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施然 画
——读柏桦《关于张爱玲的微电影》
张媛媛
诗人柏桦将他在2010至2020这十年间所写的与张爱玲有关的九首诗汇成一组,命名为“关于张爱玲的微电影”。对于这组诗而言,“微电影”的拟喻是恰切的,它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组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双重碎片化的特质。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一个微小的电影切片,影像与对话的蒙太奇拼接重叠,以独特的叙事节奏与情感张力营造出一种令人眩晕的效果。
此处的“碎片化”一词绝无贬义。在歌德所处的语境中,“文学是碎片的碎片”(《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因为那时发生与道出的诸多事物中,仅有极少数有幸被写下,而即便被记录下来的内容,能够历经岁月洗礼、得以保存至今的亦是凤毛麟角。有志于文学的人,就像《哈扎尔辞典》中描绘的捕梦者那般,从历史的消逝中收集到无数失落的瞬间、时间的残片或诗意的断章,这些碎片曾在过往被人们反复使用过——每一次的引用或重复都会成为接近或邀约永恒的媒介。正如批评家耿占春先生的洞见,“碎片比完整之物更具有魔力”。
随着媒介的更迭焕新,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趋向复杂与碎片化。在这一语境中诞生的微电影便是一种企图占据碎片化时间以呈现丰富内容的艺术形式。一方面,微电影受限于时长,难以全面铺陈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但它却能以精巧的情节切片或对话摘录作为钥匙,激活记忆、通往想象或者开启某种神秘体验;另一方面,微电影在视听元素与时空转换的巧妙融合上,天生携带一种令人目眩神迷的特质,以对感官的直接诱惑生成偶然的迷醉。柏桦这组以“张爱玲”为核心的诗歌,便具有这种微电影的质地。
张爱玲是一个仿若活在电影中的传奇。她的文字与生命共同构成一种别样的“惊艳”,如胡兰成所说,“她的横绝四海,便像数学的理直,而她的艳亦像数学的无限。”柏桦的诗歌意欲书写的便是她的惊艳——强烈的爱与恨,细腻的情与思,恍惚的美与幻想以及围绕“食色性也”展开的种种。他以一种独特而细腻的味觉想象力,巧妙地接近张爱玲的感官,与她的笔触相映成趣。那些具体的食物意象,如同一片片拼图,共同组合成一方斑斓世界。比如,在《永嘉,1946——读<异乡记>,记张爱玲》一诗中,诗人援引了张爱玲《异乡记》中的妙句:“我们的旅行是一路吃过去的,如同春蚕食叶……”。《异乡记》是从张爱玲残缺结尾的手稿中打捞出来的、未竟的遗作,记录了她从繁华的上海一路颠簸至温州永嘉乡村,寻找爱人胡兰成的心路历程与沿途见闻。对于那场颠沛流离、断断续续,充满波折的奔袭,张爱玲以她特有的风格,写出人类奇异的幽默,也写出一种华丽的苍凉。而让诗人久久萦怀的,许是文字寄托于味蕾的记忆。读到张爱玲写农村杀猪的场面,诗人联想到直接吃的猪头、猪拱嘴、猪耳朵……读到张爱玲夜宿永嘉县党部,诗人罗列出柜台堆放的储粮:木耳、粉丝、笋干、地瓜、年糕……读到张爱玲的《金锁记》,诗人的笔端便浮现出猪油烧鱼、红茶水与起司蛋糕……读到张爱玲笔下那些传神的比喻(如“某病态的男孩黄得像一块猪油”),诗人将人生中的诸多坐标定格于重庆的牛尾汤、鸡、老豆腐汤与老鸭汤……恰如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被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的味道唤醒的童年记忆。
柏桦的这组诗歌巧妙地构建了一种多层次的对话框架,他不仅与张爱玲展开了跨越时空的深刻交流,还细腻入微地与张爱玲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进行着心灵的触碰,乃至巧妙地借助虚构形象为媒介,实现与现实生活中的友人或知音对话。巴赫金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话,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存在一种对话关系,它要同前代对话,要同本时代对话,同时还要与后代对话。一部文学作品或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持续地在人们心中激起涟漪,不仅因为它拥有贴近现实的丰富内容,更因为它蕴含着待发掘的潜在意蕴,这些意蕴随着时光流转不断被唤醒,不断被赋予新的解释与理解。柏桦以文字精心编织了一部微电影,让张爱玲及其笔下的人物在眩晕的对话中,重新确认生命的活色生香、噬心刻骨,重新阐释生活的恍惚、惊艳与神秘性。

张媛媛,蒙古族,1995年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诗歌与评论见于《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刊》《当代·诗歌》《作品》《青年文学》《江南诗》《诗探索》《上海文化》《当代作家评论》等。著有《耳语与旁观:钟鸣的诗歌伦理》《过敏源》。
附 :
柏桦
关于张爱玲的微电影(9首)
重逢
——对话小团圆
邵之雍说“你脸上有神的光。”
善于低头的九莉说“我皮肤油。”
他又说“你的眉毛很高。”
她心想“你的眼睛倒是非常亮。”
和平运动里张恨水的书好看吗?
你说的魍魉世界还是金粉世家?
瞧,好奇心总让我们保持初心
那就让我们在昏昏灯火里重逢
记忆中的男女因感激以身相许
记忆中的“乳房太尖,像假的。”
可“张牵,张招”都好听啊!
都是我给你取的姓名,你逃得过!
“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别担心,好色死去,好色的美活着。
2010年10月16日
永嘉,1946
——读《异乡记》,记张爱玲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谢灵运《游南亭》
委屈含着长恨,但亦忘得飞快
看“我们的旅行是一路吃过去的,
如同春蚕食叶……”在永嘉
乱山赤红、草木惨绿
小小的县党部安静若寺院
一坛酱油的气味欲上人衣来
对不起,我在这里有点恍惚
是因为我在妖艳的国旗下
吃了一顿晚饭,还是因为
我想起了前两天看见的景色:
“完全失去了毛的猪脸,
整个地露出来,竟是笑嘻嘻的。”
“斤——公——斤——公”
又是什么声音?什么狮子舞?
明天是元宵,“那是中国人
全民族的梦”,我要看……
至少我对自己看得很清楚
我看上去是累了,不是老了
2011年5月1日
永嘉猪头
——与张爱玲对话
永嘉猪头从滚水中冒出来。
张爱玲说:它毛发蓬松松的,
像个洗了澡的小孩子。
而我却说:它是老还小的佛陀呢
只是眼睛更小些,
身子更肥嘟嘟些。
“猪头割下来,嘴里给它衔着
自己的小尾巴。”
张爱玲心里很怜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猪嘴也可以衔着梨
苹果、蕃茄或香蕉……
而我想到的却是直接吃
猪头、猪拱嘴、猪耳朵……
2011年5月2日
异乡记:问答张爱玲
——赠李商雨
未晚先投宿,她从楼窗口看见石库门天井里有一角斜阳,一个豆腐担子挑了进来。里面出来一个年轻的党部职员,穿长袍,手里拿着个小秤,揭开抹布,称起豆腐来,一副当家过日子的样子。
——张爱玲《小团圆》
忆昔年我曾在永嘉县党部住过一宿
那房子静静地沉浸在晕晕的夕光里
柜台上的物资可真是堆积如山呀!
木耳、粉丝、笋干、地瓜、年糕……
一切都是慢的,兰成,连政府到此
也只能潜龙勿用,悄悄做一份人家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难道不是吗?
你早已预见了我们不祥的未来——
我到底在害怕什么呢?怕火车站
那头戴小钢盔且不知疲倦的破晓?
怕油腻腻的抹布?油腻腻的桌面?
油腻腻的饭碗泡上来的黑酽浓茶?
你的脸,我们的脸,我怕,我怕
我怕那张永远油得发亮的大黄脸
它会不会沉沦?在漆园,我们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2011年8月21日
重庆的汤并听张爱玲说
一
重庆有个少年小时候喝牛尾汤
长大了,每逢立夏吃一碗鸡汤
还有个青年秋天在解放碑长跑
他人品寡淡,钟情于老豆腐汤
而今人人在冬灯下满怀了春心
晚年,忙中有静,只喝老鸭汤
二
吾国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吗
衣服脏到极端就有了一种明亮
看某垂死的女人冷白似大蜘蛛
某病态的男孩黄得像一块猪油
张爱玲说起这些多么噬心刻骨
但我们并不害怕血与肉的人生
2012年12月31日
张爱玲在上海,1943
有1943年的金锁记①
就有紫榆百龄小圆桌
就有猪油烧鱼的韵味
就有喝不尽的红茶水
天阴阴,无言也无思
人疲乏、人将息、人过冬
可谁都无须捏一把汗
那是个有月亮的夜晚……
看,上海,空虚好大
你就吃很多起司蛋糕
你就打开电台听声音
你就不停地走来走去
要么坐上暖和的马桶
便秘,半小时一小时
注释①:《金锁记》是张爱玲的小说,写于1943年10月。说句题外话,我并不喜欢此篇“政治正确”的小说。
2013年1月2日
关于张爱玲的微电影(三个片段)
沪上义薄晚秋天,寂寞裁衣后,宜于我出场
真好啊,镜头紧跟我步入图书馆的小楼
我暗自打量我的样子:我要坦露好的一面,
对坏人;对好人,我又天然流露坏的一面。
这一矛一盾都是我,吝啬和舍得也是我,
我不爱孩子只爱老人,你一惊一乍看不到我
多少东西令我厌恶,伤兵、罗汉、抹桌布……
我喜欢的东西则更多,浓茶、口红、汽油味……
对于人生,我已在永嘉识得:县党部的豆腐,
脸盆架下的酱油,大方格小方格编成的篾篓……
“牛!我是维桢!这是一切童话的精髓。”①
说这些你们懂吗?我对这一切有一种依恋
尤其是南京!“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
外面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② 兰成,
后来那温州城仍像含有珠宝在放光吗?
而尸体可怕,梦为鱼化为鸟,又何乐如之
真快啊,我的晚年,我最后的洛杉矶生活
是虱子还是罐头食品硬化了我的血管?
注释①:“牛!我是维桢!这是一切童话的精髓。”见张爱玲《异乡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第97页。
注释②:“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见胡兰成《今生今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65页。
2015年3月21日
两种美
一美,民国张爱玲。
二美,共和国卞之琳。
——柏桦
一
爱玲,民国之美在永嘉一担豆腐里吗?①
我想,也在一句无名氏的古诗里——
你听:“县古槐阴细,官清马骨高。”②
可又有人说,马上人肥,树下人瘦。
普天下“做官就是荣誉,就能骑在马上”③
(写这句诗的人是谁?听说与你比肩)
乘肥马,衣轻裘。马上谁家白面郎?④
二
弥天之云起于肤寸,山巅晴空下有个
峨眉计划——共和国之美在三线建设!⑤
黎明回忆了:怎么,土木工程师要抒情?
柴油拖拉机正轰开佛光穿越校园水泥地。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⑥
卞之琳!我们刚刚向水库工程献完礼
就踢过了山头见平川,从冬天踢出来春天⑦
注释①:劈头第一行说民国之美来自一担豆腐,请读者参见张爱玲《异乡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第92页,最后一段。顺便说一句:此诗两种美,第一部分的美是张爱玲笔下式的美。第二部分的美是卞之琳笔下式的美。
注释②:“县古槐阴细,官清马骨高。”也有人认为另有一个版本,出自欧阳修《六一诗话》:“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
注释③:“做官就是荣誉,就能骑在马上”见陆忆敏诗《沙堡》。
注释④:“乘肥马,衣轻裘。”出自《论语》。“马上谁家白面郎”,见杜甫诗《少年行》。
注释⑤:“三线建设”,指的是一场从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内地省份进行的一场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电力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地区是一个军事地理概念,包括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其核心地区在中国西北地区(包括现在的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和中国西南地区(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其开始的背景是越南战争的升级和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军事攻势,以及中苏交恶和两国间的小规模武装冲突。(来源维基百科)正是在以上背景下,1971年,西南交通大学从河北唐山迁往了四川峨眉山。
注释⑥:“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是当时“三线建设”的重要口号。
注释⑦:“踢过了山头见平川,从冬天踢出来春天”,见卞之琳诗《从冬天到春天》。
2015年3月31日
黄娟看到了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恐怖与痛苦的表情过了一个程度,就有点笑容。”
——张爱玲《赤地之恋》,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第95页。
北方的往昔
历经了多少神奇,
天空到底是不是空的?
那倒吊起来的地主婆
倒使空的天空显得充实,
地主婆在笑,她的痛变得超脱了?
黄娟继续看她那倒挂下来的头,
微风吹过她肥粽子的尸体。
看完“吊半边猪”
黄娟终于来到让人平静的田野
突然,她拉了一下刘荃的手:
“看那是什么?辗地滚子?”
不远处那布条上黏着些东西
不成片又不成缕,
那大概是地主韩廷榜的皮肤
还有他那被扯烂的红鲜鲜的肠子……
说明:本诗材料来自张爱玲小说《赤地之恋》,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第94-100页。地主婆死于“吊半边猪”,地主死于“辗地滚子”。
2020年4月17日

柏桦 杨典2011年夏摄于西南交大柏桦住所
柏桦,1956年1月生于重庆。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诗集及学术著作多种:《望气的人》、《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风在说》(英文诗集)、《在清朝》(法语诗集);《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诗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蜡灯红》(随笔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白小集》(随笔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竹笑》(诗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夏天还很远》 (诗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曾获安高(Anne Kao)诗歌奖、《上海文学》诗 歌奖、柔刚诗歌奖、第五届“红岩文学奖”。2016年4月,获羊城晚报“花地文学奖”。获第九届四川文学奖。获首届东吴文学奖。

让我对南方的钟情
成为绝世的传奇
——西渡
南方诗歌编辑部
顾问:
西 渡 臧 棣 敬文东 周 瓒 姜 涛
凸 凹 李自国 哑 石 余 怒 印子君
主编:
胡先其
编辑:
苏 波 崖丽娟 杨 勇
张媛媛 张雪萌
收稿邮箱:385859339@qq.com
收稿微信:nfsgbjb
投稿须知:
1、文稿请务必用Word 文档,仿宋,11磅,标题加粗;
2、作品、简介和近照请一并发送;
3、所投作品必须原创,如有抄袭行为,经举报核实,将在南方诗歌平台予以公开谴责;
4、南方诗歌为诗歌公益平台,旨在让更多读者读到优秀作品,除有特别申明外,每日所发布的文章恕无稿酬;
5、每月选刊从每天发布的文章中选辑,或有删减。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元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二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三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四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五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六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七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八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九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十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十一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十二月目录
余怒|《喘息》诗选10首
木郎|一生人从未抵达
Love | 必须让神圣之言浸透
谈炯程|《站台》诗选10首
史云彥|橘色的马
“他山诗石”:陈子弘 译 |韩江 诗选8首
“诗歌现场”:严欢&任相君|任相君与他的“媒体人诗歌”
“黄金台杯”第三届南方诗歌奖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