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
文|吕海玲
叔父出生于1953年,50年代的中国北方的乡村还是贫困落后的,他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毅力和智慧。听奶奶讲,他小时候身体瘦弱,干体力活时没有力气,糠和着野菜的吃食常常让他掉眼泪。在求学的道路上,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从村里小学一路走到了党校干部学校,走上仕途,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
叔父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也就是我的父亲,下面是两个妹妹我的大姑小姑,叔父和两个姑姑很小就跟随爷爷奶奶进了城里落户生活,他们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叔父不仅读书努力,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也表现出色,历任多个重要职务,从铁合金厂到黄河电石厂任职厂长的几年里,我每到放了寒暑假就到叔父所在的工厂里实习,磨练自己,是跟随在叔父身边时间最多的一个子侄,叔父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对工作、做人、处事都很谨小慎微一丝不苟,勤勉敬业,忠诚于党的事业,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的叔父,一个平凡却伟大的人,更是我心中永远的楷模。他的一生充满了奉献与坚韧,尤其是在家族中孝顺与担当。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召着整个家族的人。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叔父就是一根定海神针,如同一只头狼,默默守护着整个族群的生死兴旺。
叔父的孝心尤为令人动容。在爷爷半身瘫痪的那段岁月里,叔父带领两个姑姑毫无怨言地照顾了爷爷十五年如一日。无论是日常起居的细心照料,还是在病榻前的温柔陪伴,叔父都做得无微不至谨小慎微,为爷爷洗澡刮胡子泡脚,请专业按摩师定时上门给爷爷做按摩防止肌肉萎缩,为了爷爷的健康,特意租了一楼的平房在春夏秋晒太阳遛弯。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爷爷度过了生命中安详的晚年岁月。爷爷二次发病去世,他又继续照顾奶奶,事无巨细。每次回去看望奶奶我都会小住几日陪伴奶奶,奶奶总是在我面前唠叨“你小爸爸太细心了,路面上有个小坑他都会不停的嘱咐要绕着走要看着脚下要小心,我有时候烦他太仔细,也心疼他太操心,”“只有疼爱我的人才不厌烦的唠叨我、叮嘱我、操心我!”“我这个儿子是没白养,孝顺,没得说”“我知足......”直到奶奶离世,嘴里念叨的都是叔父对她的好。这份孝心,不仅彰显了他对长辈的尊敬,生为人子的责任,更为我们晚辈树立了榜样。
叔父最让我敬佩的,还是他对我们晚辈的付出。从我记事起,我和弟弟妹妹读书工作成家他都一直在操心在奔波在帮助扶持我们,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用他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排忧解难。他经常告诫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踏实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特别是对我,虽然是个女娃娃,叔父在我的整个人生中都付出了时间精力金钱和人脉。叔父对我人生观启蒙起着重大的影响,小时候我的个头都挡住了叔父的视线还经常坐在他自行车的横梁上,渐渐懂事的我虚伪又好强,有机会做叔父的公车时总是抢着坐最前面的位子,叔父看透了我的小心思,有一次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的说“经理是干出来的,不是装出来的,你要踏实做人,本分做事,胡思乱想是不现实的。”年少不知自己的无知,直到我自己注册了公司,才真正明白了叔父的这句话。
为了帮助我读书,即使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也总是想方设法地为我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叔父每个月都会准时送生活费给我,还带我出去吃好吃的改善生活,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还不忘鼓励,我知道那些给我的生活费都是叔父婶娘省吃俭用省下来给我的,来之不易。所以,从入学到毕业我从来没有补考过,我一直时时告诫自己要努力,交钱补考我就对不起叔父。直到我步入社会、成家、为人妻为人母,生活中工作上,叔父都一直是苦口婆心的教诲着,孜孜不倦父爱如山。
叔父的胸怀和大爱还体现在他孝道传家上。奶奶去世,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出殡前一天晚上念大经上座,要给故去的亲人送物品添衣服,叔父列了所有爷爷奶奶辈亲朋好友邻里的名单,统一买好了一切物品,逐个打电话通知那些已经故去老人的儿孙来祭奠亡人。那天来了很多人,大家在一个场地祭拜各自家里故去的亲人,场面甚是宏大壮观,我想在天堂观望的吕氏祖先和爷爷奶奶心里一定是欣慰欢喜的,为有这样的后辈而骄傲自豪。
奶奶的送葬仪式上,连日的劳累和悲伤叔父眼窝深陷,嘴唇干裂,我抱着奶奶的遗像,紧紧跟随在他身边,我们走在最前面,跪拜时叔父起身艰难,我拉他站起来,一路上,叔父的身体轻飘飘的,脚步踉踉跄跄的,我看见他的眼泪不停的流下来砸在孝衣上落在地上,分明他在撕心裂肺的哭,却一点声音也没有。我呜呜的哭着,眼泪落在了遗像上奶奶的脸上。
送葬结束,叔父提前告知大众,只坐席吃喝不收一分钱礼金,以示酬谢。叔父还安排将爷爷奶奶生前较好的老朋友老邻居都一一上门请到餐厅入席,坐在单独安排的包间里,都是八九十岁的垂暮老人,吃完饭又逐一安然送回家。叔父的举止于我是震撼的,也让我敬佩不已,我与爷爷奶奶的感情深厚,驾鹤西去能得如此厚德厚福我也是感恩叔父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份厚重的德行,每一个子孙都得到护佑。
叔父的另一个行为更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将爷爷奶奶居住的老宅子给了父亲居住。我在外地,当父亲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眼里涌出了眼泪,当下,解决了我们家的一些家庭内部燃眉之隐,父亲也得以颐养年老安度晚年,这份恩情,于我们姊弟,都是感恩。
去年春节,叔父举办家宴,在一家很有名气的餐厅预订了一个很大的宴会厅,让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增进感情共享天伦之乐。
厅里摆着一大一小两张圆桌,开满牡丹的地毯像踩在云朵里一样的松软,大桌能容纳三十多人就坐,三代人齐聚一堂,晚辈们都给叔父敬酒,我一直担心叔父会喝多,时不时偷看,叔父则豪迈的喝着,像个将军,吃饱喝足后,有聊天的、唱歌的、陪孩子玩游-戏的,其乐融融,只有叔父一人在角落的沙发里斜躺闭目醒酒。一直玩到傍晚,又点了小揪面吃了,才各自散了回家。家宴,不仅维系了家族的和谐与团结,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与力量。
叔父所有的大爱都离不开婶娘的支持。一人行善,全家得福,这个人就是母亲。
如今,叔父已经退休,坚持读书看报,也有时间摆弄自己爱好的石头。叔父的儿子,和他一样的优秀,研究生毕业考取了公务员,和叔父一样的严谨,谦逊诚恳。长辈们已渐渐变老,光环在悄悄隐退,盼望着弟弟们快快成长。传承,是人生的另一种希望。
岁月如歌,叔父的坚韧和奉献,深深地影响了我。他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孝道,什么是责任,叔父的慈爱与担当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感谢叔父,感谢他为我所做的一切,他是我心中最敬爱的人。
叔父的一生,是对责任和担当的最好诠释,而在我心中,有一种深沉而无声的力量,那便是叔父的大爱。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言:“谢谢火焰带来的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个执灯的人,他正坚韧地站在黑暗当中呢!”叔父,便是那个为我们执灯的人,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