那场“烧在整个法国心上”的大火中受损严重后。经过法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方齐心协力的五年修复,终于当地时间12月7日,以全新的面貌重新矗立在塞纳河畔。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来自全球的万名宾客,为巴黎圣母院举行隆重的重新开放仪式,并将于12月8日正式对公众重新开放。
资料显示,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兰西共和国巴黎市中心城区,地处塞纳河中央西堤岛上,与巴黎市政厅和卢浮宫隔河相望,为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是基督教支派天主教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法国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地标建筑。
巴黎圣母院平面东西向长十字布局,是拉丁十字式的哥特主教堂形制,其主立面朝向西北偏西,后殿朝向东南偏东。总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总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内部有五个纵舱,包括一个中舱与两侧各两个翼舱,十字的顶部是祭坛,十字长翼是圣母院长方形主殿。建筑的西立面是两座对称的钟塔,东端是圣坛,中部上方矗立着高达96米的标志性尖塔。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本体的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及堂内珍藏的大量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法国巴黎的象征,世界主流宗教基督教圣地。
1862年,圣母院被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列入法国遗产纪念碑清单。1991年,圣母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4月15日,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起火,大火导致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2024年12月8日,修复后重新对外开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重生后的巴黎圣母院有哪些令人惊叹的变化吧!
尖塔顶部新的镀金公鸡像,拥有一双火焰形状的翅膀,宛如一只涅槃的“凤凰”。它的内部还藏有一份写有2000名参与修缮人员名字的羊皮卷轴,以纪念他们的贡献。
巴黎圣母院的木质屋顶被誉为“森林”,由约1300根古橡木梁交织而成。大火后,修复者遍寻法国数千棵橡树,手工打磨,织就了新的“森林”。新屋顶不仅复刻了历史原貌,还增添了喷水装置与隔离层,提升了防火性能。巴黎圣母院三分之二的屋顶在2019年的大火中被毁。图为今年5月,工人们正在搭建新的屋顶。
大火中,屋顶坍塌导致中庭拱顶严重受损。修复团队使用原始石材替换或修复破损,同借助3D扫描与数字建模,确保每一块修复石材都能精准对接。如今,拱顶重现昔日庄严,交叉拱的设计依旧错落有致,细致雕刻在光影间闪烁。
主殿内部:从阴霾中绽放新生。五年前,经历熊熊烈焰,巴黎圣母院主殿一度陷入昏暗。五年后,经年累月的污垢和烟尘被彻底清除,42000平方米石材饰面翻新。如今,在灯光的加持下,浅色卢台特石灰岩露出数百年前的本来面貌,墙壁、柱子与彩色玻璃重现往日风采。
雕塑艺术品焕然一新。五年前的大火烧毁了中世纪的屋顶桁架,铅制屋顶熔化,大管风琴被有毒灰尘覆盖。经过多次拆卸、清理与调试,8000根音管被再次奏响,调音师靠人耳校准,让其浑厚音色再次悠扬。
日光穿过高窗,奇迹般幸存的玫瑰花窗格外鲜艳耀眼,红、蓝、紫的光线,照亮了这座石头森林的每一个角落。
祭坛装饰被重铸安装,壁画、雕塑和工艺品摆件恢复了往日的庄严。
中殿入口,崭新的洗礼堂与整齐排列的1500把橡木椅静候着每一位来客。
科技织梦 古韵新生。历时五年,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00多名能工巧匠和专家参与,耗资近7亿欧元(约折53.5亿元人民币),巴黎圣母院的重生,不仅是建筑的修复,更是文化的复兴与技艺的颂歌。
曾经三次参观过巴黎圣母院的笔者志清认为,最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修旧如旧”功不可没。虽然现实中的圣母院无法完全恢复如初,但,现代数码技术,让巴黎圣母院得以永久保存。2015年,艺术史学者安德鲁·塔隆利用激光扫描,记录下巴黎圣母院超过10亿个数据点,为其打造了一份详尽的数字档案。正因为修复团队据此构建出3D动态BIM模型,让修复后的巴黎圣母院的每一砖一瓦、每一处细节都如同在虚拟世界中栩栩如生。为此特赋《睿恩新》为评为纪。
巴黎圣母涅槃葺。
穹顶靓、纳河攀级。
万千人、涌集倾城,
诗乐起、夕阳添熠。
浴火曾经殇泣。
不忍睹、燎烟残壁。
五年辛、复旧翻新,
借数码、全球共力。
一一2024年12月8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