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不太了解的林家大湾
(散记)
二月梅

到了湖北,还有一个很强烈的心情,就是想去黄冈、去看看林家大湾。那里虽是个小山村,但却曾走出了几位大人物。因此,要去那里一探究竟的愿望也就早来有之。我们离开武汉后,就直接驱车奔向了这个小村庄。
林家大湾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白羊山下。这里群山环抱,景色秀丽,是一块有名的风水宝地。回龙山原名为枣儿刺岭。据传,很久很久之前曾有九条触犯天条的小龙,被东海龙王囚禁在此岭巨石之下。龙王有言:只有岭上铁树开花,九龙才能得返东海。后来,铁树真地开了花,九龙也就返回了东海,但其中有一小龙思念枣儿刺岭的峻秀雄伟,便毅然返回来定居,此后枣儿刺岭便被称为回龙山。回龙山还有一座形似山羊的山岭,虽然不高,但气势不凡,故名白羊山,在此山南麓,山势三面环围,形如太师之椅,在两座山中间、“太师椅”正中,便是林家大湾。村前还有一方一亩多大的清水塘,山上流下的泉水从两侧注入水塘之中,塘中盛开着荷花,属于那种典型的前有川、后有山的地势。就是这么一个不足两平方公里、人口不多的小山村,在近代却出了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林彪)三位大人物,他们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林家三兄弟”,也被当地称为“林氏三杰”。
林家一族,最早由福建迁至安徽,再迁至湖北麻城,于宋代晚期迁至林家大湾定居,成为旺族,到林育英这辈是在林家大湾的第八代。“林家三兄弟”同为一个曾祖父,林育南、林育容都是祖父林时郎的孙子,所以,他们都在五服之内,是堂兄弟关系。


年长的林育英(1897—1942),后化名张浩,是党的元老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早年,在恽代英、林育南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21年7月,他们在创办的“浚新小学内”成立了“共存社”,这也就是中共正式成立之前“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渊源。1922年2月经恽代英、林育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早期的“工运”骨干。1924年5月选送到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参与领导上海工人运动。1930年4月,组织上派其去东北筹组满州省委,并任省委书记,后被日军逮捕,遭严刑拷打,视死如归,1932年1月经营救出狱。翌年1月,奉命去莫斯科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后回到延安,使中共恢复了同共产国际的联系。遵毛泽东之命,1936年1月,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做张国焘的工作,让其取消“第二中央”北上发挥了作用。1937年2月在抽调部队支援“西路军”时,作为“援西军”政委,同刘伯承司令员一起做了大量工作。抗战时期,在八路军整编后的总共3个师中任129师政委,而他的堂弟林育容(林彪)则任115师政委。据说,毛泽东当时曾不无调侃地说:“假如林育南还在,干脆八路军这三个师都有你们林家包了。”可见,当时林育英在党内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后他因病调回中央工作。在延安,一边养病,一边创办工人学校,兼任中央机关工委书记,并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1942年3月6日在延安医院逝世,终年45岁。毛泽东写了“忠心为国,虽死犹荣”的挽联,并亲自为其守灵、抬棺。这也是毛泽东一生唯此一次为人抬棺。

林育南(1898—1931)是“三林”中的老二,比林育英小两岁,比林育容大八岁。林育南在“三林”中参加革命最早,建党前期,他在恽代英的引导下就走上了革命道路,很早就是武汉地区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参加过北京“五四”运动。1921年7月,党的一大结束后,他随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二七”大罢工中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党内曾担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和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并代理省委书记,任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秘书长,中央《红旗日报》主编,中央候补委员等。林育南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革命家、宣传家和政论家。创办、主编了近20种影响较大的报刊。1930年6月,党内的“立三路线”已经形成,林育南向李立三进言让其改正错误,后又联合多人发表了反对王明的《告同志书》。后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1931年2月7日深夜,林育南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
林育容(林彪),是“林家三兄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1907年12月5日出生在林家大湾,曾经的共和国元帅。因众所周知的原因,1971年9月13日陨命于蒙古温都尔汗。林育容1925年10月考取黄埔军校第四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和井冈山的斗争,曾亲历和参与指挥了“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指挥红1军团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战泸定桥等作战。抗战之初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中组织指挥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指挥取得了辽沈、平津战役和衡宝等战役的胜利。但最后他却走上了自绝于人民的道路。
林家大湾现在已成为了一个不错的旅游景点。由当地村民集资修建的军事展览馆,讲述了林家大湾人物的历史,特别是对林育容从进黄埔,到南昌起义、参加长征、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过程,作了充分展示,内容祥实,史料丰富。


林家大湾村内保留了林育容的旧居,看起来十分简陋、破旧,这当然也与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有关。据说,抗日战争期间,当时的房屋都被日寇的飞机炸毁了,建国后进行了整修。“九一三”事件后,林育容的故居又被拆除。1995年按原样进行了重修,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原貌。林育容故居坐落在清水塘中间的正后方,站在屋前远眺,视野十分开阔。故居是林育容的出生地。始建于明代,扩建于清嘉庆年间,为一进三幢,砖木结构,室内大小天井三口,共有房间、茶厅等20余间,屋内有林育容父母的遗像及保留下来的部分生活用具,一部旧式织布机和一架纺线车,是林家先辈创业建家的见证。

看了对林育容的介绍,以及他后来走上了不归之路的情况,心中有说不出的感觉,感到,任何时候都要好自为之,确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能贪心,不能膨胀,不要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路。故此也写了《看林家大湾》的诗,表达了此时的心情。
静卧枣儿岭,声扬林大湾。
九龙囚禁地,一氏伙耕田。
血雨敢迎对,腥风能等闲。
本及功盖世,却获憾千年。
(写于三亚,2024年12月2日修改于泉城济南)
作者简介,二月梅,山东邹城人,研究生学历,山东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