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景色秀 精神万代红(二)
——伊金霍洛旗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赴湖南红色考察旅游散记
文‖葛连光
“要想红旗飘万代,必须关心下一代”。从长沙古城出发到湘西凤凰古城,将近6个半小时,沿途中午在常德市午餐,高速公路两边大型广告牌上,“追寻红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的标语很多,关心下一代,浓情化不开,培育祖国栋梁人材,一代胜一代。砥砺前行圆梦路,江山锦绣映霞虹。大巴车高速前行,车内包括司机和两个导游(一个地导,一个全陪导游),共30人,在地导阿熊的主持下,唱着红歌,朗诵着“祖国颂”“红旗颂”等诗歌,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路,继续革命永向前。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凤凰古城游客服务中心,坐摆渡车到达八角楼酒店。晚餐后逛游凤凰古镇夜景。
三.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一块风水宝地。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建于清康熙时,导游阿熊说建于唐武则天时,我没有考证,但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彰显出古城的美丽富饶景色。在夜幕下,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琳琅满目的商家小屋、酒吧、餐馆、吊脚楼、酒店、客栈把沱江围城一圈。沱江在四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悠然自得地缓缓流淌,江面上不时的显出树木,吊脚楼、神塔、桥、树的倒影,真是一副美丽的泼墨油画。
在湘西的群山环抱之中,凤凰古城静卧于沱江之畔,仿佛自古以来便是天地间最温婉的一抹诗意。凤凰古城,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她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是岁月轻抚下的温柔篇章,是每一个旅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我是三进古城了。我第一次到凤凰古城的时候,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古城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藏着无数的惊喜。古城在夜幕中,仿佛是一位轻纱遮面的女子,羞涩而神秘。石板路两旁,古朴的木屋依山傍水而建,青瓦白墙间透露出岁月的痕迹,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沱江水悠悠,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的景致,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让人沉醉不已。漫步于古城的小巷,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那些被时光雕琢的门窗,斑驳中透着岁月的温润,仿佛能听见往昔的欢歌笑语,看见那些穿着蓝印花布衣裳的女子,在门槛上绣花,或是在河边洗衣,生活简单而宁静。小巷深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铜铃的响声,那是挑着担子的小贩,售卖着当地的特色小吃,热气腾腾中,是生活的烟火气,也是古城独有的魅力气息。
小小的古城人文荟萃,熊希龄故居、沈从文故居、黃永玉故居….…不胜枚举,从远古至今,古城就是达官贵人云集的地方,人杰地灵,我感觉古城就像一座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古城游人如织,摩肩接踵。青石板路,高低错落的吊脚楼,从沱江两岸依江边的山势而建,临水搭建的吊脚楼,沿江修建的风雨桥,大概适合南方多雨地方人栖息。碧绿色江水向东流过跳岩,流过虹桥,流过万名塔,流过风桥,悄无声息却又不停流逝。我们居高临下,举目远眺,看翠黛远山,看那烟雾缥缈江水涛涛的古镇,参差不齐的楼阁土屋,水榭亭阁,长街曲巷,灰色的屋顶,圆圈型的耸立在沱江边。
凤凰古城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令我久久不能忘怀,让人留恋,让人神往。
四.墨戎苗寨
2024年11月29日9时,我们一行到达墨戎苗寨。在湘西的崇山峻岭之间,藏着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方。初入墨戎苗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山峰一座连着一座,像是大地伸出的巨大手掌,将这个小小的苗寨温柔地捧在掌心。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是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翠绿的风衣,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我还看到了长长列车穿越两座山洞而过,正在墨戎苗寨龙鼻嘴村的上方。该村正处于张家界至凤凰古城这一“黄金通道”上,焦柳铁路、龙吉高速公路、省道S229公路穿寨而过,交通便利。墨戎苗寨即龙鼻嘴村,全村由13个苗寨组成,有17个村民小组,共1018户,5568人。墨戎为苗语,意为有龙的地方。墨戎苗寨的苗族风情、苗族文化艺术主要有:苗族服饰银饰、苗族刺绣、苗族建筑、苗族赶秋、苗歌、四方鼓、荡秋千、舞狮耍龙、上刀梯下火海、巫傩绝技等。墨戎苗寨被湖南省有关厅局和国家有关部委分别授予“苗族花鼓之乡”“民族团结示范点”“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墨戎苗寨,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翠绿的山峦之间,散发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文化韵味。走进这里,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感受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墨戎,是被那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所吸引,这些木质结构的建筑,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完美结合的产物。每一座吊脚楼都承载着几代人的故事,那些斑驳的木板、雕花的窗棂,在岁月的洗礼下更显古朴与沧桑。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错落有致的屋檐上,整个苗寨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我们走在狭窄的石板路上,耳边不时传来苗家阿妹悠扬的山歌声。那歌声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洗涤着心灵的尘埃。苗族阿妹击着花鼓,唱着山歌,穿着鲜艳的彩色服装,大银碗斟酒,又要我们对唱,不会唱苗族歌,可以唱汉族歌或蒙语歌。我们其中一位蒙古族男士唱了《敬酒歌》,“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朋友朋友请你尝尝,这酒纯真这酒绵厚,让我们心心相映,友谊长久……”大家每人饮一大碗酒,方才进入苗寨。这是湘西最大的一个苗寨,民俗风情最浓,听说歌唱家宋祖英的外婆家就住在这里。
寨子入口处横卧一块龙形的石碑,正面有“墨戎”两个大字,背面刻有《墨戎记》。伫立石碑后面的小平台,河对岸的墨戎苗寨全景可尽收眼底。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青瓦房,草木葱笼,延绵起伏的山峦,绿水悠悠的墨戎河,花鼓林立的河岸,长龙般的永吉高速高架桥,全都汇集在同一个画框中,真可谓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相融共生。跟着苗族姑娘向导,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脚下的石板路透着岁月的痕迹。路旁的溪流欢快地奔腾着,水花溅起,如同精灵在跳舞。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石子和游动的小鱼。我忍不住蹲下身子,用手触摸这清凉的溪水,一股凉意瞬间传遍全身,“哎呀,真舒服”。
走进苗寨,手工银饰闪耀着民族文化的符号。苗族银饰琳琅满目,银饰不仅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常用品,更是他们文化身份的象征和历史的传承。苗族银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遐迩,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苗族银饰的加工,全部依赖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银匠们先将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再利用压、寥、刻、镂等复杂工艺制出精美纹样,最后焊接或者编织成型。这些银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如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展现出一种巍峨之美。银饰上常见的龙、凤、鳞片纹样以及苗族图腾崇拜的图案,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一行27人,不同程度地买了一些常用银水杯、银手镯、银梳子等物品,也为墨戎苗寨作点贡献,奉献一份爱心。
墨戎苗寨,坐落在群山的深谷之中,云雾缭绕,恍若置身仙境之中,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空气中充满清新的花香,苗族姑娘载歌载舞,歌声婉转动人,舞姿翩翩起舞,令人陶醉其中,这里的景色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