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太白山
文/温剑荣
太白山,不仅仅是横亘在华夏大地中部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00多米,大自然在这里巧夺天工地建造了神秘绝伦的高山湖泊——大爷海。秦岭山脉更是上苍赐予大中华的中央水塔,华夏在这里有了锦绣江南和铁骨北国之分。秦岭太白山的美,在高耸入云,在一年四季不曾间断的潺潺流水,在林壑幽深和那云雾中时隐时现的梦幻楼阁。
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她孕育出的另一面风骨:豪迈 热情 诚朴 温柔 善良和大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曾在某书商那儿做兼职,主要是在西府几个县区推销书刊挂历台历等,当时把秦岭太白山下的太白县也划在我推销的范围内。去过几次后,不但被那儿优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更是被当地善良诚朴的民风一次次感动。
记得1996年夏初的一天,我从太白山下桃川的一所学校谈完业务,准备下山返回,来到校门口等长途班车。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车来,人有些犯困,口也渴,就去路对面的小商店买饮料。当时要的一种饮料是2块钱1瓶。我要了2瓶应付4块钱。当时兜里没零钱,就给了店家一张50元的大钞。店家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山中汉子,穿着干净利索, 身体结实,表情和善,他翻找了半天只找到45元的零钱,还差一块钱。因山里人少,左右也没商摊,店家明显有点为难。这时,我只好充大方客气地说,“算了,差一块就差一块钱吧,不用再找了。”可他接下来的表现却颠覆了我:把2瓶饮料和我给他的那张50元大钞一并塞进我兜里,嘱我“放心走,下回来再付!”“这怎么成?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推让了好一阵,正好车也来了,他把我硬推到门外,看着我上车,还挥手道别。在车上,总感觉这事挺有意思。
第二天,我就给那所学校里刚熟识的一位惠姓领导打电话,请他前去把4块钱的饮料钱先垫付上,我后面再和他结算。惠领导爽快答应了。
我再去桃川应该是在几个月之后的中秋节了,当时因为时间紧,怱怱办完事就得走,竟把惠老师代付饮料钱的这茬给忘了,直到出来等车,看到路对面的商店才猛然记起。急忙进店去问,正好那位中年店家在。当知道“惠老师在第二天就付了”的结果时,我马上掉头跑回去给惠老师归还,惠老师也是坚决不要,我只好把4块钱硬放在桌子上,头也不回,跑出去继续等车。
“买饮料事件”后的翌年8月,当时太白县城正举办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街上人多摊位多。那天,我正好搭乘长途班车给县城两家单位送了一批书刋,有4麻袋。就卸在县城繁华的黄金饭店对面街边。这里距离接收单位还有一二里地。依在别地的经验,街上应该有专门送货的三轮车之类。可今天,我在街上转了好几圈,也没找到,当打听到的结果是“这里没有“时,就有些招急,因为看表已经快11点了,无论如何得赶在中午12点前把货送到。情急之下,发现旁边摆摊卖山货的大嫂那里有一辆架子车暂时闲着,就上前找大嫂商量,看能不能租用一下。
“大嫂,这架子车是你的吧?”
“啊,咋啦?碍着你啦?”
“不是,不是!你要是现在不用,我想租用一下拉个活儿,成不?”
“用去吧,下午5点前必须拉回来,我最迟6点收摊。”大嫂说话挺干脆利落。
“那你看得多钱?”我经常在外跑,遇事必须搞清价格。
“啥钱不钱的,拉去用呗!”
“真不要钱?”我怀疑。
“谁还哄你嘞?拉去!用完早点送回来就成了,别磨蹭!”大嫂像不再搭理,专心忙她的事。
见此情形,我还能说什么呢?
大约不到两小时,我就把车子拉来还了大嫂。
她很忙,只用手指了指能放车的位置,就又忙她的生意。
我放好车子后,又稍等了一会儿,见大嫂不太忙时,才笑着对她说:“我不是本地人,向你借车子,你不认识我,也不问姓名和哪里人,更不收押金,就不怕我是歹人?……”
大嫂诡笑,只说了一句,便又忙她的事了:“我会相面,一看你不是歹人!”
时光荏苒,自那次遇见好心大嫂到现在已有好些年头了,其间虽然几次路过太白,但都没怎么下车逗留。对太白的美好记忆,一是山川风景,二是纯朴善良的人,总想找个机会,再去看看店家大哥现在的经营状况,然后再去县城寻找摆摊的大嫂,当面问问她:“相面有无秘笈?”
作者简介:
温剑荣,男,汉族,生于1956年,陕西岐山人。曾从事过河道砌石工,中小学教师,乡镇干部,房屋经纪人广告策划设计,高压开关器件销售员,铁塔县域经理等工作.现退休居老家饲养中蜂。