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眼中的成都
文/饶然
都说:少不入川。是有一定道理的,四川成都是个安逸的地方,生活节奏慢、舒适、悠闲、适合养老,是座能让时间慢下来的城市。若年纪轻轻就入了川,那奋斗的激情、拼搏的意志定将被消磨,从而流连于繁华美景之中、徘徊于垂涎美食之间、回顾于养眼美色之畔,一发不可收拾!难怪老谋子张艺谋会说:成都,是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
美景
成都美景数不胜数,只挑几个具有特色的说便足矣让你爱上这座城。
宽窄巷子,极具古典韵味的清朝古街道。说是宽窄巷子,让人以为只有宽、窄两条巷子组成,其实是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的古街道组成。在巷子里游走,欣赏街道两旁的四合院群落,仿佛时间倒流、时空转换,误让人以为置身于另一个古老的朝代:盖碗茶、铜人(真人穿上古铜色油彩的衣服妆扮而成)、掏耳人(用一根长长细细的金属物伸进耳道里轻弹,金属物会发出细微的嗡嗡声,声音由远而近直逼心房,在胆战心惊后便感到一阵莫名的舒服)、理发匠、阁楼瓦房、青石雕塑。恍然间,又时不时被现代元素给拉回来:咖啡馆、冰激凌店、琉璃艺术馆、餐厅、穿着时尚的游客。这种古朴与现代的充分融合让人流连于此,不舍离去,于是走进家茶铺,要碗盖碗茶慢慢品着,只希望时间可以慢点,再慢点……
要说最美不胜收的应数成都的灯会了。成都灯会自西汉萌芽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历史。每逢元宵佳节,成都多地均举办灯会。灯的样式繁多,有吊灯、廊灯、挂灯、走马灯、孔明灯、绣屏灯、脸谱灯、皮影灯、荷花灯等等,上下辉映、五花八门;灯的造型多变:有飞禽走兽、有名人肖像、有奇花异草、有神话传说,形式多样、色彩斑斓;灯的工艺精湛,有用藤、竹、绸、缎、纸等传统工艺制作的,也有别出新意用贝壳、瓷器、玻璃、白糖制作的灯饰,再配上现代科技的声效和光影,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灯的大小各异,有的大到几十米、重以吨计,也有的小巧玲珑袖珍可爱,更有数节连接以长度取胜的,千奇百怪、眩人眼目。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有诗云: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形象地描写了成都灯会的盛景。
成都人文气息十分浓厚。在其他城市,规矩是规矩,条款是条款,严肃、死板、不容商量。在成都,规矩同样不能被破坏,但多了些许人情味。在成都合江亭前,有一处爱情斑马线。在蓉城的府河和南河交汇之处,古人筑庭喻之,为“合江亭”,两江汇合寓意两人爱情交融。故合江亭成了诸多新人拍婚纱照的首选地。故屡次出现行人结伴横穿马路的危险行为。成都交警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此处打造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爱情斑马线:红底白线,中间画着两颗心,心里面写着“I Love You”字样。现在新人们常常携手走过这条全国独一无二的爱情斑马线,寓意着给彼此一个安全幸福的约定。
成都美景实在不胜枚举,有“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月我归来”的杜甫草堂,有刘禹锡笔下“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的锦江,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望丛祠,有“天地截作神仙乡”的青城山,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雪山,还有“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的都江堰……
美食
成都小吃繁多,有夫妻肺片、麻婆豆腐、钟水饺、龙抄手、伤心凉粉、三大炮、回锅肉、麻辣兔头等等等等。每道小吃背后还有专属它的小故事。
相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成都附近多为回民聚居。当地食用牛羊肉但忌食内脏。那时有一对贫穷的年轻夫妇看到内脏都被扔掉觉得很可惜,于是就到屠场捡内脏。经过反复试验令牛肚白嫩如纸,牛舌淡红如桦,牛头皮透明微黄。再配以特制调料,令食客们花很少的价钱便可以吃到如此美味的小吃。开始时称其为“夫妻废片”,而后随名声越传越远,有人嫌“废片”二字不好听,于是将“废”字改为“肺”字。
三大炮是个很讲究过场的小吃,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与其说是品小吃,不如说是看场面:三个熟糯米团子经过摔打发出“砰砰砰”几声后加点糖稀就成了名小吃,如同包装加宣传的力量铸就了平凡人成为巨星的蜕变。
据说伤心凉粉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该凉粉加了辣椒味道辛辣,很多人边吃边被辣出了眼泪花,不知情的人看到还以为遇到了什么伤心事,故得名“伤心凉粉”。
而麻婆豆腐则是清朝年间有个饭店老板娘,因脸上长了麻子,且做的豆腐尤其好吃,具备了麻、辣、鲜、香、红的特点,故广为流传……
美人
四川位于盆地之中,海拔较低,日照较少,故古时有“蜀犬吠日”之说。且得到长江水系的滋润。这样特别的地理环境成功地孕育了成都的美人们。她们皮肤白皙,水灵通透,温柔细腻。
要看美人,白天就去春熙路,晚上就到九眼桥。作为成都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春熙路上来客络绎不绝,美人自然数不胜数、美不胜收。春熙路上有穿着长裙清晰飘逸的淑女、有穿着清凉短裙的时尚美女、有穿着旗袍窈窕温婉的古典美女。有的美女长发齐腰,有的短发利落,有的浓妆艳抹、有的不施粉黛。总之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到了晚上,九眼桥酒吧一条街就成了美女聚集的地方。锦江两岸灯火通明,河里的倒影映衬着满江的灯红酒绿:吉他弹唱、乐队音响、素手纤腰、歌舞升平。锦江水世代流淌着,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远古与现代,时间与空间在转换着,恍惚中仿佛看见刘禹锡笔下“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锦江边浣蜀锦的女郎。又仿佛听见悠远的天际边香山居士在低声吟诵着: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应是遥闻胜近听,行人欲过尽回头。好一句行人欲过尽回头,如此美人美景谁不愿回头流恋地望上几眼、常徘徊于此呢?
美景、美食、美人,美不胜收。这,就是我眼中的成都。
作者简介:
饶然,1986年生人。2009年毕业至今,十余年来一直在央企中铁八局从事宣传工作,高级政工师。近三年来,本人撰写了《勇改革强党建正风气》《建设三型党组织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探析》《中铁八局房地产开发(投资)公司:文化赋能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研文章均在相关杂志刊登并获奖;宣传稿件频见报端,并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企业报》、《中国中铁报》、《中铁党建》杂志、《中国企业文化》杂志等众多国内知名媒体采用;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国画作品《吉祥》《青莲》《国色天香》《欣欣向荣》分别在成都金牛区统战系统、四川省团委、四川国资、中国乡村书画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