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鸦片案》新知、新感
文/刘定应
本人近期阅读了《老北大讲义》孟森老先生所者《清史讲义》(时代
文艺出版社,2019年印刷)之《鸦片案》有两点新知和两点新感。记之如下:
一、新知之一:鸦片之物和我国人吸食史的问
题。我过去学近代史时总认为:鸦片是英国商人卖给国人并教授国人吸食的。其实不然。孟老先生写道:中国自古有罂粟,词赋家皆或赏艳其花,农学家或采用其实,为之用,从未有发明其为毒品者。明万历间李时珍《本草纲目》,后有阿芙蓉一品。时珍解云:"阿芙蓉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也。"又引王氏《医林集要》,言是天方国种红罂粟花,不令水淹头,七八月花谢后,刺青皮取之者。作《医林集要》者为王玺,当与李时珍时代尚近。天方国用以入药,据云纪元前早已传自希腊,既而流行各国,印度尚为最后。取浆凝为干块,款客嚼食如槟榔。明末,始有苏门答腊人吸食之法。康熙中,海禁弛,沿海居民,得南洋吸食法,精思之,遂成中国吸烟特色。流行各省,至开馆卖烟。(见《鸦片案》)。这就说明很清楚了,在我国早就有了鸦片,明末就有人吸鸦片了。
二、新知之二:禁鸦片之毒和鸦片的来源问题。我过去学近代史时认为:禁鸦片之毒是从1840年(道光年间)鸦片战争开始的;鸦片是英国人从是英国运到我国的。其实非也。当时教科书没有这样写,历史老师也没有拓展知识讲这些,或者是老师讲了我没有听进脑子里。其实,雍正时期就开始禁烟,如“雍正七年定兴贩鸦片罪至充军,开馆卖烟照邪教惑众律拟监候,船户地保邻佑人等杖徒;失察之地方文武及关监督严加议处,是为鸦片定罪之始。时尚未定吸食者罪名也。嘉庆十五年以后,一再禁”。鸦片的来源,孟老先生这样说的:而自英吉利以公司侵占印度之后,制烟土益精。英商以贩烟为大利,始犹泊于澳门,以葡萄牙既有之埠地为卸载转贩地,既且移之通(见《鸦片案》)。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因为从英国到我国长途运输成本一定高,而在印度种植、生产再运往中国销售是极为方便,利润高。当时聪明的英国商人当然会想到这个问题。再说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国家。
新感之一:学历史要学点真实的东西。“真实性”是历史的核心。要弄懂弄通历史的真相就要阅读大量不同版本有价值的历史书籍,而不能仅看简明教科书或野史、稗史、戏说、演义,等等。另外要说的是,清末民国时期之所能出大师、学者,就在于那个时期有勤奋、严谨、务实的学术精神,而不像现在有的人浮躁,功名性强,简单东西都不认真,甚至200字的内容有7个错别字。
新感之二:社会的发展要全面。孟老先生惑叹道:“治不自量力,必使万国就臣妾之列;学问不自量力,致使国防民用补自趋于弱与贫,而以强与富让人。苟非如此,鸦片案何由发生?即爱生鸦片害人,乌即成束手屈服之交涉?故鸦片非主因,中国之政与举相形见绌,乃其主因。”(见《鸦片案》)其实,我们现在既要发展经济,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惟有如此,民族才能复兴,祖国才能强大!
※ 孟森(1869-1937),字莼孙,号心史,世称孟心史先生。他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清史研究的杰出奠基人,其著作是近代清史研究第一代的最高水平。
孟森早年着意于学术、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曾撰写翻译了一些有关法学及经济学的著作,中年时又为著名实业家张謇亲近幕友,曾参与了清末立宪运动。清末民初,孟森逐渐脱离政治活动,开始专力于治史。1929年起,孟森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讲授清朝入关前历史,撰成讲义《清朝前纪》,1931年,受聘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满洲开国史"等课程,编纂《明元清系通纪》,著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对史实进行考订叙述,多有发明创见,所作评议,亦具精辟独到之处。
2024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