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才的艺术家
——三访李苦禅先生大弟子著名画家张培公先生
与李苦禅大师弟子、中国美协会员、著名画家张培公先生合影
💐走近演讲家张培公💐
我不知道演讲家的确切定义,也不能对一些演讲家枉加评论,但我也数次参加各种大赛,对演讲者的素质也常常说三道四。然而张培公或许不怎么参加类似的活动,但他曾长期从事教学活动。当我把培公写为演讲家的时候,绝非刻意打造,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如果不是我耳闻目睹,我不会对张培公作如此评价。
老实说,我与培公先生经常见面,但每次与他接触交流,都能感受他如数家珍、妙语连珠的述说,还有他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辨能力,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那激情满怀的表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而培公的“演讲”无时无刻不体现在其中。
有朋友曾同我这样说:培公的演讲无时没有,无处不在,哪怕是茶余饭后同他聚在一起闲谈,哪怕是外出的旅途上有感而发,他都会给人留下演讲者的深刻印象。他常常会就一个所关心的问题或几个感兴趣的问题,巧妙地运用和发挥语言上的优势,表达着他的观点和主张。
记得第二次与培公相见是在他的画室。那时他正在创作一幅花鸟画,身边两个朋友与之在交流。我发觉,即便是同朋友间的交流,他也绝不放下手中的笔,有时手里挥着笔颇为动情地参与交流,而每当他激情“演讲”的时候,他人便是听众和观众,而他的观点和主张又往往能被他人所接受。
后来几次拜见张培公先生时,我们海阔天空地谈了许许多多。谈文学、谈历史、谈做人、谈做事,更多地谈的是他的艺术人生、他的成长历程、他的追求与奋斗的足迹。他在讲述这些的时候,也始终带着表情,带着激情,而且总是慷慨激昂、声音浑厚,颇有感染力,他似乎能调动起我的每一根神经,他让我热血沸腾、精神振奋、让我忘记疲劳、忘记时间……
💐走近演奏家张培公💐
张培公不仅精于诗、书、画、篆刻等,还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演奏家,尤其是京胡演奏、伴奏可谓炉火纯青。他的演奏技艺来自他执著的追求、浓厚的兴趣和天赋的悟性。他的演奏常被电台、电视台录音播放,据说他精通诸多种乐器,而最突出的当属京胡了,且在这方面造诣颇深。数十年来,他常常是走到哪里都是手携画笔、肩背乐器,既书法、绘画,又演奏,颇受人们的喜爱。而每次只要他登台演奏,可以说曲曲不凡,常常引起不小的轰动,因而他被人们誉为“多才的艺术家”、“全才的艺术家”。
我在拜访张培公的过程中,发现在他的家中除了各类书画方面的书籍外,还在墙壁上挂着一排各种各样的乐器,其中京胡就有10多把。见此情景我感慨万端,当然其中也有我也是个京剧爱好者的因素。培公听说我也挺喜爱京戏,便从墙壁上取下一把京胡,只见他情绪饱满、兴致正浓,边哼哼京戏的曲调,边调试胡弦,他动作娴熟、操作自如,一曲曲优美的现代京戏飞进我的耳畔和脑海:从《沙家浜》中的“智斗”到《智取威虎山》里的“打虎上山”,再到《红灯记》中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演奏得都惟妙惟肖、优美动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难以忘怀的记忆。当我伴着夜色离开培公的家时,耳畔仿佛仍回响着他那优美动听的弦音……
💐写在后面的话💐
采访张培公并完成这篇不算长篇但也不简短的访谈,让我的感慨颇多、颇深。张培公作为一位艺术家来说,他的多才多艺是有目共睹的,他淡泊名利、性格旷达,胸襟宽广、热情豪爽,他在用丹青妙曲书写自己的艺术人生。有位老画家称培公“五艺通透,厚积薄发”,我更深有同感。
那位老画家对培公先生有过这样的赞语:初识培公,以戏会友,听其操琴,执工执令,弦音不同凡晌、音律行走之间,如一股清泉流露出阳春白雪,脱腕而溢的书卷气,沁人心脾,自思有故,莫得其解。
再会培公,知其庐山真貌。漫道琴音如故,却是同道中人。继而观其画、赏其书、听其吟、识其印、聆其弦,不禁令人汗颜,以此五艺集于一身者,实在难得。
那位老画家还说到:国粹绝妙,博收广览,融会贯通。巧借他山之石攻玉,先垒石拾阶而上,后一览众山具小,已成定理。京剧如此,书画也如此,任何真才实学均如此。观其画可悟其人,培公深知年中秘笈。培公作画,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痛快淋漓,超然简朴之下,透出耐人寻味的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