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年画博物馆印象记(散文)
千年风流文脉,感受年画魅力。
--作者题记
11月9日,作家采风组一行应文友相约,赴衡水文化交流采风,先是登门衡水市图书馆,捐赠《作家文化交流散记》《丝路采风随笔》《燕赵儿女走进人民大会堂》等文学作品集,馆方悉数收讫,增益馆藏,谨致谢忱,钦佩热赞作者挚爱写作的精气神。 11月10日驱车两小时路程,走进隶属衡水市武强年画博物馆观摩采风。年画,顾名思义,是用来“过年”的画,长期流传民间,它是我国特有的画种。武强年画博物馆是1985年建立的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占地面积2.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因历史悠久而誉盛名。

(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
迈入博物馆大门,被院内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单门独院,白色基调的三层小楼,古朴典雅,具北方民居特色。五个展厅,梳理武强年画的兴起、繁荣、衰落和抢救,陈列不同种类题材的武强年画。进院一目了然,望见楼门上方中央,绘有一幅《六子争头》图,倍受关注和青睐,增添别样魅力。采风观摩武强年画博物馆,留下深刻印象:

(武强年画最具代表性作品《六子争头》)
印象之一、赏析《六子争头》
步入展厅,顿时被红红火火年画氛围感染通透。能从年画中看到、想到、感悟到了什么?清代古版《六子争头》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序厅穹顶绘有新创作的《六子争头》的巨幅画作,可谓武强年画最具代表性作品,四周环绕十二生肖。探索新创作的《六子争头》木版年画独特魅力,先“热身”一下,看你能从这幅画里看到几个娃娃?其实,仔细观摩,画面中采用六子连体,两两争头的构图形式,形成六个可爱的胖娃娃。画面中几个娃娃的头部和臀部互相借用,构思巧妙奇绝,一个头共用着两个身体,由三子变六童,组成六个不同姿态娃娃。寓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一体,
多元文化是一家,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尙合和、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三个娃娃分别拿着苹果、寿桃、柿子,寓意和谐、和平、健康、长寿,事事如意。图中还绘有牡丹、荷花、菊花、山茶等四季花卉,整幅画面充满喜庆吉祥的美好寓意,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作者观摩,看清六个娃娃还找到一个小窍门,看娃娃身上的肚兜,三件蓝色、三件绿色,更容易分辨出“六个娃娃”了。
《六子争头》引来数不清游人的热议喝彩。如今,武强年画博物馆已成为衡水市对外文化交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先后接待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以及东南亚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印象之二、 选粹生动细节
武强年画博物馆背后流传许多传奇故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书写博物馆绚丽画卷,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我汇聚条件、藏品、销路、题材及风格五个方面细节,启迪灵感,丰富武强武强年画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完成印象记写作。
其一、独有条件。武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武强成为年画产地独有条件:首先是社会条件,历史上武强水患不断,仅靠农业难以摆脱贫困境地,以画补农是武强年画发展并形成产业的重要原因。其次是自然条件,武强地域多河道,生产芦苇,又是小麦主产区,有大量麦秸秆,可提供充足造纸原料。早期印刷所用的是当地用芦苇和麦秸制成的草纸。刻板使用本地生长的杜木和梨木,结实耐用。而槐黄、榴红、靛蓝等颜料来源于本地的国槐、石榴树和兰草。武强得益于原料充足、交通便利等因素,助推年画产业的发展。
其二、藏品丰富。馆藏自明清以来历代年画古版和珍贵资料一万余件、三级以上文物1000余件、镇馆之宝为《三鱼争月》。武强年画文化底蕴深厚,蕴藏着农耕时代中国民间立体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是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武强年画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图书馆及国外俄罗斯、美国、英国等著名博物馆收藏,被誉为“民间美术敦煌”。武强年画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出版研究会所在地……为中央美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定为教育实习基地。
其三、销路走俏。武强年画,因产地在河北武强得名,约始于宋元,距今有千年历史。明初已具规模,至清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鼎盛,最高年销量达一亿对开张,行销大半个中国。武强年画销路很广,南达江淮两岸,北至内蒙,西迄新疆,东至山东、江苏、东三省,畅销十六个省份。每年正月底开印,中秋节以后向外省发货。秋、冬季节各地画贩纷纷来武强躉画,至农历十一月达到高潮,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们云集武强南关,将贩得的年画肩挑车载,运往外地。南关车水马龙,旅店客满,饭馆昼夜经营,热闹非常。
其四.题材多样。武强年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所不包。人物、山水、花鸟、历史、神话等应有尽有。从民间习俗,农事耕作、天文地理、戏曲传说、经史典故、社会变革等方面,将民风、民族精神,寓于画中。传统民间艺人根据地域房屋特点、爱好、习俗创作出门画、历画、窗画、灯画、中堂画、炕围画、条屏、对联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农耕社会的百科全书”“东方圣经图解”。
其五.风格独特。武强年画经过沉淀和创新,形成具有自己独有特色的风格和流派。武强年画制作上采用木版套色印制而成,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是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色彩以三原色为主,色彩极为鲜艳。绘、刻、印、裱,是武强年画的四大工序。武强年画风格鲜明,凸显北方的粗犷和豪放。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河南朱仙镇年画相媲美,它们都得益于唐宋以来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和广泛应用,被人们誉为河北艺术的象征。
2003年武强年画被确定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十大试点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1年获中国民协“最具活力民间文化产业奖”。
印象之三、美丽神奇传说
“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在哪一方!”说的就是武强年画能从画面上鼓(活)下来。缺牛的买幅《春牛图》,牛鼓下来,就能给农户耕地、买幅秦琼、尉迟敬德的门神画就会四季保平安……
话说很久以前,有一男子名为柳振业,孤苦一人靠耕耘度日,一年年底从武强南关集市上买回一张中堂武强年画,上面画有美貌女子,像真人一般,当他遇有烦恼之事,看看画便能解除忧愁。忽一日,他发现锅内有可口饭菜还浆洗了衣服,并天天如此。振业为弄清原由,经多次窥探屋内情景,原来是画中女子所为,她羡慕人间的烟火气和美好生活,又见男主人人品好,愿与之结为百年之好,这就是武强年画仙女下凡的故事。
武强年画一年就鼓一张的传说,美好的愿望把人们带进祥和、欢乐之中,流传开来,名声大振。印象之四、记忆中贴年画

(武强年画武门神)
博物馆展厅内,精心复原一处北方传统院落,格外吸睛。以河北民居的形式,展示武强年画的张贴习俗、位置、品类等等……让游人分享,更有身临其境之感,遐想翩翩。过大年贴年画,穿越时空,我情不自禁回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记忆,腊月备年货,买年画、贴年画的一幕幕情景。
在我的印象中过年,购买、张贴年画是辞旧迎新的分界线,选购鲜艳悦目的年画,能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爷爷带我到集市选购年画、快到年三十,我跟着爷爷在庭院贴对联、年画。大门贴一对武门神,门神寓意驱邪避害,保护家宅安宁。武门神形象顶盔掼甲,手执戳刀,威武雄壮,气宇轩昂,大有不可侵犯之意,让你在家安心过大年。屋门贴一对纳福迎祥的朝官型俗称“文门神”。室内门贴童子和仕女之类的画。粮囤贴《五谷丰登》,屋内墙上贴《花开富贵》《牛郎织女》《连年有余》《水浒传》等年画,窗户上还贴窗花……整个院子、屋里屋外,变得花花绿绿。洋溢着浓浓年味儿,穿新衣、放鞭炮,“有鱼有肉不算年,贴上年画才过年”的传统年文化。
儿时买年画、贴年画、看年画,获得心灵无尽愉悦……
时代飞速前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撞击中,丰富多彩的年画及相关的文化传承不断遗失,成为记忆中的历史片段。年画作为中国非遗文化遗产,承载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我坚信世上不缺少美,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加大对年画艺术的保护力度。传承年画,守正出新,就能让年画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身在武强年画博物馆,看到喜庆过年年画,更加幸运和欣慰!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题词:“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

(花开富贵)(文/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