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深秋的三秦大地,落叶纷飞,如时光的信笺簌簌飘落,每一片都写满故事,河流于静默中蜿蜒流淌,似是岁月悠长的低吟,它们共同铺陈开一幅深沉且厚重的背景,恰如那秦歌在这片土地上的起承转合,也仿若十三狼一生的旋律轮廓,如今在这景致里,念起这位兄弟,满心悲戚与怀念如潮漫涌。
我与十三狼,亦有着几段难忘的交集,交织在往昔岁月里,成为我珍视的回忆,也更添此刻思念的分量。犹记十多年前,在北京闯荡,企业倒闭,那是一段满是孤独与失落的日子,身处异乡,繁华喧嚣皆与我格格不入,浓重的乡愁如阴霾笼罩心间,挥之不去。彼时,在人去楼空的办公室,在我独自一人的屋里,我经常点开十三狼的歌,熟悉的《我的家乡在陕西》瞬间奏响,豪迈旋律恰似一阵劲风,吹散眼前愁雾,歌词里的三秦大地山川、风土人情,化作温暖慰藉,沿着耳道直抵灵魂深处,在他乡异地,给予长安游子归依之感,仿若借由那歌声,便能一步跨回魂牵梦绕的八百里秦川,暂解思乡之苦。
2016年的深秋,我在大明宫附近一个剧场看演出,与十三狼不期而遇。他面带笑意,自带独特艺术气场,却毫无疏离之感。目光交汇刹那,似有老友相知的默契,短暂攀谈,只觉他爽朗热忱、亲和有加,言语间满是对秦歌传承的拳拳之心。分别之际,我们互加微信,自此,手机那端偶尔闪烁的消息提示,成了我与他音乐世界、艺术理念交流的纽带,也让我愈发走进他的秦歌天地,见证背后执着坚守。

时光悠悠流转,2022年11月深秋,寒意渐浓,手机屏幕亮起,是十三狼消息,他说在家练毛笔字,墨香满室,笔锋游走宣纸,自成风骨,还问我想要哪一幅字。我思索片刻,答要“秋水文章”,觉着这四字恰似他音乐,澄澈且有韵味、质朴亦见才情。他告知我,有空可到文艺南路金地园来取,一直忙忙碌碌,一直没有去。那幅字至今没有成为那段往来的情谊见证,但是彰显了他的多元才情。
2023年,夏日蝉鸣正噪时,十三狼发来信息,诚挚邀请我参加7月13日中午11点于陕歌大剧院举办的乔迁宴,言语满是欢喜热络。可不凑巧,彼时工作加急,临时有变,我被困于写字台前,对着电脑屏幕加班加点赶稿子,满心无奈与遗憾,终是分身无术,未能前往。错过那宴,错过当面道贺分享喜悦机会,如今想来,成遗憾留白,只能在回忆里想象当日热闹场景,揣测他彼时容光。
2024年4月21日十三狼作为秦歌王,与青年学者张龙共赴长安唐诗之旅,踏入杜牧纪念馆。他以音乐视角,与学者碰撞思想火花,探寻唐诗与秦歌交融可能,为唐诗谱曲,赋予古老诗句崭新旋律生命。他还凭借对文化独特理解,对杜牧纪念馆运营、展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一心想将陕西文化瑰宝,以更完美姿态呈世人眼前,于传承发扬之途,步步留痕、倾心竭力。

十三狼,吕小平之名或许稍显陌生,可“十三狼”三字,在三秦乃至更广袤的文化版图上,曾掷地有声,熠熠生辉。那熟悉的旋律、豪迈的歌词,仿若根植于这片土地的精神坐标,标定着秦人独有的文化气质。惊闻他于2024年11月28日05:30分,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告别尘世,享年58岁,这消息恰似一阵寒霜,骤降于心头,让往昔那些有他歌声相伴的岁月,瞬间凝为珍贵且易碎的记忆琥珀。
忆起往昔,他站在舞台之上,一身亲和力,面庞带着爽朗笑意,每启唇开唱,便是一场听觉的享受。那一首《我的家乡在陕西》,恰似打开陕西文化宝藏箱的钥匙,豪迈奔放的曲调,将三秦大地的雄浑厚重一一铺展,从古老城墙的斑驳砖石,到黄土高坡的沟壑纵横,从八百里秦川的麦浪翻涌,到秦岭深处的神秘清幽,皆在旋律间鲜活。“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简单质朴一句,却以秦腔古韵打底,用现代节奏编排,如一阵旋风,刮过大街小巷,男女老少皆能随性哼唱,这般魔力,唯有深深扎根民间、洞悉百姓情感脉络之人方可铸就。彼时,演出场馆内,掌声雷动恰似汹涌浪潮,是观众心底喜爱之情的澎湃宣泄;市井街巷中,哼唱之声此起彼伏,编织成一曲民间自发的文化传唱乐章,足见其作品与大众灵魂的深度契合。
十三狼生于咸阳旬邑县,那片被秦腔、民间乐理与乐器环绕浸润的土地,早早在他心间播下音乐种子。秦腔的高亢激昂、民间曲调的质朴诙谐,化为他创作的骨血,成年后的他,怀抱着对本土文化炽热初心,踏上融合古今音乐之路。传统秦腔韵律,犹如陈酿美酒,醇厚悠长,却囿于旧有表现形式;现代音乐则似新潮容器,时尚多变,能揽万千受众。他以巧思为引,将二者相融,历经无数日夜雕琢打磨,终让秦歌以崭新姿态绽于乐坛,豪迈歌词似赳赳老秦挥剑赋诗,炽热作曲仿若烽火台上烈烈燃烧的豪情,亲和演唱宛如邻家兄弟诉说家常,这般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秦歌,填补了秦川大地长久以来本土标志性歌曲的空白,加冕“秦歌第一人”之名,当之无愧。
他的足迹,不止于三秦,更踏遍华夏四方。所到之处,于秦商群体中,他是乡情纽带、文化标识,舞台之上,一歌既出,唤起游子心底乡愁,勾连起同根同源的情感羁绊,无论舞台大小,他与徒弟们并肩,用精彩演绎点燃气氛,恰似薪火相传,让秦歌光芒愈发夺目。在旬邑,那承载家乡记忆的唢呐,经他不遗余力推介,破地域之限,从乡间小道吹向世人耳畔,成为陕西非遗文化闪耀名片,这份对故土眷恋、对文化传承担当,丝丝缕缕都织进他音乐生涯,使之熠熠生辉。

细品他诸多佳作,《大秦腔》恰似赳赳老秦金戈铁马、嘶吼冲锋的听觉复刻,一声唱腔起,高亢入云霄,秦之铁血、史之沧桑凝于旋律,震撼灵魂;《从小卖蒸馍》则似烟火市井图绘,案板蒸笼、街头巷尾日常琐碎,以诙谐笔调、轻快节奏铺陈,尽显秦人质朴乐天性情;《陕西愣娃》《陕西人吼起来》,于豪迈间藏柔情,唱出三秦好儿郎志在四方又心系桑梓的复杂情愫,引得无数游子眼眶湿润,亦让外乡人心生向往,欲探陕西真貌。每一曲,皆为他递向世界的文化名片,满蘸深情,诚意拳拳。
舞台之上,十三狼是王者,磅礴大气、热情奔放,眼神如炬可透秦风古韵,动作洒脱尽显豪迈不羁,举手投足皆牵观众情思,使其沉醉于秦歌营造的精神原乡,流连忘返。台下生活里,他毫无明星架子,如师如长,对后辈倾囊相授、关怀备至,用温暖与智慧,助力新人于秦歌之途扬帆远航,传承火种。
如今,他溘然长逝,音乐星河陨落璀璨一颗,可那些旋律,早已镌刻进三秦大地山河脉络、岁月纹理。深秋落叶飘于河面,随波逐流,恰似他歌声余韵,绵延不绝,抚慰我们念他的哀伤。河流奔涌向前,亦如秦歌传承之路,纵失引航人,亦将承载其精神,一路浩荡,将秦文化魅力播撒四方。十三狼虽逝,然音容宛在歌中,精神永植故土,我们以怀念作笔,续写他未竟的秦歌华章,唯愿逝者安息,其音乐永传不朽,于时光深处,恒奏三秦长歌。

沿着三秦大地纵横交错的河流漫步,河畔瑟瑟秋风吹拂,落叶堆积,层层叠叠。那金黄与褐红交织的色彩,恰似这片土地古老而深沉的记忆拼图,每一片落叶,都像是从往昔岁月里剥落的音符,在风中低诉着与十三狼有关的故事。遥想曾经,他穿梭于这片山河,汲取民间智慧与文化精髓,将对家乡的满腔热爱,倾注入每一段旋律。河流是大地的脉络,输送着滋养文化的养分,十三狼则是那执乐为笔的墨客,在秦风秦韵的诗笺上,写就豪迈、诙谐且深情的篇章,如今音符仍在耳畔,斯人却已远去,唯余这满目秋景,与永不落幕的秦歌,铭记他曾来过的璀璨轨迹。
乡村土戏台前,往昔十三狼的演出盛况如在目前,彼时人头攒动,老少皆翘首以盼,台上他豪情开嗓,声震四野,台下喝彩阵阵,笑语晏晏。如今戏台在秋风中寂寥,落叶悄然铺满台阶,似是岁月无声的凭吊。可那回荡在空气中、扎根于百姓心间的秦歌余音,从未消散,每逢节庆喜日,依旧会被村民们唱响,从《大喜日子》的欢快节奏里,重拾往昔热闹与对生活的热望,他虽离去,却把生活的热忱、文化的火种,稳稳留在这片乡土,待春风又至,再度燎原。
城市街巷,曾几何时,音像店飘出十三狼的歌声,成为街头背景音乐,陪伴行色匆匆路人。如今店门或已改换,可旋律早已融入城市底蕴,漫步其间,《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那熟悉调子,会猝不及防于记忆深处奏响,勾连起往昔时光,引得人们不自觉嘴角上扬、轻声哼唱,这般文化印记,是他留给城市的“文化胎记”,醒目且持久,见证他用音乐串联起传统与现代、舞台与生活的非凡魔力,即便岁月流转,依旧鲜活如昨,让怀念有了具象落点,于城市烟火中,熠熠生辉。
2024年11月28日于渭河之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