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芯
床头的那本诗集《红色仁化》若一朵艳艳的红山茶,绽放着暖性的光芒。封面上:“读这册书,从一百年的时间段开始从行草的字迹开始,对于记载内容需要足够智慧,才可悟透革命者是如何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仅这简短朴素的一句话就百年的革命史在脑海中浮现。
仁化县不只有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仁化县还是写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诗人、名相张九龄的故居,是新中国开国中将谭甫仁、化县农民领袖蔡卓文等名人的故里。也是朱德、彭德怀等革命先辈留下很多革命斗争故事的地方,为这座“仁爱”的千年古城增添了厚重且丰富的色彩。仁化本身的丰富历史与文化素材及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为诗词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元素。2024年1月13日仁化县诗词协会的成立,更是为仁化县本土诗词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创作丰收的美好家园,从而仁化县的本土诗词创作也迎来繁花似锦的春天。而这个春天里的第一波花开就是由理事会主要成员紧锣密鼓地编辑出版第一部诗集《红色仁化》。毕竟在诗词协会成立之前,仁化这些本土的广大诗词爱好者就已经多年、多地、多次举行诗词采风与创作活动,并且创作发表了很多作品,在众多作品中将歌颂仁化红色基因的诗词作品精选而出汇成本部诗集《红色仁化》,因此,仁化红色基因特色的诗词在墨香里传播的更久远且广泛。
儿时,被父亲抱在膝上吟颂的第一本诗集是《诗经》。里面脍炙人口的《关雎》、《蒹葭》、《桃夭》、《伐檀》、《硕鼠》、《伐柯》、《东山》、《鸿雁》、《灵台》、《氓》、《蓼莪》、《采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懂是不可能的,但那种且吟且唱的诗的韵律却自幼植根于心。爱上诗歌,并与一群同样爱诗歌的人为舞,人生也就有了诗的样子。新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文化自信与繁荣也是社会的必然,安稳富足的社会大环境为诗词创作这种精神建筑提供了丰定的支持与保障。所以,仁化县这些诗词爱好者们才有了深入观察与寻找历史,及探索自然的各种采风活动。围绕挖掘仁化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品牌,以乡村振兴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关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社会实践为创作题材,认真创作、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诗词质量,则是仁化诗词爱者的创作源泉。
《红色仁化》一书分为三大版块,第一辑生生不息的大革命农运烽火,第二辑粤北红军纪念馆的仁化战事,第三辑丹霞山下的抗日烽火。
1926年,以蔡卓文等为主要领导的农民运动在仁化县董塘镇、石塘镇的安岗、昌背、岩头等地展开,继而辐射到全县各地以及南雄县周边的闻韶镇等地,从而有了本书第一辑生生不息的大革命农运烽火,烈亮于人心。本辑诗词以小见大的笔墨突出展示杰出农民运动领导人蔡卓文以及朱德在仁化县董塘镇周边开展革命的事迹。讴歌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以自己的诗情承载这段历史温度与厚度,缅怀革命先烈。如仁化县政协原主席彭良武的古风诗《初心如磐》:“南粤农运先着鞭,仁化暴动燧烽烟。华阳寨战身半死,初心如磐际啸仙。”短短四句诗,就把革命先辈阮啸仙的事迹跃然纸上。
1935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革命力量,以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为主力的8.6万人,于10月17日从江西余都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10月31日,红一军团二师一部首先进入仁化县长江镇。11月9日,以朱德为总司令的红一军团各部相继在仁化县的长江、城口、红山三镇转战10天,取得了奇袭城口镇、铜鼓岭阻击战等胜利,为红军顺利挺进湘南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本辑粤北红军纪念馆的仁化战事中的诗词以红军过境仁化的军民水鱼情,及铜鼓岭战役为题材进行创作,从而对红军在仁化的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深悟其中意义。如仁化县诗词协会名誉主席温飞宇的现在代诗《聆听东罗村百岁老人张保贞口述历史》:
“……
如同一本古书,阅读她的第一页
记载1934 年初秋,一个小女孩
在她通透无瑕的眼睛里,刻骨铭心
……
马医好了,继续往前追赶他们的队伍
临行,小战士要留下银圆报答
这不可拒绝的情景,定格一生难忘
……”
诗人用一首诗的长度与宽度,还原了一位百岁老人深刻于心中那段红色历史的画面,还有深深的情感。
第三次粤北会战,仁化军民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日斗争中。在中共广东省地下省委的号召下,仁化与乐昌联合成立了抗日联防指挥司令部。川岩、燕岩曾先后作为河富抗日保卫战自卫队指挥部。在1945年1月至5月期间,河富人民自卫队组织进行大小抗日战斗十数次,其坑底一战就歼灭日军40余人。丹霞山朝阳岩是仁化抗战补给点及疗伤处旧址,抗日自卫队不仅以朝阳岩作为疗伤点,还向周边村筹集钱粮,支持抗战。从1945年4月当地村民刘德等人修葺房屋时发现的墨迹诗词也可以看出,当时军民同心,共同抵御敌人。本辑丹霞山下的抗日烽火中的诗词,重点突出朝阳岩作为粤北抗战的历史场所重要性,同时也兼顾抒发燕岩的指挥枢纽基地。如仁化本土诗人邓爱良所写的《感慨父亲在朝阳岩题写的诗句》:
“小时候父亲对我说
长沙抗日会战
他随长官邓龙光参战
途经仁化,夜宿在丹霞
一个叫朝阳岩的山穴
……
父亲啊!站在你书写的诗墙下
我折叠出你不平凡的心路
告诉朝阳岩,让它接纳我的展现
抗击倭寇你全程参战
杀敌雪耻,民族气质长存于心
抗战胜利,你为了民族解放
勇战南京、血染成都、兵临昌都
直至和平解放西藏
建设新中国
你又选择了美丽的丹霞山
甘愿抹去功勋,做一头奉献的老黄牛
……”
诗人用自己的情感触摸父亲的精神高度,有以父为荣的骄傲,也有继承父亲红色基因砥励前行的动力与坚守。
仁化县诗词协会一直以来都鼓励会员着重于挖掘仁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三大主题,以诗言志,以词传情,宣传赞美山水人文之美。而《红色仁化》一书的出版也只是仁化县诗词协会向着阳光攀升的一个起点,这一册红色的诗意在仁化文化的天空只是一颗星的升起。同时,这一册诗意的花开也只是仁化县诗词协生长与成熟的过程中一朵红艳艳的山茶而矣,后来的路上会更更多花开的惊艳时刻。
《红色仁化》这一册的诗意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诗意的延续。红色仁化,在仁化的骨子里,在仁化的季节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仁化的红色故事,在仁化人炒菜时随口可念,在仁化雨打屋檐的滴落里传唱,在仁化的空气与味道里与时代同在,是一代代人灯下的讲述里出来的,是兰花的幽香里溢出来的,也是锦江的水被桨摇出来的。红色仁化,在仁化的山水里,文脉里,肌理里,在仁化人的基因里根正苗红。
红色仁化,是一种双向的奔赴,是革命前辈永远向着心中的信仰义无反顾的奔赴,也是我们做为红色基因的后代向着信仰义无反顾的奔赴。华夏子孙为着共同的信仰,华夏长青,华夏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