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实达中学的副校长宋文静,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学校在建设“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新文化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原来会议是安排边国玺校长做《学校品牌建设》的分享,他因有事,临时做了调整,由我来分享。我跟大家说明一下,我可能无法复制边校长的风格和深度。我从教18年,一直在一线工作,就结合孟国泰先生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侧重分享实践中的细节和学生个体的成长故事。
近几年,我们学校一直践行孟国泰先生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这一理念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与提升实现全面发展。以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创新努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的教学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是个体自学、对子互教、小组合作、全班协同和老师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这样做,教师们感受了轻松与幸福。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体智情创和”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的独立高尚。
利用自主反馈、对子反馈、小组反馈、全班反馈和老师反馈以及“限时测评改”等多样化反馈机制,确保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教育应回归到个体,特别注重“学”的过程,培养个体的获得、转化、运用和评价能力。为此,我们尽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节省时间、精力和资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欣喜地看到,实达中学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我讲五个从个体出发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坤瑞的故事
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入座,这是“实达小老师大学”开学仪式后的第一节物理课,教室里灯光温馨,老师正利用PPT细致地讲解着物理练习题,希望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索物理的奥秘。
那几天,孟国泰先生正在我们学校做指导,他也走进了教室,目光敏锐地注视着每一位学生。当任课老师原本打算让成绩优异的第9组的甲1同学分享学习成果时,孟先生却做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他选择了坐在教室最后面、挨着窗户的小胖子梁坤瑞来展示。
这一选择立刻在教室里引起了一阵窃笑,但孟先生却不为所动,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价值。
梁坤瑞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沮丧,他微弱地表示:“不会。”同学们的笑声让他更加尴尬,当时孟先生用坚定的话语鼓励他,激励,唤醒,不断激励,不断唤醒……告诉他课堂是每个人的舞台,不应该有人被忽视。
在孟先生的耐心引导下,梁坤瑞所在组的女组长主动站出来,耐心地为他讲解问题。经过一番努力,梁坤瑞终于理解了题目,和组员们相互击掌庆祝、落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孟先生再次点名梁坤瑞回答问题时,发现坤瑞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迅速调整状态,大声、流畅地回答了问题,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掌声持续了近三十秒。
这不仅是对梁坤瑞回答结果的认可,更是对他成长和进步的鼓励。梁坤瑞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仿佛一朵童子面山茶花在绽放,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喜悦!
这个孩子的变化,源于孟先生所倡导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关注个体的知识学习,更重视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激发每个人的潜能,让他们在教育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孟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一理念的真谛,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等待被发掘。
这一节物理课,在孟先生的引导下,对子、小组、班级学会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而梁坤瑞的故事,也成为了实达中学里一个动人的传说,激励着更多的学生勇敢追求自我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第二个故事:佩蓉的故事
高快作文,是20分钟老师指导,30分钟个体独立写作,5分钟对子互批互评,小组遴选推送优秀佳作。如,有一次,大家推选出了“高快作文之星”李佩蓉,她的题目是:我也能创造奇迹。文章写道:
没有哪个人有与生俱来创造奇迹的能力,但奇迹又是存在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奇迹的主角。
一—题记
相信自己,创造奇迹。
月光如水洒满黑夜的大地,到处闪耀着动人的光辉,无与伦比。而我的前进道路却是一片混沌,不分南北东西。
微风习习,带来丝丝缕缕的凉意,劳累一天,我却仍难以入睡,坐在台灯下,不停地责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碌碌无为?难以如意……
家里面我养的蚕宝宝快要吐丝了,不停吃着桑叶的声音吸引了我,突然我想到:蚕为了吐丝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我何尝不能了?
我终于领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内涵,而荒于嬉的我,是自己不够勤奋,不够努力,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我。沮水悄然而下,它是过去的终结又是新的起点,不放弃,不气馁。我要创造奇迹。
一阵暖风吹过,把我带到岁月的通道里,回首往事我需要说“拜拜”,展望未来,我看到了奋斗的我。
初中的大门悄然即闭,不知不觉初中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初中的我不仅身体的长大,还有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
回想初中的三年,有收获有遗憾,初三学习科目的增加,曾经让我也有了许多的压力。面对新的科目我充满了好奇,而且都想要去深入它们、学习它们,战胜它们,可是天不遂人愿,初三我的历史成绩曾经成为了我的一道难过的砍。刚刚及格的分数赫然亮在我的面前。这无疑是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地方悄悄哭泣。
那时一位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怎么哭了,是成绩不理想吗?”
望着最信任我的老师,我羞愧难当,我心理埋恐自己为什么不能用心。老师对着我,沉思了一会说:“你其实很有天赋,只是差一点勤奋,差一点努力。相信你努力定会创造奇迹。”
那天我和她谈了很多直至晚上。那一夜,我看到最亮最美的星辰。
经过我的不断努力,我完成了自己定的目标,这是一个奇迹,这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百合在悬崖峭壁中开花了,正是因为百合的不服气,百合要证明自己,所以百合成功了。而我也从那次的努力证明自己也能成功。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用我的勇气和智慧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奇迹面前,每个人创造奇迹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你只有相信自己,奇迹才会青睐你……
孟国泰先生在高快作文中讲到“选取角度的重要性”:角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人生。
写作文,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深度,新颖性和吸引力。从个体出发选取作文的角度,更具有深远意义,因为个体经历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个体独特的情感,思考和成长轨迹,还有个体独特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别和思维方式,更有个体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多样性。
从个体出发写作文,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描述,更是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反思;不仅能够丰富文章的内涵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还能够促进个体的成长。
佩蓉从观察蚕宝宝坚持不懈地吃桑叶并吐丝这一角度,领悟到了自己未能创造奇迹的原因是缺乏勤奋和努力。这种观察角度的转变,直接影响了他的态度,使他从迷茫和自我质疑转变为积极面对生活,决心改变现状。
佩蓉同学在面对学习压力和成绩不理想的困境时,态度从最初的挣扎与迷茫转变为在老师鼓励后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这种积极态度的转变,帮助他提升了自我认知的高度,看到了未来的光明与希望,为后续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当她站在更高的认知高度上,她的思路也会发生转变。佩蓉通过百合花在悬崖峭壁中绽放的比喻,展示了坚韧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从这一高度出发,提出了“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和坚持创造奇迹”的思路。
有了正确的思路,她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出路决定人生,佩蓉的文字让自己成长了,也可能会影响更多人的生活。
这就是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魅力,也是文字的魅力,昨天孟国泰先生也讲到:“高分是高快做人的副产品”。
第三个故事:子轩的故事
五点四题:“五点”就是学习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在个体学习每一篇课文或每一个知识点时,都会先明确这些关键点,确保自己不会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四题”指:命题意图、解题思路、类题演练和借题发挥。
每天在推门听课中,我都会有好多惊喜。有一天,高子轩遇到了一个复杂的数学分式方程题目。他灵活运用“五点四题”的方法,先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然后仔细解出整式方程的解,并进行了严格的检验,确保没有增根或失根。最后,他成功写出了原分式方程的解,并总结出了解这类题目的难点和易错点。
不仅如此,高子轩还将这套方法应用到了语文学习中。在学习文言文《狼》时,他明确了文章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和盲点,通过理解命题意图,理清解题思路,并进行类题演练和借题发挥,不仅掌握了文章的精髓,还能够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高子轩同学的“五点四题法”,让很多同学们认识到原来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轻松应对各种挑战。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运用这套方法,小老师们一定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第四个故事:雨轩的故事
从前,这个班级像其他所有班级一样,学生们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解知识。但自从三年前,“三标课堂”体系被引入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每天,当上课铃声响起,不再是老师直接走上讲台,而是由一位学生,小老师马雨轩,自信满满地走到白板前,写下当天的学习目标。这就像是航海中的灯塔,为全班的学习之旅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是紧张而又刺激的自主测试时间。每位学生都埋头于书本和试卷,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时间一到,他们便与对子交换试卷,进行互评并签名。这一举动,不仅让学习变得更有责任感,也让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
然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小组内的同学纷纷将各自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写在黑板上。最高分的同学会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秘诀,而最低分的同学则会勇敢地站出来,反思自己的学习并提出改进计划。这样的分享,让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紧接着,小组讨论环节让整个教室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互相帮助解决难题。他们发现,原来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这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当然,偶尔也会有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小老师雨轩就会站出来,将不清楚的题号写在黑板上,然后逐一为大家讲解。在这个过程中,雨轩小老师的讲解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次“三标课堂限时测评改”活动,更是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乐趣。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是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跟对子、小组成员互相教学的方式,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变得更加深刻。
虽然活动中也有不足,比如最高分和最低分选人阐述环节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这并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相反,这些不足成为了他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这段旅程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他们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班主任赵利梅老师、边国玺校长以及孟国泰先生的悉心指导和支持。
如今,在这个特别的班级里,“三标课堂”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精神。它教会了同学们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团队协作、如何勇于面对挑战。而这一切的故事,都将在校园里继续传颂,激励着更多的学子勇往直前。
更令人惊喜的是,小老师马雨轩说,她终于摆脱了“内向”的标签,之后她勇敢地站在了运城市闻喜的讲台上,为闻喜县的近400位老师和闻喜实验二中的部分学生上了一堂“三标化学课”。
在她的青春里,有这一次讲学经历一定是终生难忘的,我相信在未来,她能带着这一次讲学所收获的一切,在热烈的青春中勇往直前!
我们学校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
一、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出彩的机会。
二、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五、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六、每一个人都了不起!
第五个故事:实达大先生们的读书故事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实达大先生们的读书情况。我重点分享实达中学大先生们学习孟国泰先生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论书《大众教育学》。
我们用四个月,读孟国泰先生的《大众教育学》这本书,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成为了老师们共同探索教育真谛的钥匙。
130多天里,老师们,日复一日地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我们不仅阅读,还用心撰写读后感,将书中的智慧与自己的思考紧密结合。那时正值假期,老师们出门旅游也随身带着书,坐动车坐飞机都带着书。
一百三十个日夜,如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考验着每个人的毅力与热情。但正是这份坚持,让这次读书活动不仅成为了大先生们共同成长的见证,也成为了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大众教育学》作为“三标课堂”的重要理论依据,悄然间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引领着他们向更高的教育境界迈进。
今年10月17日,我们举办了意义非凡的颁奖典礼及座谈会。在会上,我回顾了这段历程,对每一位参与者都表达了由衷的感谢。特别是孟国泰先生,他搭建的平台让师生们的文章得以广泛传播,甚至引起了《校园文学》主编王照斐的关注,这无疑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大肯定!
学校始终秉承“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思想,致力于通过“三标课堂”的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成长为独特而快乐幸福的人。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大同世界。
这一次,实达中学和《校园文学》携手合作,也正如陈晓力秘书长所说,这次研讨会是一个大舞台。通过文学的力量,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文学展示平台,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实达中学学校的全国品牌建设进程。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校长、老师们能够对我们实达中学的教育改革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汇报人:宋文静(实达中学副校长)
责编: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