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岸
文/冯忠
山的另一面是什么?海的另一面又是什么?
“上岸”,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它在众多场合频繁出现,被诸多人所提及。高中生把考上大学称作“上岸”、大学生把考上研究生称作“上岸”、研究生又把入职一份满意的工作称作“上岸”。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领域各有各的“岸”。究竟“岸”到底为何物,有何种魅力,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赴后继为之入迷,这“岸”又该在何处去寻觅?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也成为了众多“寻岸”人潮中的一员。漫无目的,随波逐流。都去大城市,那我也去大城市;都去考公务员,那我也去考公务员;都去考研究生,那我也去考研究生。好像,只有去到人很多、多到人群扎堆的地方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好像,只有跟随这看似“主流”的脚步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所湮灭。于是,浪潮一波接着一波袭来,把扎堆的人群吹的支离破碎,被吹散的人群在惊恐中四下逃窜,迷茫、彷徨、无助、窘迫充斥在这人潮中诸多年轻人的脸庞。风暴过后,高楼大厦依旧矗立、街角的街市依旧喧闹、城市主干道依旧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路上的行人依旧平静,像是这波浪潮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只有那堆本就不属于这座城市的人群被吹的销声匿迹,绝大多数自此再也没有出现。而那极少数幸存的宠儿,在继续历经无数次风暴后成为了这座城市新的主人。
我继续寻找,从山的这边找到山的那边,从海的这头找到海的那头。在拥挤的绿皮火车里听着各地的噪杂方言,只能依靠他们说到激情处的手舞足蹈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去猜测他们讨论的话题。车厢里的人群形形色色,很匆忙,很平静。一面是高谈阔论一面是沉默寡言,一面是奔向远方一面是回到家乡。火车慢悠悠的晃荡,承载着“寻岸”的我们向着岸边驶去。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去翻越那座屹立在我前面的大山,从山脚走到山顶的路很崎岖,那条崎岖的路上只有硌脚的碎石和遍布的荆棘,即便如此我也一刻不敢懈怠,因为这是一条通向自由的康庄大道,我只有走到这条路的终点才能够汲取到足够滋养我的阳光。终于,在无数个昼夜交替后,我登上了这座高山的山顶。我遍体鳞伤的登顶后,迎接我的不是欣喜和光明。只有山,是数不清的山、连绵不绝的山;是比我脚下更高、更大、更峻的山。
我继续翻越,崇山峻岭和汪洋大海,我都试图将它征服。我一边寻找一边思考。我走在岸上寻岸,就此陷入无休无止的循环。或许,这个世界的路根本走不到尽头,而山也永远翻不完。高山的存在是为了能够出现能够征服他的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尽头,而你我的尽头就在脚下。谁都想去征服更高更大的山,就像谁都想在考试考第一名,谁都想拿三好学生的奖状,却都忘了这个世界本就各有所长。譬如数学家和作家、运动员和科学家,截然不同的领域却都散发着一样的光亮。人生总是如此,你站在山腰追赶山顶,而在山脚处也有人正在仰望着你。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昧的往前赶路,却将脚下的土地遗忘。开拓者的足迹应当被歌颂,而默默耕耘者亦应被尊重。
不久前曾拜读家乡作家黄灯老师的《我的二本学生》一书。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看似平缓的语言背后蕴藏着许多当下值得深思的尖锐问题。黄灯老师通过自己任课和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去了解、去深入她所任教的这个庞大的“二本学生”群体,将四千多位“二本学生”的原生家庭、求学之路、当下境遇全方位的展现。她们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他们大多数从农村一路攀爬到现在的二本身份。作为家里第一个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肩负着整个家族振兴的希望。她们踏入大学校门前,是无数暗无天日的日子,她们会背书、会解题、会懂得去察言观色,但是除此之外,她们好像也没有别的一技之长,她们像是只为了考试而存在的机器人。到了大学她们发现,曾无数次幻想的大学生活,竟和自己的想象中有着天壤之别;她们周边的同学,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才艺特长,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她们未曾见到过的自信和魅力,对于大学的全部认知都还停留在高中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她们,这无疑给她们本就脆弱的自尊心又蒙上一层阴影。她们不敢去参加社交、不敢去参加各类活动,将自己封闭在自己梦寐以求的广阔大学校园里,像是被带上枷锁,被一种无形的自卑束缚。她们最大的梦想便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在这个城市扎根,然后去反哺身后的那一整个大家族。可是却现实总是不合时宜的给予她们当头一棒,“二本”的身份并不能在这个市场有太多的竞争力,即便她们一再的降低着自己的期望,依旧受挫。她们离“岸”越来越远,她们害怕被这个世界遗弃,于是又拿起书本,加入“考研”、“考公”的大军。她们从小便谨记“知识改变命运”,她们什么都没有做错,竭尽全力通过公平选拔考试进入高等学府,却被冠以“小镇做题家”的标签,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伤透的却是无数平凡的、追逐曙光的普通人最深处的内心。黄灯老师来自农村,才能真真切切的写出如此动人的叙述;我也来自农村,于是能够感同身受的读懂黄灯老师想要表达的一切。
当下,“二本学生”的形容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开始不在局限于学校这个范围,泛指那群努力拼搏到大城市却生存的无比艰难的人群,他们努力的向上攀爬,向上的路被“二本”的身份困住,而后退的路又被自己亲手锁死。他们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学习,每天争朝赶夕,几乎是整个城市最忙碌的人群。他们结伴朝着“岸边”冲锋,可每次冲锋脱颖而出的人数却总只是寥寥无几。没有任何抱怨,只觉得是自己付出的还不够,只要自己在努力一点,下一个幸运儿就会是自己。他们所追寻的“岸”,实在是太狭窄了,狭窄到无容纳下一个小小的他。
“须信百年俱是梦,天地阔,且徜徉”。亲爱的,你我都只是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一粒渺小至极的尘埃。我们无法去抵挡洪流的袭来,也无法去预知明天将会是什么模样,平凡的我们更无法去改变生存法则与生命的规律。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去为了那束微弱到无法感知到的光亮而去争的头破血流,将自己的人生寄托于一场豪赌,到头来依旧两手空空。钟鼎山林不过只是美梦一场,而美梦,美就美在永远无法触摸。“寻岸”,是生活的一部分,却不能占据生活的全部;仰望星空是生活的权利,脚踏实地才是生活最真谛的本质。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也许,“岸”从来不在远方,“岸”一直就在自己脚下。至于那未知的一切该如何书写,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将它交由风与时间。
作者简介:
冯忠,男,湖南工程学院21级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