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唐岛湾游记
文/李玉德(山东)
五一时节,当驱车穿过闹市,穿过喧嚣的大街,驶入唐岛湾中国院子时,那种宛若隔世的静谧,仿佛一下子闯入了桃花源。想不到这岛城闹市中还藏着这么一个绝妙的静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不但是一种现象,而且更是一种环境和心态。走进这里,仿佛人生一下子步入了慢镜头。
虽是初夏,天已炎热,刚入停车场,但见那浓郁的树荫,那撒下的一地斑斓,给人平空送来了一树树清凉。
停车场若一片片地毯,巧妙的镶嵌于林间树下,和大自然浑为一体。间隙空地的一条条长凳一张张方桌的人性化设计足能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那偶尔三三两两静坐的游客的那份闲情逸致,衬托出了一种闲适。而这种闲适,正慢慢的向一条条幽径深处漫延,舒展。阡陌林下,那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各色的野花,像绣在绿色地毯上灿烂的斑点,吸引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花从中飞来飞去,向世间传播着大自然的芬芳。幽静的环境,让人不由自主的放慢了步子,放慢了心境,寻一条曲径,向它的纵深的幽处迈去,一探至幽处的意境。当怀着一腔的沉静,渐入幽处时,忽听一首“仲夏夜之梦”的曲子缓缓响起。这景,这情,这飘扬的音符,瞬间给人带来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寻径前行,幽处渐朗。忽听流水潺潺,近观原来深是一弯弯小河,如一条玉带环绕于景区。小河弯处有一架斑驳的木桥,给人以沧桑古朴的感觉。无论你从哪条路上走来,步入真正的景区,小桥是必经之路。如果把殊途同归一词用在这里,是特别的贴切。小桥本身就是一道风景,若立于木桥,凭栏远眺,小河两岸的风景也正好尽收眼底。若纵览小河的风景,河的一端弯蜒着绕进了景区,河的另一端去溶进了浅浅的海湾。在这独立的小桥上,最适宜让心情放飞和遐想。若细细品味,仿佛小河的一端正伸向未来,而它的另一端则是从历史中走来。逆流朔望,仿佛看到了唐太宗盛势浩大的征帆,又仿佛听到了宋金争战的冷兵器的碰击声……
唐岛湾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隋唐时朝,那时这里是北方的重要口岸,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将张亮率战舰远征高丽时,曾驻军于此,因此这个小岛才被称为唐岛;南宋时期著名的“宋金海战”的硝烟也曾在此弥漫,金兵百余艘战船在此被宋军一举歼灭;元明时期,这里还是南粮北运海道中的重要停泊点,那时的唐岛湾“舳船络绎不绝,百货骈集”。后来唐岛湾淤泥郁结,才失去了历史上的繁华。
然而,洗尽铅华之后,现在的唐岛湾,尤其是唐岛湾的中国院子以更加靓丽的姿容向世人张开了怀抱。
俯身桥下,弯弯小河里的水正在缓缓流淌,这流淌的河水即承载着历史,亦承载着未来。在这流淌的河水里,不知蕴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在激励着后人,一步一步的前行。
传说从前,唐岛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岛,岛上住着一勤劳善良的年轻的渔夫。渔夫每次出海都将打上来的小鱼放生,不求多少,适可而止。突然有一天,渔夫做了个梦,梦见海龙王宣布:为了感谢他的善良决定帮其达成三个愿望。
渔夫想到了久病的母亲,想到了娶妻生子,想到了母亲的长寿。于是海星化成了药,治好了母亲的病。海豚走上岸变成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和渔夫结成了夫妻。海龟则送给了母亲一份长寿。
渔夫的故事广为传诵,彰显着善报。海星、海豚和海龟也成了吉祥的化身,被称为“海之三宝”。海星象征着幸福和快乐,海豚象征着智慧和爱情,海龟象征着健康长寿。
人生在世,既是过客,又是看客。当跨过木桥,穿过古街,闻名遐迩的中国院子就近在咫尺了。此时的你,只需一步之遥,便会步入明清时代的大门了。门口右斜,迎面是一座座徽式建筑。顶上的青瓦,上翘的飞檐,白色的墙壁,依墙的草木,隔道的小河,勾勒出一幅江南的初夏画卷来。穿行于徽派建筑,步入漫漫长廊,仿佛走进了历史。长廊的尽头紧连一座小小的凉亭。置身凉亭,抬眼北望,正好一弯古树拱桥映入眼帘。这近在咫尺绝好的风景若不拍照,那简直犹如暴殄天物。恰好利用桥上游人走下,桥下游人未上,难得的机会,举起了像机,正好抢它一个镜头,于是瞬间按下了快门……谁知按快门的瞬间,一个撑着浅红色遮阳伞的女孩闯入了境头。正当心下恻然时,却突然发现,女孩的闯入却使风景一下灵动了起来!我想是不是戴望舒的《雨巷》扑捉的正好是如此瞬间,才留下的不朽之作。只可惜!今日无雨!
试想,茫茫天地间,谁是你的风景!女孩是,游人是,古朴典雅的中国院子是?其实,只要有心,随处都会是你人生难得的风景。你在看人,人在看你。或许某一个瞬间,恰好你也正好是别人的风景。
忽一阵风吹过,几朵花瓣儿飞舞着,轻轻的飘落在了小桥上,飘落在了桥下的小溪中。于是,这风,这花雨,撒下了满桥,满亭,满世界的凉爽。也许这青岛的夏,就是靠这花雨,靠这凉风吹出来,才有了避暑胜地的美誉。若把大青岛比做避暑的大厦,那么,唐岛湾就是避暑的摇篮。有道是青岛避暑甲天下,唐湾避暑甲岛城。
繁花落地,相同的是花朵,不同的是落地的情趣和意景。
若当你此刻你正身处唐岛的中国院子,沿曲径指引的方向,跨过拱桥,走向更幽静的深处时,你肯定会忍不住惊叹!这古色古香,清清爽爽的中国院子真靓!真美!
往往小桥流水的风景,比大江大河的壮观对人更有诱惑力,我在小桥魅力的吸引下,踏着香犹如故的落花,迎着暖风,一步步拾阶而上,立足小桥,顿感一种凉爽的秋意,乍有一种“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感觉。此时或许,我亦会成为别人的风景吧!但愿不会有煞风景,想到了这一层,还是抓紧下桥的为好。沿小桥走下便是一依水而建的九曲木制回廊。这桥,这廊,这水塘正是中国院子的南北分界线。站在这水塘的南岸,遥望北岸的北方院子,似乎另有一种情趣吸引着脚步前行。
刚刚走过的南方院子,汇聚浙江、江西等地的“徽派建筑”,玲珑秀气,粉墙黛瓦。这些,在以前南方的行走中我早已见过,从未去过南方的父母却倍感新鲜,从迟疑的脚步中足可以看出那份留连。无论怎么留连,脚下的路还是要走的。绕岸而过,我们一行终于舍弃了南岸,来到了别有一番风味的北方。这北方院子集结山西、陕西等地的“晋派建筑”,四合院落,独成一统。单体建筑依自然而建,鳞次栉比、静街深巷、古树高墙、门庭赫奕,将“院”的围合概念表现的更加纯粹。炎炎夏日,徜徉在这北方的古院落,很容易让人心静,甚至静到可以听到心灵的回音。也许,住久了高楼大厦,住烦了喧嚣的人们,其实灵魂深处最期盼的就是一份静。而在这古老的中国院子里,零距离感受这些古建筑,恰好是获得静的最佳的源泉。在这种静里,仿佛时光也慢了下来,让人会有一种清凉并温润的心境,安静地坐在飞檐翘脊的水榭里,观行人,看过往,还有花瓣落入水中轻点出的层层涟漪。
父母对北方院子似乎更有更多的亲近感,北方院子把中国宅门体系表现的淋漓尽致。青石阶、柚木门、抱鼓石、影壁浮雕,依照中国秩序层层递进,营造出威严仪式,彰显出中国世家礼仪气
唐岛湾的中国院子集南北风格于一体,虽只一水相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虽然外表风格迥异,但气息相通。都讲究的是四方围合,中间藏气,气息直通宇宙,追求“天人合一”,这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
无墙不成院,无围不藏气,墙体确定院子的范围,区隔内外,使中国院子更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居住其中,时刻感受到安全和静谧。
一道道的围墙不仅是院子的勾连,更是院落的观瞻,代表着院落的第一重仪式。中国大墙深含儒学礼制秩序,彰显社会地位及威严身份,如紫禁城的红墙,极致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王府宅邸青墙,守护着家宅封地和殷实私产,彰显着等级尊贵。中国古城中,也可以清楚看到城墙、坊墙、院墙的重重围合。正是这一道道的大墙,勾勒出了一道道风景。而墙内栽植的花木偶然将枝叶探出,为街景增添了意外的情趣。难怪古人可以写出,“满院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传世佳句来。苏东坡的蝶恋花更是把墙内墙外的风景描写的淋漓尽致: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东坡的词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方面,文人捧出了江山,另一方面,这江山又成就了文人。
在墙头景色的吸引下,我们踏过高高的门槛,步入了似乎藏着无数故事的中国院子。

当步入院子,潜意识中顿时感受到了围合里的浓厚的中国式庭院情境和文化内涵。
庭院深深深几许,深邃是对院落之美最好的概括。若这古色古香的院落里此时此刻升腾起袅袅炊烟,稳坐庭前,听几声鸟鸣,观小桥静默,望荷开几朵。是否,人的情怀也会变得柔软细腻起来。
走在这庭院中,体味着中国大院的生活核心,无论是白居易的“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还是苏轼的“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或是李清照的“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从院落中不难读出中国式的浪漫诗意,读出许多文豪寄情于庭院中的中国情节。置身院中,静心细观,庭院中天开地阔,花草树木,鸟笼鱼池,叠石造景,将自然融入生活,把天地拉近人心。庭院虽小,正所谓,壶中有天地,虚实自相生。庭院构造不拘一格,屏门、廊道、曲水、植株等造成通幽曲径,无形间把庭院自然分隔,动线曲折,营造空间“开放-私密-开放”的丰富变幻,而整个过程始终围绕庭院展开,“步移景异”,游不完的院子,看不尽的闲庭。传统庭院审美受到文人自然情结的影响,呈现出陶渊明式的隐逸理想。中国院子,将庭院生活演绎成居住者的“心灵版图”,可以全然放松的心灵桃花源,让久困于过度紧张的生活中的人们,可以在私享天地中找回一个自然的自己,享受那种闲适雅致、宁静致远的处世及养生哲学,身心和谐,这不仅仅是显赫大家的传世大宅,更是一个让人沉醉的院子。
品一盏清茶、听一曲国乐、赏一座大院,游一个园子,心情由此盛开。便是人生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享受。
刚刚,在南岸的时候,我忙着拍摄北岸的风景。现在到了北岸,我又忙着回拍南岸的风景。真果是人在景中不知景,难怪人们常说,只有远处的才是风景。
五一时节,繁花盛开,浪漫浸染了大地。当在繁花中邂逅了中国院子,顿感,美,惊艳了岛城,惊艳了世界。
游不尽的唐岛,看不完的庭院。尽管我们走了一整个上午,却没能走遍所有的庭院和巷口。还没体会尽她诗意的浪漫和温情。下次再来,一定要带一本书,寻一座庭院,泡一壶茶,焚一株香,慢慢去感受明清大院的韵味。最好,隔壁院中能传出隐约的古琴声,给庭院营造出一点神秘和向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