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持续进行的生态环境整治,使锦州这座城市天蓝、水碧、山美、岸绿,大批的迁徙鸟类汇集于此越冬。从2019年初冬有6只天鹅滞留在女儿河,到如今在城乡迁徙栖息的天鹅最多达600余只,已经成为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形成一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景。
锦城的广大市民、摄影爱好者、天鹅保护志愿者与天鹅朝夕相伴,投食、护佑、宣教、记录……6年的时光,无数个感人的瞬间,爱心化作春水,谱写了一曲曲温暖锦城的赞歌。
“天鹅老王”是大家叫出来的昵称,真名叫王笑。1958年4月出生,原在锦州一五五厂工作,下岗后自谋职业。1.76米,60多公斤,瘦削。头发稀疏,全白。矍铄干练。 王笑说自己家族中大多是文化人,尤其是叔叔和姑姑都爱好摄影,自己深受“熏染”,10多岁时,就迷上了摄影。在一五五厂工作时,先后在工会、宣传部、电视台工作。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执迷不悟,用周围人的话来说:特别倔强。1989年,四处借了13800元钱,愣是从广州背回一台摄像机。直到现在,他还记得:钱是缝在腰带上的。回到家那天,是女儿三周岁的生日,他给女儿拍了过生日的纪录片。问到当时的工资时,他说,30多元。
2012年,下岗后自谋职业的王笑,购买了一台单反佳能60D照相机。2013年,为了照料患病母亲的起居,在锦州女儿河卧波桥畔北岸租了房子。此时,在女儿河流域芦苇荡中,各种鸟类活动频繁。王笑购买了一个变焦镜头,“走上了拍鸟的不归路”,他微笑着回忆。
2016年冬季,王笑跟随摄友去朝阳拍天鹅,受当地摄友的影响,逐渐认识到了保护天鹅的意义,并痴傻地想:“如果在锦州能够拍到天鹅,就太好了!”在锦州生活的老人们讲,以前真的没有见过越冬的天鹅。王笑开始在网上学习天鹅的知识,翻阅天鹅的照片,和权威专家请教。“即使没有可能,我也盼着天鹅来!”对这个痴念,王笑自己评价:“真的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缘分似乎都是不期而遇的。2019年11月24日,女儿河卧波桥畔突然来了6只天鹅!她们时而自在游弋,时而蹁跹起舞……天鹅来到锦州城内,来到了楼区!王笑在发蒙中欣喜着,按动快门的手痉挛着。
拍摄2、3天后,王笑发现:6只天鹅中的2只大白天鹅总是一只排在队前,一只排在队尾,并偶尔更换位置。4只黑灰色的小天鹅中,有一只和集体不太合拍,总是跟不上队伍。就会有一只大白天鹅随行陪伴,帮助其尽力跟随队伍前行。是受伤了?还是生病了?这个冬天,她们能不能留下来?王笑疑惑着,电话打给山东、新疆、河南、江西等地的“天鹅专家”。后来,还通过朝阳北票的专家,辗转联系到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专家。
专家们告诉王笑,可以给天鹅补充点体力,补饲点玉米。天鹅能够留在某地越冬的基本条件:第一,要有不冻的流水;第二,要有足够的食物;第三,要有安全的环境。
天鹅来到锦州4、5天了,有几次集体起飞,但那只小天鹅总是落后,慢慢停下来,落下来。后来,整支队伍也就不飞了。这4只小天鹅,后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天鹅四少”,不管是少男,还是少女。
天鹅飞到锦州,前来观赏的市民、游人和摄影爱好者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可达千人,卧波桥成为锦城新的“打卡地”。大家都和王笑一样激动着,不知道怎么表达欣喜,纷纷投喂着各种食物,包括奢侈食品。王笑劝说着:专家说要科学投喂,其它食物都不行,只要投喂点玉米就可以,也不要太多……谈着,笑着,王笑突然听到女儿河南岸有打弹弓的声响。怒火中烧,快步奔到南岸,“喊”跑了打弹弓者。
不怀好意者,对天鹅构成危险。好心投喂,也有潜在危险。为了给天鹅栖息越冬创造良好的环境,王笑和身边摄友商量,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六只天鹅&我们”的小组,自发行动起来,轮流看护天鹅。后来,组建了微信群,有更多的摄友加入进来,成立了保护天鹅志愿者巡护队。他们中有公务员,有自谋职业者;有新闻工作者,有播主;有老人,有孩童……大家不厌其烦地宣讲天鹅的生活习性、文明有序观赏天鹅的道理,及时劝阻、纠正那些不文明观鹅行为,并定时为天鹅补饲食物,以增强体能。
王笑更是用心用情用力护佑着天鹅,每天都晚来早走,直到看不到天鹅为止。向市民和游人讲解、宣传护鹅常识,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天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关于天鹅的动态,在群里发布“我的天鹅日记”,及时准确地把当天的“鹅讯”传递给大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已经称呼他为“天鹅老王”了。
在天鹅老王的微信朋友圈,大家看到:“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志愿者们能够脱身出来的,都来到卧波桥看护天鹅,与天鹅留影共度除夕 。‘自然’大姐独自守护到很晚,‘梦画’来了,劝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黑猫’更是心系天鹅,聚餐过后,匆匆赶来;‘阿里’则是 22点多来到河边,守护到凌晨近2点……”“2月20日:中午时分,又飞来9只天鹅,一共22只啦!”……
2020年3月,春天来了,天鹅迁徙了。天鹅在志愿者们的头顶盘旋、鸣叫、告别着,志愿者们哭出了声。
天鹅一家十口来锦相会。2020年冬天,在锦城人们期盼已久的目光中,4只亭亭玉立的天鹅像仙女一样,缓缓降落在女儿河卧波桥畔。是不是“天鹅四少”回来了?大家猜测着。天鹅老王诡秘一笑:“让我来试试。”天鹅的本能记忆很好,并且怀旧,是有感情的动物。在去年陪伴天鹅的111天里,天鹅老王没有换过衣服,脚上穿的大头鞋也没有换过,早晚只有自己的时候,还和天鹅聊天。晚上,等到只剩下自己的时候,他拿出玉米棒,在桥梁上磕出缝儿来,大声喊着“独门口令”:“宝贝们,开饭喽!”“哧——”芦苇荡里窜出4条直线,飞速游到面前。“‘天鹅四少’回来啦!”天鹅老王笑着,喊着,哭着,像个疯子。
“天鹅四少”回来了,他们的父母呢?天鹅老王解释:天鹅未成年前,父母会教它们飞行、捕食及野外生存技能,一旦长大后,父母便逼其“另立门户”,独立闯荡“江湖”。
间隔不几日,又有6只天鹅飞来,是2只大天鹅和4只小天鹅。她们不许任何生物靠近,先来的“天鹅四少”也总遭到驱离,只是不是特别决绝。经过若即若离的10多天的磨合,“一家十口”终于会聚。
天鹅老王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护鹅召集贴”:“卧波桥畔保护天鹅的任务又来了……”志愿者们提前做好预案,小年前就开始排班,春节期间轮流值班,防止天鹅受到惊扰伤害;河面冰冻后,他们又不顾个人安危进行人工破冰,为其开辟一湾活水……
家人们慢慢也都理解了天鹅老王的的情怀。除夕,从重庆工作的女儿回锦团聚,但父亲还守护着天鹅。爱人和女儿在家一锅一锅地煮饺子,而后送往卧波桥。天鹅老王和志愿者们吃上了热乎乎、暖腾腾的饺子,格外香甜。
郁金香:花开香飘卧波桥畔
“郁金香”是微信网名,比较温馨。真名叫胡海鹰,比较威武。从两个名字来看,也证明着:她护佑天鹅,有着难得的爱心和决绝的力量。
2020年冬季,天鹅回到卧波桥畔时,退休后的郁金香与天鹅老王熟识了,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平时的早晨5点到上午9点,下午3点到晚上的10点,都守护在卧波桥。在天鹅迁徙飞走前的40多天,她和天鹅老王等人每天都守护到半夜12点。很辛苦也很冷,脸都冻得红肿,眼毛及头发丝上都挂满了冰溜儿。
郁金香很多的时候,承担了给天鹅投喂玉米的工作。白天两次,晚上还有夜宵。如果需要玉米粒,需一粒一粒搓下来;如果需要玉米棒,也需断成两节,方便浮在水面上。河被冰封时,只能往冰面上投玉米棒,伺机在没有冻严实的狭窄水面中投放玉米粒。最多的时候,投喂一次需30—40公斤,每次投喂后都是大汗淋漓。
每年进入小年到正月十五,都是志愿者晚上守护天鹅时间最长的时候。这时的锦城还没有禁放烟花爆竹,而胆小的天鹅害怕鞭炮惊扰。天鹅老王和郁金香在节日来临前,就和卧波桥畔北岸的社区提前沟通,社区发出“不放鞭炮”的倡议,居民们特别理解。但每天从市内不同的方向,都有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里,开着不同的车,载着不同的烟花爆竹,来到郊外燃放,而卧波桥畔则成为首选地。
烟花爆竹宣泄着欣喜,而天鹅感受着惊吓,她们凄惨地哀鸣着,四处乱窜着,想飞又不敢飞,找不到安全的方向与地方。郁金香大声劝阻,但顾东顾不了西,无能为力地绝望着,只能蹲在河岸边的护河堤坝上,一边流着泪,一边大喊着:“宝宝不害怕,宝宝不害怕!”天鹅们熟识郁金香的声音,竟然全都游到她的身边,她不动,天鹅们也不动……
在冬季护佑天鹅的时候,钓鱼、网鱼、冰钓的人几乎每天晚上都有。看到他们来到卧波桥畔,郁金香都会劝阻,有的人听后转身离去,而有的人不但不听劝阻,还会训她“多管闲事”“吃饱了撑的”。这时候的郁金香,从“很投入地吵架”进入到了“很技术地吵架”,也学会和这些人“斗智斗勇”了。有一次,晚上7点多,郁金香和两个新志愿者在卧波桥畔南岸守护天鹅,看到一个背着编织袋子的人在面前走过,她告诉两个队友,说:“这人是下网的。”两人不信,说她有点“神经兮兮”。郁金香胸有成竹地说:“稍等一会儿,咱们去抓他!”结果,真的抓了个正着:那人穿好水衩,戴好头灯,手里拿着100多米的网,走向水里……经过劝阻,这个人后来再也没来过卧波桥畔。
2023年12月23日,天气骤冷,卧波桥下河水突然全部冰封,天鹅飞往锦凌水库方向。天鹅老王和郁金香商量后,决定第二天早晨为天鹅破冰。对于破冰工具,不仅天鹅老王很熟识,郁金香也非常熟识:钎子、锤子、尖镐、尖锹、网抄、水衩子、防水胶皮手套……“侠客”当天身体发烧,打完针后赶来参加行动,趔趄地奔波在河水里。参加破冰的志愿者还有常忠宇和郁金香的爱人。大家轮换着交替着下到水里,在严寒下坚持破冰7个小时。尤其是郁金香“巾帼不让须眉”,感动了岸上很多市民,大家流下了泪水,纷纷说:以后一定要多关爱天鹅,保护天鹅。
郁金香佩带“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袖标,手提玉米袋在风雪中为天鹅定时投喂的身影,温暖了太多“鹅粉”们的心,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最小的志愿者叫桃桃,2021年时,她9岁。桃桃从小在姥姥、妈妈的影响下就热爱自然,关注环保。家住在女儿河畔北岸,从窗口就能望见卧波桥。2021年初,惊喜地发现卧波桥畔有天鹅。2月10日,桃桃在观赏天鹅时,发现女儿河中有橙绿色污水,就找到郁金香,说:“阿姨,这个水是绿颜色的,天鹅喝了后,会不会有生命危险?”郁金香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笑着问她:“你为什么找我啊?”桃桃指着郁金香胳膊上的袖标,说:“阿姨,你戴着志愿者的红袖标呢……”“那你还戴着少先队红领巾呢。”“红领巾”遇到“红袖标”,擦出的一定是“中国红”!郁金香搂住可爱的桃桃,告诉她:“河水已经经过化验了,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桃桃恳求道:“阿姨,我也要加入你们的队伍!”作为最小的志愿者,虽然白天学习比较忙,但放学后和周末,只要一有时间,桃桃就会来到卧波桥畔参加活动。还利用住宅位置的优势,观察天鹅在卧波桥畔的动态,向群里汇报一些“特殊”情况。在学校里,向同学们大力宣传天鹅知识,还带着同学们观赏天鹅。在辽宁省第九届“华育杯”中小学生好作文网络征集展评中,撰写的作文《天鹅住“我家”》荣获一等奖。为天鹅作画、为天鹅写诗,成为她的业余爱好。天鹅的高贵品性净化着她,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激励着她,她成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成为锦州市生态环保监督员,“小小的人”为美丽锦城做出了“大”贡献。
“你是干啥的?”经常有被劝阻的人,质问着郁金香。她指着自己的红袖标,自豪地说:“我是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那样子,很“飒”。2021年6月,郁金香被评为“锦州市十佳生态环保人物”。
我们与天鹅一起飞翔
这是绝无仅有的摄影作品展。2021年3月30日,在“国际爱鸟日”来临前夕,“和你一起飞”天鹅主题公益摄影作品展在锦州市博物馆华彩盛放。展出的80幅天鹅图片,全部选自于热爱天鹅、保护天鹅志愿者和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天鹅作品。有人说,这是一次草根摄影作品展,作者中没有专家,没有大咖,没有大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王丹先生听说家乡锦州要举办这样的摄影作品展,欣然题写“和你一起飞”主题书法。作家、文艺评论家张翠为影展和广大天鹅保护志愿者赋诗:“和你一起飞,梦在女儿卧波中绽开芳菲;和你一起飞,歌在洁白的爱里把南山彩云追;和你一起飞,长出带光的翅膀穿越辽阔尘世;和你一起飞,千年凌水奔腾向海映朝晖。”
影展现场,一块巨大的LED屏幕与芦苇景观道具融为一体,视频播放着各个时期锦州美丽的天鹅和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天鹅志愿者访谈、天鹅主题文艺作品等画面。苇荡深深,光影闪亮,配着天鹅的鸣叫与舒缓的乐曲,引来无数观展人员驻足观看,沉醉其中,久久不肯离去……天鹅老王、郁金香等志愿者主动承担讲解任务,给观众讲天鹅的故事,讲天鹅的习性,讲保护天鹅的知识……
摄影作品展后来移到渤海大学继续展览,学子们纷纷说:“你看这摄影作品展的题目起得多好啊,和你一起飞,预示着我们学有所成之后,也像天鹅一样,和锦州这座城市一起飞翔!”
在锦绣之州,关于天鹅的故事,一个接一个地精彩上演,很多文化人抓住契机,利用自己的武器:笔、镜头、平台,用自己的方式护佑着天鹅。
康谦在办公室里奋笔疾书。他原来是锦州市凌海市自来水公司的送水工,曾获中国电影文学最高奖——夏衍奖。作为文艺特殊人才,被锦州市艺术研究所特招为编剧。在业界,被称为“逆天改命的送水工编剧”。他根据发生在卧波桥下的真实故事,创编了话剧小品《和你一起飞》:从西伯利亚迁徙路过锦州的野生天鹅,因受伤被迫落在卧波桥下,善良的锦州市民自发组织了一个天鹅保护群,守护天鹅一家100多天,让天鹅平安度过了寒冷的冬季,演绎了一段人与天鹅的感人故事……在锦州百姓春节联欢晚会上,康谦编导的、由天鹅保护志愿者表演的话剧小品《和你一起飞》,“爆”了,引起广泛好评和强烈反响,被评为“百姓最喜爱的节目”。后来,话剧小品《和你一起飞》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在近400件作品中入围参展,荣获最佳节目奖。
张翠在电脑上敲完字,掀开清晨的窗帘,锦城旭日东升。张翠,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院长,教授,作家,文艺评论家,著述颇丰。在锦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锦州市社会各界迎新春文艺晚会上,由张翠创作、锦州市歌舞团演出的舞蹈诗《绿水青山锦绣图》,把女儿河“四只天鹅”与城市的生态发展变化巧妙地融为一体,用诗歌与舞蹈的形式勾勒出“人与天鹅之恋”。在演出现场,领导称赞,观众叫好,很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杨越深夜也在创作。杨越,是社会公认的“才女”,是辽宁广播电视台《我爱我家乡》栏目组艺术指导、《河北小小说》《精短小说》签约作家,曾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家庭称号,诗歌入选中央台少儿春晚。在女儿河畔,杨越发现很多摄影爱好者用无人机拍摄天鹅,严重惊扰了天鹅,就竭尽全力进行劝阻。晚上回来之后,如鲠在喉,就以保护天鹅为内容,创作了小小说《三哥的小可爱》《捕捉》,在《锦州晚报》《河北小小说》等报刊发表,《捕捉》后来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马迅传媒”在行动。马迅是锦州市老一代新闻工作者,退而不休,创办了“马迅传媒”工作室,常年关注护佑天鹅的故事,以多种电视形式,拍摄几十部专题及短视频,在多个媒体平台上展示,和受众一起“同频共振”。
“锦州文化”新媒体平台在行动。“锦州文化”是一个微信公众号,以“见识、态度、深度”为坚守,成为锦州文化届中“一道站在高处的风景”。该公众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经常发布关于护佑天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为护佑天鹅鼓与呼。
锦州新闻媒体集团常年关注“城市与天鹅”的故事,每到天鹅归来和天鹅飞走的时候,所属各媒体平台都会提前接到“任务”,他们争先采访报道锦州的天鹅、保护天鹅的人、天鹅催生的生态环境变化,并形成常态。他们还和省级、国家级各大媒体平台密切联系,让锦州发生的“天鹅故事”走向全省、走向全国,在社会各界产生强烈反响……
锦州天鹅飞进了“市领导会议桌”。2021年2月22日,锦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通告》,以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制止和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据了解,锦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样的会议,不只一次。
2023年10月,女儿河天鹅湿地公园建成。
2024年8月20日,原中央南街女儿河桥翻建通车,改名“天鹅湖大桥”,桥上路灯和灯架构成展翅飞翔的天鹅造型。
2024年11月,锦州市政府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畅通信息渠道等多方面进行了部署。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市公安局牵头对女儿河天鹅湿地公园违法钓鱼、捕鱼、无人机飞行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市林草局组织协调市海洋与渔业局、园林集团和志愿者一起,及时对卧波桥附近水域的渔网、地笼、锚钩进行清理,对河边垂钓人员进行劝离,及时发现并制止可能对天鹅栖息地造成危害的行为……
2024年12月,女儿河中,天鹅如白衣仙子悠闲地沐浴着阳光,或低头觅食,或展翅竞飞,或追逐嬉戏……城市的冬季,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摄影:丁宝敏 马洪波)(本文原载《锦州文化》2024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