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田畴稻米香
姜丽娜
刚下车,就听见地头不远处,不时传来鸭子“嘎嘎嘎”的叫声。瞬间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了一片金灿灿的稻田。这里就是张琪的小泥巴农场。

民以食为天!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张琪主动挑在了肩上。这个朴实敦厚的青年人,悉心守护着这一方粮仓。兴农致富的道路,引领着他越走越广。不仅在章丘区明水街道西营村这一个农场,其他省市也建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农场。正所谓,有梦想,就有收获;有信仰,就有力量。张琪把目标定位于家庭安心好主食,以中国地域特色小品种水稻为基地选择标准。在这里种植了300亩明水香稻,实行科学的稻鸭共生循环农业模式,精心打造出特色产品稻鸭米、生态鸭、无害蛋和草虫鸡等产品。鸭子“嘎嘎嘎”叫声,不断叫着催促我们参观的脚步。
好客的张琪早在为红荷文学采风团备好午餐。听说有生态鸭肉、五花肉炖白菜、香米干饭等。还未到饭点,远远的就飘来了一阵阵的香味,让人馋涎欲滴,肚子就咕咕叫了。同行的玉珍姐听到响声,挽着我胳膊对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
不远处的拍照打卡地,安放着两只可爱的长颈鹿,黄袍红衫,长身玉立。还有两只绿毛红嘴的硕大天鹅,它俩正低头弯腰秀着爱意,让人眼前一亮,甚是羡慕。谷雨姐姐跑过来说:“快快快,你站过去我给你拍,多美的景啊,你今天穿的红色毛衣很靓丽,拍出来的照片肯定出彩。我俩互相拍照,笑着闹着,我俩正想跑到稻田里拍照时,都市头条的宋俊忠主席和红荷文学社的孙秀君社长朝我俩招手喊我们抓紧过去开始座谈。还没拍够呢,我心里说。
座谈会上,张琪总经理首先向大家问好致谢。然后,开始介绍了小泥巴农场。他说,小泥巴是他儿子的乳名,农场也算是给孩子的一份礼物,故取名为小泥巴农场。我问:“什么是鸭稻共生?”他介绍说,在东北五常拉林河畔的农田里,你可以看见一只只小鸭子在稻田中畅游、嬉戏、觅食。水稻插秧后约15天,稻苗返青,生长旺盛,这时的秧苗度过了幼小期,能够承受鸭子的踩踏,便可将小鸭子们投入稻田。每亩田都放养着15—20只幼鸭,它们会在田中生活至少60天,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保障水稻健康安稳地成长到孕穗期。将鸭子放养与稻田种植相结合,鸭子与水稻在同一环境中和谐共存、相互依赖、彼此受益,这就是“鸭稻共生”!

哇噻,真是自然共生,有机健康的水稻,此刻,不由自主地掌声响起。接着有人问鸭稻共生有什么好处?鸭子放养在稻田中,会不会吃掉水稻呢?只见张总嘴角上扬,搓搓手,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回答疑问,他说:“由于稻叶表面长有细细的绒毛,食用口感差,所以聪明的鸭子们选择去吃表面光滑的杂草,以及田里的昆虫。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实现生物除虫,生物防虫的效果,鸭子的排泄物还是天然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种植全程无需喷洒任何农药化肥。掌声再次响起来。
接着我又兴致勃勃的提问,这么多鸭子的排泄物不会污染水质吗?不会,每亩田最多放养15—20只幼鸭,是经过严格对比确定的放养数量,给鸭舍铺野生艾草是消毒杀菌的垫料,这是大自然馈赠的中草药,张总坚定地回答,我向他竖起两个大拇指表示点赞。就这样一问一答,从科普水稻小知识到水稻的成长记,时间悄悄转走了,我们意犹未尽,张总早已准备好手套、镰刀等工具,让我们下田割稻体验农活的快乐,这下可撒欢了,放下背包脱掉外套,撸起袖子准备收稻去。

说笑间,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田间地头,踩在湿润的土地上,耳边是风吹稻浪的莎莎声,不远处稻农们正辛勤收割着水稻,颗粒饱满的谷粒闪耀着丰收的喜悦,还有喘着粗气的收割机来回穿梭,将一串串稻穗收入囊中。我们弯腰割下的稻谷如同金黄色的地毯铺满田梗,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满足和欣喜,风儿吝啬地收走稻谷的香,我一手紧握镰刀,一手将割下来的稻穗高高举起,向大地炫耀丰收的喜悦,我们齐声高唱“风吹稻花香两岸······”。歌声笑声洋溢在空气中弥漫,幸福感无法言表,陶醉在小泥巴农场里。
鲜美的鸭肉,令人大快朵颐;洁白晶莹的香米饭,不觉口中生津满。细腻而醇厚的味觉享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理解农耕文化的深厚传承,也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对粮食的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微风拂过,放眼远眺,金色稻浪此起彼伏的,丰收的美景恍如油画。每一缕风,每一片叶子,每一根稻穗,每一缕芳香,都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用心感受,如诗如梦······

【作者简介】姜丽娜,笔名:鲁青,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张炜读书会会员、山东金融文学创作员、驭风者诗社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